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以心相交,成其久远”,这或许是“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如今发展为横跨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覆盖全球65%以上国土及人口的全球性发展倡议的“秘钥”所在。十年间,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与全球分享发展成果,用融合消除地域隔阂,为破解世界共同面临的治理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值此“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国网推出“大道为公,十年致远”系列主题报道,由“一带一路”项目参与者、亲历者,讲述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的感人故事,感受中国的“大国胸襟”。
“在肯尼亚的乡村来回穿梭、追逐阳光的日子,是为了让白昼里普照大地的阳光,在深夜依旧为千家万户点亮星火。”在非洲肯尼亚“深耕实践”的2年工作经历,让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博士生施华杰有了这样的感慨。
2019年,施华杰作为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深耕计划”第二期学员赴四达时代肯尼亚分公司从事太阳能产物销售、运营管理工作,为达成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之“万村通”肯尼亚项目奔走献力。那一年,他刚刚结束本科4年的学习,即将就读研究生。然而,作为一名“耕青”,他没有立即入学,而是选择到肯尼亚“种太阳”。与施华杰有相同选择的学生,并不在少数——这些青年学子远赴非洲,用脚步蹚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丝路”。
他们这样看“一带一路”
“以前觉得‘一带一路’离自己很远。”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2017级材料学院本科生、“深耕计划”第四期学员薛烨扬告诉中国网记者。
他的学姐袁舒、学长施华杰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也并不全面。“我曾在2018年中非论坛北京峰会和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会前筹备及会议服务工作。”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2016级外语专业本科生、“深耕计划”第叁期学员袁舒说,特别是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志愿服务经历,让她对“一带一路”倡议有了宏观认识。“现场,多国政要对‘一带一路’倡议连连点赞,他们从廉政、国家治理等层面谈了具体认识。但我却想知道当地民众怎么说?‘一带一路’真这么好吗?”为此,他们在大四毕业的这一年,搭乘飞往非洲的班机,去寻找答案。
照亮非洲民众生活的一道光
2015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万村通”项目,旨在为非洲25个国家的10112个村落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并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施华杰所负责的项目正是达成这一愿景的关键一环——向肯尼亚当地普及太阳能供电。他生动地将自己比喻成“收集阳光”的人,让每一户肯尼亚家庭在日落后还能被光亮笼罩。
这对于当地而言,既迫在眉睫,又难于登天。“在肯尼亚,有1860万人无法接入电力系统。当地大多民众照明还依靠煤油灯,取电是通过柴油发电机。”施华杰告诉中国网记者,走出首都内罗毕,你不敢想象:“很多家庭还居住在铁皮屋顶、泥巴墙的房子里,房屋建筑和用电花费高都是他们不能用电的原因。”为了这个解决问题,作为销售负责人的施华杰决定与同事挨家挨户调研,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最终,施华杰提出采取分期模式,帮助当地民众享受太阳能供电系统。经过施华杰的争取和协商,公司最终同意,如果用户因为生病等情况暂时无力缴纳电费,允许用户暂时缓交,甚至酌情赠送1天至2天用电量帮助用户渡过难关。
2019年年底,“万村通”肯尼亚项目顺利竣工。这是包括施华杰在内,无数个“种太阳的人”接力为当地带去的光明。2020年、2021年,施华杰的学妹袁舒、学弟薛烨扬也通过“深耕计划”赴非洲坦桑尼亚、乌干达,分别推进职业教育全套项目、机顶盒销售项目。薛烨扬告诉中国网记者,现在很多中国综艺节目也通过“一带一路”项目完成了非洲本土化,比如《非诚勿扰》非洲版《惭谤.谤颈驳丑迟》、《坦桑好声音》等。电力、通讯、终端设备的全面推进,将成为当地民众照亮生活的一道光,在他们的心中“种下太阳”。
青年作为生力军正拓宽“一带一路”的半径
在“深耕”非洲的2年期间,施华杰、袁舒、薛烨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读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见证“一带一路”给各国民众带来的好处。在乌干达工作期间,袁舒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完成了一份3万字的职业教育可行性报告,以中国职业教育之策,为推进该项目中的职业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她坚信,“一带一路”的力量——中国经验、设备、人力输出,正推动当地改变落后现状。他们也在用行动,让当地民众认识当代中国青年和中国形象。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青年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力军,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他们将以“深耕”的行动,拓宽“一带一路”的半径;以“深耕”的态度,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