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中国新民: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
展期:2023年11月23日至2024年1月14日
地点: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艺术博物馆
“饮冰十年,难凉热血。”这句话是梁启超对自己虽身处困境,却依旧坚守志向的形容。梁启超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饮冰室”。何为“饮冰”?《庄子·人世间》中有“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为早上接到命令,晚上需要饮用冰水来缓解内心的焦躁忧愁。
1902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陆续发表《饮冰室诗话》,以“饮冰室主人”的名号撰写《新中国未来记》。梁启超取此处的“饮冰”二字,是对自己当年戊戌变法失败,被迫逃亡日本,眼看国家遭遇内忧外患、面临瓜分危机,内心焦灼又忧愁的状态的表述。十年是一个概数,难凉的热血也不仅是一时,而是浸染了梁启超的一生。怀揣着这份热血,梁启超从江门起步,足迹遍布北京、日本、欧洲、天津等地,其思想着述与理论实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莘莘学子。
“中国新民: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是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广东省江门市、天津市河北区的一次有机联动。这叁处是梁启超一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叁个坐标,叁地将大量珍贵文物汇集于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艺术博物馆,包括不同阶段的书法、拓本收藏等114组件作品,力图为观众还原一位生动、立体、丰富的梁启超。
留下千万字
首创“中华民族”概念
中学历史课本里,梁启超是跟随老师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参与戊戌变法的意气风发的青年人;电视节目中,他是写出流传至今、激励数代国人的《少年中国说》的作者;传记中,他是林徽因的岳父、梁思成的父亲。但其实,梁启超更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在政治活动占用大量时间的情形下,平均每年写作量39万字,为世人留下了1400万余字的鸿篇着述,内容涉及了政治、经学、美学、文学、哲学、史学、教育、经济、法律、新闻、宗教、考古学、金石学、文献学、地理学及算学等诸多领域,并仍旧影响着当下诸多学科和思想领域的发展。用当下的流行词儿来形容他,绝对是一位“多边形战士”。
当今国人习以为常的“中华民族”一词,首创者即为梁启超。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一文中首次使用了“东方民族”“泰西民族”“民族变迁”“民族竞争”等新名词。1901年,他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时,首次提出“中国民族”的概念。1902年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梁启超发表了《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这篇重要的文章,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居全地球叁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这是中国人在海内外首次使用“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并沿用至今。
之后,梁启超对“中华民族”的概念逐渐做了厘清和完善。1905年,他发表《历史上中华民族之观察》,“中华民族”一词在全文中共出现了7次,彻底取代“中国民族”。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亦受到梁启超合汉满蒙回藏为“大民族”思想的影响。在20世纪初这个即将迎来“觉醒年代”的动荡时期,“中华民族”概念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凝聚了国家和民众坚定维护统一的意志,成为中国走向统一和实现现代化的文化支撑。
展览的题目“中国新民”,既是梁启超的自号之一,也是对梁启超思想和实践所呈现的综合形象的概括,更是对梁启超在中国现代民族和现代国家观念与建设历程中奠基之功的缅怀,借此纪念梁启超诞辰150周年。《新民说》是梁启超在1902年至1906年,用“中国之新民”的笔名发表在《新民从报》上的20篇政论文章。梁启超所谓的“新”,既是具有健全人格、近代观念、没有奴性的、自由独立,富于爱国利群、冒险进取精神的一代新人和新国民,也是指可以陶冶国民、廓清时风的新文化、新道德。
融帖入碑
发现书法的“光”
世人多闻梁启超的政治学说,却鲜知他在书学上的极高造诣。展览特别开辟一个板块展出梁启超的个人书画和碑帖艺术收藏,汇集了梁启超藏的《皇甫诞碑拓本》《孔宙碑拓本》《孟璇残碑拓本》及梁临的《马鸣寺碑》等碑学经典,还有《节临王羲之十七帖条幅》等帖学实践。梁启超认为书法能够“收摄身心”,是最优美和最便利的娱乐工具。他的书学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是“四美”说,即线的美、光的美、力的美和个性美。
在梁启超之前的传统中国书画观念中,并不涉及对“光”的讨论,而梁启超解释道:“写得好的字,墨光浮在纸上,看上去很有精神。好的毛笔,好的墨汁,几百年,几千年,墨光还是浮起来的。这种美,就叫光的美。”梁启超发现了墨的“光”,并将其纳入书法美学的品评范畴中,可谓一次独家探索。
当代书学界的研究重新发现了梁启超的书法价值,尤其是其魏碑创作,是晚清民国时期魏碑走向雅化路线的代表之一。晚年的梁启超对当时流行的李瑞清、陶濬宣等魏碑书风加以反思后,融帖入碑,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北碑书风中粗率的弊病,创造出高古且有骨势的书风。
泽被后人
更多面的梁启超
弃政从学来到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后,梁启超参与早期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现代学术体系建构,被誉为“四大国学导师”。清华校训即出自其1914年应邀来清华作以《君子》为题目的演讲内容。他引用《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清华学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后来便成为清华的校训。
再如,梁启超从文化地理学,乃至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对东西文化进行比较。在《饮冰室合集》中有《亚洲地理大势论》《欧洲地理大势论》《中国地理大势论》《地理与文明之关系》《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等一系列综合考察地理与文化关系的文化地理学着作。
还如,梁启超致力于创办和主编出版发行物,以期启发民智。他1896年创办的《时务报》是为了“去塞求通,厥道非一”;1898年创刊的《清议报》开篇便提出“世界社会日进,有不可抑遏之势”,创办目的是“激发国民之正气”“增长学识”;1902年创办《新民丛报》以“广民智、振民气”;1902年6月创作出版了《东籍月旦》,向国人传播其在日本学到的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梁启超在翻译和出版刊物的过程中,从日文汉字中吸收翻译了非常多的新词,如“经济”“组织”“干部”等,这无疑深刻影响了国人经济、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
甚至梁启超对中国图书馆事业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近代图书馆第一人”。1896年梁启超任《时务报》主笔时,第6册“东方报译”栏目刊发古城贞吉译自《日本新报》的《古巴岛述略》一文中,首次出现“图书馆”一词。因蔡锷的逝世,梁启超1916年倡议创办松坡图书馆,1920年从欧洲考察归国时带回1万册图书,在北京西单的石虎胡同建立图书俱乐部,后北洋政府又调拨所购杨守敬的2.4万册藏书充实馆藏——这些图书构成了松坡图书馆的基本馆藏。1922年松坡图书馆干事会成立,梁启超为馆长。1925年梁启超担任国立京师图书馆馆长,1926年任北京图书馆馆长。1929年逝世后松坡图书馆并入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国立北平图书馆。
周恩来曾在日记中写道:“又拿起梁任公的文集来看,念道:‘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如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几句诗,我的眼泪快下来。忽想到梁任公作这首诗的时候,不过二十七八岁,我如今已痴长十九岁,一事无成,真是有愧前辈了。”胡适虽然与梁启超有过两次激烈的学术交锋,但谈起梁启超,胡适感叹道:“我个人受了梁先生无穷的恩惠。”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法绕开的人物,是一位改革者、一位智者,一位老师、一位父亲……他有着无数的身份,无数学人志士也都受到他多领域思想和实践的影响。此文短短数千字也仅是道出其生命的冰山一角。走进展厅,或许能更直观且全面地感受梁启超的热血一生。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