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的“医学药学实验班”到2013年的“八年制医学实验班”,在医学院十余年的探索基础上,两年来在黄天荫的引领下,“卓越医师-科学家”项目正式落地。越来越多的学子在国际医学舞台崭露头角,全新的“学院-医院”体系正在形成,清华医学院在求索生命真知、达济万民康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瞩目于世。
“这个机会可能一生只有一次”
数年前,黄天荫遇到了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创始院长、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陈冯富珍教授。陈冯富珍向他发出了一个挑战:你想要作为一个局外人观看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崛起,还是希望亲自参与到这份事业之中?
近些年来,中国医疗事业快速发展,作为一名学者、医师,黄天荫有志于为全人类的健康贡献力量。陈冯富珍教授的提议,让他意识到“这个机会可能一生只有一次,我当然要抓紧这个机会。”,于是,2021年,他来到了清华。
医学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在清华,黄天荫认可并支持“医师科学家”的概念,希望能培养出一批“既能问诊,又能科研”的复合医学人才。2022年,经过不懈努力,他领衔将8年制医学实验班升级为“卓越医师-科学家”项目。培养强基础、重临床,具备深厚人文底蕴、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潜能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即“具有高度人文情怀的顶尖医师-科学家”,让学生既具备作为医师的临床问诊等基本技能,又能够在实验室开展前沿研究、创新医疗方案与技术,不断开拓医学领域的广度与深度。“医师科学家”的理念,蕴含着黄天荫为医疗事业筹谋的远见。
应对全球性问题,树立国际化视野
“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以后要面对的是全球性的问题,在培养人才时,要尽早地树立国际视野。”黄天荫希望清华医学院的师生,能够服务于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参与到全人类健康事业之中。在这一愿景下,他提出了“3I”(Innovation Interdisciplinary International)人才培养理念:即创新课程、科研、医疗体系、学科与团队建设。依托清华的传统理工科优势,交融不同学科技术,开拓多学科医工、医理交叉,并转化到疾病应对这一最终目的中来,让更多学生能够接触全球顶尖的医学资源,不断提升清华的医学教育、医疗体系国际影响力。
“我们现在的医生培养、医院管理模式是否能应对新的挑战?”黄天荫每个月都会到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坐诊。长年累月与病患的接触,让他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医疗的需求。
中国快速发展的这些年,社会人群的疾病与早前相比有很大不同,预期寿命的延长、出生率的下降等因素导致人口迅速老龄化,从以“急诊”为主,已经转向以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病”时代。这不仅是中国医疗面临的新情况,也是世界医疗面对的新趋势。国家与社会需要一批面向未来的医疗人才,清华医学要承担起为国为民培育优质医学人才的责任。面向国家与社会的重大需求,成为清华医学院课程、医学生培养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和直接导向。
终身学习,永远在路上
黄天荫身上有很多的“标签”,全球知名眼科专家、清华医学院首席教授、长庚医院医生……今年4月,他又被授予2023年世界视觉与眼科研究协会成就奖。
当被问到他怎样对待这些“身份”时,黄天荫说:“我更希望做一个终身学习者,这是我的愿景,也是我对自己的期待。”在与患者的交流与诊疗中,发现新的疾病类型、找到合适的诊疗方案;在与同行的沟通与讨论中,不断完善医学实验的设计;在每一次失败的实验中总结经验,在每一次与学生的对谈中更新思维。“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文化,在这里,我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在成长。”来到中国,来到清华,也构成了黄天荫终身学习的一个部分。
黄天荫办公室的书柜上摆着几张照片,记录着他人生的诸多重要时刻:从医学院毕业、与家人一同生活、参加顶级国际会议
……而最显眼位置摆放的是他在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医学院拍摄的照片。全职加盟清华医学院两年来,黄天荫正在以实际行动回应着陈冯富珍教授发出的挑战,深度参与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之中。
如今,黄天荫正带领全新的清华医学院,面向中国对医疗服务的重大需求、面向世界对医药卫生健康事业的期待,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