美专家称赞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为诺奖级成果
来源:新华网 2013-04-14 林小春 任海军
中国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和中科院物理所的联合研究团队日前从实验中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说这项成果堪称诺贝尔奖级科研成果,美国量子物理学领域的一些权威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与杨振宁类似的观点。
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赛翁希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这一成果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很大”,但不是单独获得,很可能是与拓扑绝缘体领域的其他相关工作一起共同获得。
赛翁希克特别提到这一成果的作者之一、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称赞其为“拓扑绝缘体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张首晟是美籍华人,担任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特聘教授,在拓扑绝缘体、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自旋电子学、高温超导等领域有杰出贡献。
至于在实际应用方面,赛翁希克指出,“要走的路还很长”。他表示,目前的主要限制在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只有在超低温条件下(绝对零度即零下273摄氏度以下)才能观察到,“如果将来能在室温环境(20摄氏度)下做到这一点,那么制造出iPad平板电脑大小的超级计算机并非不可能,但还需要在材料方面有重大突破”。
中国科学家有关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成果3月14日在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刊登,4月12日在《科学》杂志上正式发表,杂志的“展望”栏目还刊登了由赛翁希克撰写的题为“完整的量子霍尔家族三重奏”的评论文章。
文章表示,中国科学家“证实了期待已久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存在,这是量子霍尔家族的最后一位成员”,它和此前发现的量子霍尔效应、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组成了量子霍尔家族的三重奏”。
美国利海大学教授黄正民同样认为中国科学家的成果“绝对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不过,他也提到诺贝尔奖更偏爱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通常发给首先提出理论的人,不给实验证明者。就像当年吴建雄证明了杨振宁和李政道以前提出的理论从而促成杨、李的诺贝尔奖,但是吴建雄本人并没有得奖”。
黄正民解释说,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采用这种技术设计的集成电路和元器件能够节能,不过目前的限制就在于只能在超低温环境下操作。他表示,美国也积极支持这方面的研究,希望几年内有大的突破。
黄正民认为,过去10年,中国在物理和材料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像中科院和清华的研究水平绝对可以和世界上其他一流研究机构相比。《科学》上的这篇论文就证明了这一点”。
美国马里兰大学凝聚体理论中心主任桑卡尔·达斯·萨尔马教授对新华社记者说,他对中国科学家的这一实验工作很熟悉,他个人非常关注。萨尔马说,这是“一个有趣、重要的研究,应该引起科学家的关注”。
在凝聚态物理中,量子霍尔效应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分别于1985年和199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