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穿越时空,与马克思的交谈

来源:中国妇女报 5-9 陈泽楠

编者按

近日,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哲学系夏莹教授的《为什么出发?——马克思和他的时代》新书见面会暨访谈会在厦门举行。该书紧承《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是夏莹教授“趣读马克思”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夏莹教授以趣味化的方式带领读者理解马克思经典文献,展现马克思思想演进过程中的重大变革,在原汁原味的解读中呈现马克思思想的丰富性。

近日,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哲学系夏莹教授的《为什么出发?——马克思和他的时代》新书见面会暨访谈会在厦门举行。厦门大学林密教授、林育川教授作为对谈嘉宾出席,几位教授聚焦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的问题,结合历史与当代现实的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探讨与分享。

《为什么出发?——马克思和他的时代》一书以通俗化的写作方式,对马克思经典文献进行趣味化的解读,并将马克思的个人生活经历与时代背景融入对马克思思想的表述中。

马克思的哲学成为分析时代的路标

本书是夏莹教授为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所撰写的“趣读马克思”系列的第二部。夏莹教授提到,从第一部到第二部出版的这四年间,她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自2020年始,夏莹教授逐渐适应了融媒体的教学,线上线下成为工作常态;人们进一步地、全面地依赖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成了人们进出公共场所的通行证;经济全球化、文化一体化的浪潮在新冠疫情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持距离”不仅成为保障个人身体健康的基本信条,更逐渐成为国际外交关系中的一个备选项;人们对“生命”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由此产生了关乎个人的诸多问题。夏莹教授提到,当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现实问题时,单一学科的研究与分析视角显得太过单薄和片面,在这时,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阅读给予了她突破学科界限来思考这个时代的力量。夏莹教授在书中写道:“在马克思的经典文献当中我们或许并不能完全找到对一系列复杂问题分析的现成答案,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及他运用这一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对其所处时代的审视,却为我们指引了一条当今时代的理论道路。”

本书所涉及的基本文献涵盖了马克思第一次触及唯物史观基本原则的全过程:从起始于1845年的《神圣家族》到完成于1852年左右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其中涵盖了《对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本》等一系列马克思在这一时期最富影响力的文献。思想逐趋成熟的马克思如何完成自身的思想革命成为贯穿本书的一个线索。

提到新书的创作历程,夏莹教授回忆道,在文化表达与文化消费更为碎片化的时代浪潮之下,如何既顺应时代的潮流又表达厚重的思想内容,是她在创作时常思索的问题。她提到,时代的非确定性确实可能给人们带来各种担忧,但这本小书走向大众的历程,正是时代的非确定性能够转化为创造力的证明。在新书见面会上,叁位教授聚焦于马克思思想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因为爱情,我们真正成了人”

主持人崔居然提到,这本书让她的朋友改变了对于爱情的看法。以往大家总是认为沉溺于爱情是“恋爱脑”的表现,但夏莹教授在本书第二章提到马克思的爱情观与大众所认为的爱情似乎有所不同。在此话题中,叁位教授讨论了马克思的爱情观,阐述了马克思与燕妮相识、相知、相爱的故事,并以此作为话题展开。夏莹教授提到,马克思始终尝试从现实生活本身出发,而不是从人头脑中的概念出发,来推演这个新的时代所特有的特征、走向及其未来,在爱情问题上也是如此。爱情对于马克思来说,并非是一种依附他人或者“恋爱脑”的表现,而是我们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在哲学上,马克思的爱情观与鲍威尔的爱情观的对立正是两种哲学原则的对立。在其中,爱情突破了德国思辨哲学中将对象视为自我之异化的圆圈式思维,让我们能够变成一个与自我异化并无丝毫关联的独立的、现实的人。

夏莹教授说:“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或许可以说出我们来自何处,却无法未卜先知地说出我们将走向何方,而这正是人的真实生活的写照。爱情的力量就在于此,它将我们从超验的幻想中拉出来,让我们发现了自己鲜活而有限的那一面。”在书中,夏莹教授以马克思的爱情观为切入点,对马克思的哲学进行了趣味化的阐释。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有观众提出《共产党宣言》中第一句话的“幽灵”比喻让人不解。夏莹教授提到,“幽灵”这个概念是一个值得讨论的点,这里的“幽灵”源于德语的“骋别蝉辫别苍蝉迟”,对于这个词翻译的不同版本几乎贯穿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各个阶段。由早期的“鬼”“妖”到后来的“幽灵”,这个词翻译改变的过程可以管中窥豹地看到马克思思想在中国被逐渐接纳的过程。夏莹教授指出,“幽灵”这个词用哲学家的话来说是一个存在着的非存在物,是可见者的非可见者,用通俗的话来说,正是借助于幽灵,那被幽灵化的原本已经不可见的东西现在显现在了我们面前。在这里可以做一个推论,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具有未来指向的社会思潮,原先是不可见的,却以幽灵化的方式被欧洲大陆上各种旧有的势力看见了。“幽灵”与各种旧势力的斗争正是未来人与当时旧时代的人的一场战争。

夏莹教授进而探讨了当时资本主义与旧势力的关系问题。她指出,一种理论在今天之所以能够打动人,一定是作者所处的时代触到了我们所处时代的关切性。而在那个时代所提到的“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是马克思对于资产阶级时代特殊性的阐述。其中,一个方面是“不平等”的转变,旧时代的阶级不平等转化为了商品不平等,过去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性关系转化为了物与物的依赖性关系。资本的到来消除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不平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赚取货币获得一定社会地位。另一个方面是对于商品耐用属性被解构的问题,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复制与大批量生产,将一些要素迅速流行化,这就促成迭代式追赶式消费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过去商品坚固耐用的属性被解构了。夏莹教授由此提到,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所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审视世界的“历史性”视角,在这一视角下,“过去”总会带着它全部的内涵参与到思想对“当下”和“未来”的分析当中。

除此之外,还有观众针对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进行发问。对于这个问题,夏莹教授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曾提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我们可以做到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人们可以随着自己的兴趣每天干不一样的事,这是较为着名的有关共产主义社会的‘白描’。这个‘白描’在今天仍然很有吸引力,但也告诉我们,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还有可努力的空间。”

最后,林密教授与林育川教授谈到,夏莹教授用深入浅出、灵动有趣的方式讲述马克思的思想,在通俗易懂的同时具备深厚的哲学底蕴和严谨的学术规范,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尝试。本次活动中,叁位教授与观众在思想上的互动与探讨,共同形成了一场走进马克思所处时代的思想之旅。

编辑:李华山

2023年05月10日 07:46:44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中心版权所有,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