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至29日,2024中国生物制造大会在合肥举行。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教授陈国强在大会期间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生物已经不是以前所谓的“天坑”专业,行业未来对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提起生物产业十年前或五年前的发展水平,陈国强表示,当时国内生物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生物制造还处于规模特别小或不算特别先进的阶段,很多微生物或生物制造方面的人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才选择转行。
“最近几年,全球对绿色制造、气候变化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各国越来越重要的目标,生物制造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陈国强说。
生物制造产业以生物合成技术为驱动,近年来除了对人才的需求高涨外,在技术方面还有哪些核心突破能够带动行业整体步入下一阶段?
对此,陈国强首先提起了丙氨酸技术,“该技术从吸氧(发酵)变成厌氧(发酵),成本将大幅度下降。”他还提到基因编辑、底盘细胞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在他提到的技术进步中,一些技术绕过了部分国外专利,一些技术能够节能节水。他认为,微生物基因工程或合成生物学的生物制造,可能会给我国制造业带来“大的飞跃”,可以成为“我们未来的一个长板”。
如何发展生物制造?在陈国强看来,生物制造最关键的几个要素是低成本的水、电、气。他认为,偏远地方比较有优势,例如内蒙古、新疆等。“这些地方的水、电、气都比较便宜,在制造成本方面有比较高的竞争性。”
对于不具备上述优势的地方,他建议可以根据地方优势产业需求调节生物制造的研究方向,可以发展附加值比较高的应用场景,还可以发挥地方的人才优势。
以合肥为例,合肥的汽车制造、面板等产业比较发达,陈国强认为可以根据这些产业的需求调节生物制造的研究方向,配套这些产业的发展。“如果能形成比较大的产业上下游,也许能够争取到比较高的发展可能性。”
另外,他提出,合肥还可以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多个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的人才优势发展生物制造。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