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上午9点40分,青海西宁发往北京西的罢176次列车缓缓进站,车门开启,人流快速涌向站台,其中的藏族服饰格外鲜明。
“北京,我们来了。”来自达日县的21岁藏族姑娘木扎显得有些兴奋,然而这是一次极特殊的“向生旅行”,木扎等14名终末期肝包虫病患者,经过青海省内层层筛查、评估,最终转诊至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由院长董家鸿院士带领多学科团队全力诊治。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是我国丙类传染病,主要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多发。2023年,董家鸿已经叁次带队,前往青海省为肝包虫病患者义诊,并在当地开展带教工作。这种有计划、有规模的包虫病专项医疗帮扶工作,始于2015年,经过多年的努力,董家鸿牵头的中国包虫病防治联盟,在青海省各级政府的组织支持下,充分依托省级诊疗中心-州(市)级诊疗基地-县级诊疗救治站-乡(镇)诊疗管理站,围绕包虫病形成了“四级”分级诊疗联动机制,常年有肝包虫病患者通过分级诊疗,经绿色通道转诊至北京接受治疗。
2023年9月1日,在多方的努力下,《青海省包虫病防治条例》正式颁布施行,包虫病防治工作自此得到有力的法治保障,同时为包虫病清灭计划奠定基础。“今年董院士到青海果洛州,在当地开展了部分手术,病情复杂病例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开展了手术,这14名终末期肝包虫病患者涉及体外肝切除与肝移植、极限肝切除、大血管重建等极高难度问题,我们转诊到了北京。”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樊海宁说,为了护送这些病情危重的患者顺利来京,他亲自带领肝胆胰外科主任王海久、主治医师周虎一路陪同。
此次,是在当地政府、卫健部门和医院的组织安排下,规模最大的一批肝包虫病患者转诊至京诊疗。14名患者中,最小的孩子10岁,总体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但他们所患疾病的复杂疑难程度已到了世界级难度。其中,9名患者来自果洛州达日县,据达日县卫健局科长才增多杰介绍,达日县目前是果洛州发病最严重的地区,而果洛又是青海省包虫病的发病高地。“第一次来到我们的首都,是以病人的身份,像是上天和我们开了个玩笑,但有了院士带领的专家团队的救助,我们一定会战胜病魔。”木扎说。
“30余次深入高原,青海已像我的第二故乡。今日,故乡的患者转诊至清华长庚,我们将以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温暖的人文关怀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同时,我们也会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源与支持,为贫困患者提供医疗救助。”在接诊仪式上,董家鸿说道。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书记周月红表示,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对口支援青海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互动,董院长带领团队开展包虫病医疗帮扶工作,医院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努力为藏族同胞的健康提供优质医疗保障。
做好接诊准备,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连同医务管理部、护理部、医疗事务处、社服部等多部门,已提前协调病房,并将开通绿色检查通道,“我们会尽快完成术前检查和评估,并在董院长的带领下拟订以治愈包虫病为目标的诊疗方案。”院长助理、肝胆胰中心执行主任卢倩说,肝胆胰中心已经初步分成四个医疗小组,在董家鸿院长的统筹带领下,分头接诊14名患者。
此外,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王克霞,带领医院社会服务部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会同同心共铸中国心基金会等社会爱心组织,通过医疗费用减免、补助等形式,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个性化社会服务支持。
今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将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紧密合作,将每年集中组织复杂危重肝包虫病患者来京诊疗,为更多终末期患者带来重获新生的希望。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