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认识中国,拥抱世界

来源:中国青年报 1-14 许子威 许革

刚步入大学的那年生日,吴海铭默默许下了自己的小梦想——在国际场中为推进跨文化交流,促进全球善治贡献力量。

她是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日内瓦大学可持续发展双硕士项目在读研究生。在之后的每一年里,她都会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慢慢靠近那份梦想。加入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研究生会的国际部,通过搭建中英文新媒体平台,增强国际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成为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骋础鲍颁)学生筹备团的一员,负责首届骋础鲍颁会议的全球青年代表招募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的志愿服务工作……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吴海铭特意报名当上了2023年“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志愿者。在这场全球青年共同探讨“青年参与促进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的活动上,吴海铭亲眼见证着中国青年方案在全球化的平台上发芽开花。来自泰国的留学生帕萨乔尔·寇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用二胡表演中国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圭亚那籍国际青年代表莫妮卡·瑟鲁斯用不太流利的中文现场展示了自己在中国的学习成果……

在吴海铭眼中,这是一幅跨越文化藩篱、拥抱多样性的画面。她说:“每一次文化碰撞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我们对促进多元文化沟通交流的主人翁意识,与此同时也要对国家有着深入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用国际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全球倡议在本土实践中落地生根。”

“保持一份理想主义情怀,向世界传递更多善意”

不久前,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研究生孟雨莹接到了一项特别的外事任务——接待柬埔寨公共工程与运输部国务工作人员。

作为一名非通用语专业的青年学生,孟雨莹发现,这些外宾对柬埔寨语专业学生的经历格外感兴趣,总会热情地交流学习经验。她记得,一位外宾在听完大家对柬埔寨的印象之后,有些感慨地说:“谢谢你们愿意学习柬埔寨语,谢谢你们愿意了解柬埔寨。”

后来,孟雨莹还被热情地邀请去柬埔寨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这次“意外”经历让孟雨莹对“语言”有了更深的理解,她说:“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当我们愿意去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双方产生的感情和心灵链接更为贴近,沟通也自然更为顺畅。”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相似的场景经常出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林泽玮的回忆中。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林泽玮一直记得,在首都体育馆志愿者之家,他们提出了激励志愿者在“世界大同”的时代课题里坚定人生信念的理念。基于此,他和伙伴们设计出了可以无缝贴合拼接的六边形雪花徽章,代表着世界可以紧密贴合,无限拓展。后来,这枚雪花徽章成了首体志愿者们“共同身份”的标识。

中国青年也在超越着语言的障碍和文化的差异,传递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理念。冬奥期间,林泽玮还和青年志愿者们一起制作新年游园会的手工剪纸、福字、中国结以及“共绘百福”百福图、“年画画年”涂鸦墙、“一起向未来”许愿桃花树。后来,这些承载着美好寓意的中国传统“信物”被各国人士青睐,甚至在其他场馆受到追捧。

在林泽玮看来,这些“小物件”也许可以成为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萌发兴趣的开始,同时也会让一个城市与国家更加温暖、柔和。“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弘扬中国‘善愿’,保持一份理想主义情怀,向服务对象、向世界传递更多善意。”

“青年更容易把中国故事以青年人的话语、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青年便成了中国文化独特、生动的传播者。”近些年,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曼倩观察到,中国青年有了越来越丰富的传播媒介讲述中国故事,比如留学、务工、旅游、考察等方式,青年不仅能够融入世界、拥抱世界,也在扩大着中国沟通合作的“朋友圈”,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和文明成果。

在王曼倩看来,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他们思想活跃,充满激情和活力,更容易接触新生事物。凭借语言沟通、学习能力以及社交媒体使用等方面的优势,青年更能成为跨文化交流、民间外交的积极力量。

一位青年志愿者就是一颗温暖的种子

2022年5月,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研究生刘静贤成了北京选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一名青年志愿者,负责为“青年残障包容”主题开发工具包,供联合国机构开展工作坊,促进全球青年发展。

这项工作需要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残障人士保障方面形成的数据报告、政策法规以及学术研究成果等,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形成易于分享的知识手册。大部分时间里,这项工作都需要与外国同事交流,这对初出茅庐的刘静贤来说,挑战难度直线上升。

刚开始,刘静贤还非常胆怯,生怕自己说错英文或做错事。不过,随着交流逐渐深入,刘静贤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夸赞。当听到来自泰国、巴基斯坦、菲律宾、孟加拉国等不同国家的同事脱口而出的“Chinese youth are so amazing(中国青年太了不起了)”,刘静贤觉得自己备受鼓舞。

“我能体会到国际友人给予中国青年的平等和尊重。我们在为祖国强大而自豪的同时,也希望建构积极专业的中国青年形象,让祖国能够为新一代青年而骄傲。”如今,该工具包在“一带一路”沿线的30多个亚太国家和地区上线,刘静贤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继续深造读博,利用更加专业的知识讲好中国故事。

今年是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鲍狈顿笔)、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鲍狈痴)、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颁滨颁贰罢贰)共同开展国际志愿服务合作的第17年。该合作项目曾先后选派30多名首都高校青年志愿者分赴联合国妇女署等10个联合国驻华机构参与志愿服务;面向全国选拔30多名联合国专业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和在线志愿者,支持联合国志愿服务合作项目;带领100余名国际骨干志愿者致力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民心相通建设。吴海铭和刘静贤都曾是这里的青年国际志愿者。

“中国青年的实践行动就是最鲜活的中国青春故事,起到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展现中国形象的作用。”王曼倩认为,一个人在青年时接受的思想文化往往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青年时结下的友谊往往会铭记一生。在外交外事活动中,青年更容易把中国故事以青年人的话语、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尤其是在脱贫减贫、气候变化等领域中都能够看到中国青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春担当。

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发挥“青年外交”的优势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更好地培养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让他们在全球化浪潮中发挥“青年外交”的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飞岸认为,全社会需要带领新时代青年在实践中重新认识中国。她在《话语:重塑中国认知》一书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是实现中国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使中国传统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它是中国传统的现代化,不是中国传统的西方化。中国之所以称之为中国,是因为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也有自己独特的国家组织形式。

张飞岸说:“中国不是西方话语体系下描述的中国,只有构建属于中国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才能正本清源,还原中国真正的样子。”

“我们需要帮助年轻人厘清一些重要的概念,让年轻人更好地认识中国和世界。”中央团校副校长廉思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发展新阶段,如果直接照搬西方的思维概念,很容易导致理解偏差。中国青年在使用西方概念时,具备辨析能力,并学会“为我所有”尤为重要。

同样,中国青年也在思考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参与国际交往。

在孟雨莹看来,新时代下,每一名青年都需要在“他者”与“自我”之间建立连接,既需要理解多样的世界文明,将世界文明介绍到中国大地,更需要运用语言优势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何成云觉得,青年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行动中,最重要的还是立足于祖国大地,把握住对“事实”的认识,尽可能多面而深刻地经历“中国现实”。在“事实-理论-价值”叁方面的循环往复中,生成贯彻中国之价值、透析中国之理论、根植中国之事实的“话语”。

王曼倩提到,思政课堂也正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重要途径。比如,思政课教师可以注重发挥学生在中外比较、语言对象国分析等领域的特长,以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的有机结合设置课程议题,开展专题化教学;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开设“正确认识、积极塑造世界的中国观”的特色讲题;在不同年级开展“讲好中国故事”“当代中国世界影响力研究”等实践教学活动。

“今天的青年,是平视世界的一代,更需要以包容的心态,去全方位、深层次了解世界、融入世界、拥抱世界。让年轻人更好地认识中国和世界,有利于强化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具备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王曼倩说。

编辑:李华山

2024年01月16日 08:09:12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中心版权所有,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