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应该是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大学的重要使命。2023年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创设了一门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课——沙漠里的课堂。该课程力求以丰富学生直观感知的方式,带领同学们真切地体悟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文脉。
——编者
一堂为期15天的户外课,却经过了数年的精心雕琢。对于在今年暑期得以落地的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通识课“沙漠里的课堂”来说,这绝非一个夸张的描述。
从2002年第一次踏上新疆这片土地后,新疆就开始与这堂“沙漠里的课堂”设计者、讲授者钟茂华教授有了割不断的联系。数十年间,他虽然经历了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员到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教授身份的转变,但始终保持着对新疆的热情。20多年间,每年他都会数次走访新疆,探工程、品历史、访古迹,从这片沃土中汲取精神和科研上的各种养料。
慢慢地,他开始期待把这丰富的宝藏分享给更多青年学生,让他们可以了解新疆、了解大国工程、了解多元文化、了解民族传承……
由此,这堂跨越两千多公里的课程逐渐生根发芽。
坚守这份“不可分割”
“自汉代以来,新疆就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的地方史就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学生们的行程笔记中,我们读到了一段段这样的参观感悟。
紧张有序的行程安排中,由20余人组成的师生一行参观走访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自然博物馆、新疆美术馆、乌鲁木齐文化中心等众多场馆。领略了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也在翔实生动的历史故事中对这片热土上多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汇成一家的历史过往有了更具体、深入的认识。
“过去,我对‘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这种说法虽耳熟能详,但是并没有深刻的感知。通过这次课程,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无论是以历史发展的视角,还是以现代化建设的视角,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都有依有据,切实而且必须。”回忆起两个月前的那段新疆之旅,采访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学生黄钰钶眼里闪烁的光芒。
跨越山水,户外研学。这于学生是宝贵的,于教师同样是难得的。“不错过每一个育人的机会。”钟茂华教授也正极力地将自己的育人理想凝结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翻开课程手册,在学习要求和准备事项部分,学生们便已然可以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在这份资料里,老师要求学生精读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和2022年考察新疆讲话、中央历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简明新疆地方史》、4本国务院新疆白皮书;观看纪录片《情系天山——习近平总书记新疆考察纪实》……
在钟茂华教授看来,到教室以外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也是思政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育需要理论,但不能仅局限在教室里的理论引导,还可以借助国家重大工程的实践来让同学们感悟、体会。”钟茂华教授还表示,自己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有责任也有使命在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首先要自己学习,然后还要不断地影响学生,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如此这般才能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国人心中有一个更广泛且牢固的基础。”
地面上长的就是教材
“新疆有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约占我国土地面积的1/6,这里有很多值得深入了解的地方。”曾经,钟茂华教授就在这片土地上拓展并深化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因此,他格外坚信,同学们也可以通过此次课程,在新疆产生一些新的科研思路,做出一些与众不同且有实用价值的研究。
世界上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我国最大的天然气储备库——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阿克苏荒漠绿化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场站、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等国家重大工程现场便是此次课程的“大教室”“大教材”。
走访学习中,同学们不可自抑地表达着国家重大工程给自己带来的震撼,也愈发坚定了自己对国家重大工程能有所贡献的信念。学生刘一涵表示,“到±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起点——昌吉换流站参观,了解这项凝聚了几代科技工作者心血的居于世界第一位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我感到十分有幸。生长在祖国东部,我一直在享受‘西电东送’所带来的便利;作为能源实验班的一员,希望未来我能够在高压电工程等几门课上继续深入学习高压电的相关知识,为我国能源事业增添一份力量。”
随行助教林一萍、岳顺禹等博士生同样在此次课程中备受鼓舞,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他们一边做学弟学妹们的“小老师”,协助老师们保障学生出行安全,照顾好大家的学习生活,另一边他们也牢牢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虽然在理论上我们学习过如何去推进工程,但在实际工程中看到大家要克服的现实问题,还是感到由衷的钦佩。听他们自豪地介绍着自己参与的项目代表着中国甚至世界的最高水平时,也鼓舞着我像他们一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林一萍动情地说。作为钟茂华教授的博士生,岳顺禹也看到了课程开发背后的不易,“借助老师在新疆多年的工作和学习,我们才有机会走进这些国家重大工程的现场。这些研究实践我们也只能在新疆才有机会看到,这是十分难得的机会。”
同样地,在回忆“沙漠里的课堂”中各类所见所闻时,何仕杰同学有些激动,“有一些工程,比如说天山胜利隧道,过几年就完工了,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去参观它建造的过程。但在施工的过程中去参观,就能够了解到工程实施的细节,这对我们在校学工程的学生来说十分宝贵,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一些知识是如何在工程中具体开展应用的。”
胸怀天下 笔系苍生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曾如是为广大青年奋进新征程指明方向。这也是“沙漠里的课堂”结束后,学生们谈感悟时,最常借用的一句话。
“一手持枪一手镰,屯垦戍边入天山。”参观完叁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了解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艰苦创业的不易后,黄钰钶同学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展馆中,最使我动容的展品是根据相片《军垦第一犁》还原的雕塑‘将军扶犁兵拉纤’,官兵同吃同住同劳动,以人拉木犁的方式开垦出兵团第一分田,展现了叁五九旅这支从南泥湾走出的铁军之风貌。”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借助这堂生动的实践课,同学们对校训、对自己的人生定位也有了愈发清晰的认识。“作为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理工科学生,我们未来选择的方向也必将与祖国的发展合流,以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使命,方能无愧于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青年人肩负的使命。”透过这段文字,我们能感知到汪奕辰同学的强烈的使命感。
穿梭在新疆准东五彩湾矿区叁号露天煤矿,看到先进的开采工艺及无人驾驶技术的24小时常态化运营,钟茂华教授不由得发出感慨,“一些东部地区的科研单位尚在研究这个技术,但是新疆已经投入运营好几年了。”在钟茂华教授看来,在今天,高校的一些教学和研究是落后于社会需求的,这也为“走出校门办教育”提出了必然的要求。“很多知识、概念是在校园内很难凭空想象出来的。”钟茂华教授慨叹。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钟茂华教授一遍遍地提及这句话,并陈述着自己的理解,包括要追随时代的变化、满足百姓对实用知识技能的渴求、保障高质量实用人才的供给等等。“清华要做一些这样的探索。”钟茂华教授语气坚定,表示这样的探索需要尝试对课程实施、考核、督导等方面的创新。“很幸运,我们得到了学校的鼓励和支持。”
“希望自己也能够从‘胡杨精神’中汲取力量去克服生活中的难题。”“在祖国科技腾飞的当下,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我辈青年当传承红色基因,响应祖国号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课程结束,同学们都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业多了几分畅想,钟茂华教授也不例外,他笑着向记者憧憬道:“如果明年继续开这门课的话,希望有机会延伸到海外,如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那里有很多中国援建的重大工程,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去近距离体会我们的大国担当。”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