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论坛日前在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举行,深入探讨了智能技术赋能全域数字化转型及社会治理前沿趋势,旨在丰富社会治理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
本届论坛聚焦“数字文明·共向未来——全域数字化转型与社会治理体系变革创新”主题,由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社会科学学院、北京市社会建设促进会共同主办,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社会工作部、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科技战略专委会联合支持。
论坛发布了《2024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颁厂骋顿滨)年度报告》与“北京市朝阳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成果”,发起了“治理向善·共赢数字文明”倡议。
在主题演讲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数字文明时代的治理创新作了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市社会建设促进会会长宋贵伦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社会工作新任务,分享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社会建设的中国化、时代化、体系化和学理化。
他认为,要围绕四个维度,推进社会建设中国化。要走中国特色之路,以文化为根,坚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实践为基,坚持与中国社会建设实践相结合;以理论为魂,坚持与研究吸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理论成果相结合;以政策为据,坚持与学习贯彻党和政府社会政策相结合。
他强调,要把握五个导向,推进社会建设时代化。把握大局、与时俱进,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创新导向、效能导向,把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服务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他提出,要构建六大体系,推进社会建设体系化。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着力加强社会服务、社会治理、社会关系、社会环境、社会动员和社会运行六大体系建设。
他说,要夯实叁个基础,推进社会建设学理化。社会建设是一门科学。要建构社会建设理论体系,丰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建构社会建设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要建构社会建设教材体系,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他还简单介绍了主持编写的“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系列教材”情况。
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会长王杰秀强调“以人为本”在社区善治中的重要性,呼吁在社区治理中优化社区服务、推动居民参与,让居民成为真正的主角。
在他看来,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首先要全面理解社区治理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在社区治理中,要坚持治理为了居民群众、治理依靠居民群众。既要全心全意为居民群众服好务、民有所需我有所为,又要还权赋能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积极性和发挥居民群众主体作用,提高治理效能的同时推动人的现代化。
他谈到,要做实做优社区服务。社区是居民群众生活的家园和港湾,是享受和感受为民服务的重要场域,“社区是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老百姓服务最直接”。社区服务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社区服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以人为本”最基本最直接的体现。我国的社区治理始自社区服务,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动以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信息技术使便民利民服务和政务服务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物业服务、公共服务和安全服务是当前社区服务的难点。要以接诉即办为抓手,解决社区服务痛点难点;要强化居民自我服务和邻里互动,增进社区温度风度;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从源头化解社会矛盾风险。
他认为,要大力推动居民参与。社区居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关键要素,也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推进居民群众参与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区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统筹好社区作为基本治理单元与居民生活共同体的双重定位、社区干部对下负责与对上负责的双重职责和社区治理秩序与活力的双重目标。
他强调,要让居民真正成为主角。从治理角度看,居民成为主角有利于降低治理的成本、提升治理的效能和可持续性;从居民角度看,居民成为主角可以增强对社区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锻炼提升自身治理能力,满足“自我实现”需求。基层群众自治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最直接、最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践。要深入贯彻落实宪法法律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健全完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多元参与体制机制,突出居民自主参与和自我治理,切实发挥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李韬分享了对“数字平权”的学理思考。
李韬谈到,当前数字资源分配不均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一是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数字资源分配上的权力失衡;二是同一国家和地区内部,不同个体、群体与组织之间在数字红利共享上的权利失衡。前者既包括全球各国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发展和应用等方面的不均衡,也包括全球数字治理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不同国家主体在数字参与权、发展权、治理权上的数字权利与数字权力的不平等现象。后者则主要是由于地区发展、受教育程度和机会获取方面的差距,导致不同个体、群体与组织在掌握数字资源、运用数字技术以及享受数字化成果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平等。
如何有效促进数字平权?李韬认为可以从两个维度入手:一是在国际组织框架内,定期出台和更新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的数字发展规划,通过组织协调各个数字大国、数字强国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商共识,积极组织数字发达国家对数字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数字援助、数字扶贫、数字教育、数字培训等举措,推进数字社会共同体的全球化建构;二是构建平等的数字权益法律体系和社会调节机制,保障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平等,保障数字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高人们利用数字技术推动自我发展的数字可行能力,同时警惕数字资源分配不平等可能带来的社会矛盾。
当今社会,不同群体在数字平权方面存在差异,如老年人、弱势群体等。如何帮助这些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实现数字平权?对此,李韬表示,智能时代的数字鸿沟、数字不平等问题都存在显着的群际差异、代际差异,这是数字平权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他认为,群际、代际数字平权的核心在于通过构建互相包容的利益相关者共同体,来切实保障各个社会群体平等的数字权益。应制定相对普惠、包容的数字发展政策,充分考虑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融入数字化浪潮、运用数字化技术和享受数字化成果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提高数字社会中人的可行能力,增强其内生动力,促使不同群体更好地应对数字化带来的变革,共享数字化发展带来的红利。
在他看来,可以基于群体、代际特点来优化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产物研发。比如,在数字产物上,推出老年人模式、未成年人模式等,帮助不同群体更加便捷、安全、健康地利用数字技术;加大对代际数字技术的配套研发,统筹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系统开发,通过人性化的技术创新来解决单一技术维度带来的群际不平等问题,弥合数字鸿沟。此外,建立全员数字教育培训体系,通过设立公益性老年数字大学、继续教育学校等,加大全员数字教育培训,提升国民数字智识和数字技术水平。
当天,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智能法治研究院院长申卫星分享了如何应用数字化手段为法律赋能、提高社会正义的可及性,以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智能法治研究院研发的“水木智法”法律系统为例展示了在干部群众法律咨询中的应用。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教授张红武聚焦黄河下游滩区的治理难题,阐述了以往治理黄河的经验以及对当前黄河治理的系统思考。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新宇围绕我国电力能源系统碳中和转型路径初探,报告了基于气候变化与碳中和转型的四大挑战以及我国电力能源系统碳中和转型路径及氢能经济与电气化机遇。
本届论坛还设置了“各方共议治理”环节,旨在汇集各地治理创新实践探索经验。济南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主任孙如彬报告了“以‘数’强基、以‘智’赋能的数字时代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济南实践”,介绍了济南市数字化社会治理建设的最新成果。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宁学斯报告了北京市朝阳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成果和鄂尔多斯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2024年课题和场景研究成果。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陈泰昌围绕中国特色老龄社会治理,深入分析了老龄社会治理的新挑战,呼吁将社会治理重点转向老龄社会新形态,完善老龄社会治理的配套体系。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