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大国工匠的示范引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高凤林10月25日表示,大国工匠要勇于攻坚克难,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推动解决“卡脖子”难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天,全国总工会新闻中心举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对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新闻发布会。
《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
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一名班组长,长期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及其研究。身为一名大国工匠,《意见》的出台令他备受鼓舞。
“《意见》的出台对大国工匠培养具有重大意义。”高凤林说,《意见》不仅明确了培育大国工匠的目标任务,还提出了“鼓励支持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参加国情研修”“引导和支持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参与重大技术革新、科技攻关项目”“实施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等一系列举措。
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姜文良介绍,全国总工会历来重视大国工匠工作。今年,全国总工会开始实施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出台《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实施办法(试行)》,设立大国工匠培育和激励保障专项资金。
姜文良特别提到了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的标志性项目——今年9月在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开班的大国工匠人才培训营。“经各级层层选拔推荐,首批220名行业领军技能人才作为培育对象参加了培训营。”姜文良介绍,培训营采取“测—学—践—评”的培育模式,给每位学员绘制“工匠五力”画像,按照“引领力、成就力、创新力、专注力、传承力”要求进行针对性能力提升。
据了解,为学员们带来“清华课”的,是一套豪华阵容——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教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专家学者作为理论导师,大国工匠作为技能导师。学员不仅在“双导师”的辅导下联合攻关课题,还会前往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制造实验室参观学习,参加团队融合、校史教育等学习活动。
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研发总院试制部高级技师杨永修是培训营的一名学员。“参加培训营,不仅能在清华跟着院士、专家、大国工匠学习,还能了解最新的政策、感受国家最前沿的科技,开阔眼界,真的是太赚了。”杨永修表示,学员们都很珍惜培训时光,经常讨论课题到后半夜。
《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实施办法(试行)》计划每年培育200名左右大国工匠,示范指导各地、各行业每年培育1000名左右省部级工匠、5000名左右地市级工匠。
在培养优秀工匠方面,全国总工会还有哪些实招?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国总工会还大力支持公司建立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目前已创建297家全国示范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全国总工会对每家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补贴10万元,今年准备再重点支持建设200家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此外,全国总工会还设立了职工创新补助资金,重点支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项目。截至目前,已补助一线职工创新项目329项,累计发放补助资金5395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已结项补助项目累计产生创新成果达1162个。
下一步,全国总工会还将继续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加强工匠学院建设,打造全国产业工人智能化技能学习平台,推动劳模工匠学历提升、知识更新。加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鼓励发展跨区域、跨行业、跨公司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促进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发展。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