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其坤:和时间赛跑的物理学家
来源:科技日报 2013-11-14 李艳
几乎所有认识薛其坤的人都知道他每天过着“7—11”的生活,即早上7点到晚上11点持续地工作。他的学生曾经心里较劲“想趁着自己年轻,和薛老师比一比,看谁先到实验室,谁最后一个离开”,但多年来几乎没人能赢。这是一种近乎苦行的“修炼”,薛其坤从中体会到的是快乐而非痛苦。
在薛其坤看来,他最缺少的就是时间。今年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薛其坤和他的团队花费整整4年时间。“就我了解,全世界从事实验物理研究并取得重要成就的人无一例外是刻苦的。”他平静地说。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物理系前系主任朱邦芬院士对他的评价是“其坤成长在贫困的沂蒙山区,少时的艰苦生活练就了他特别能吃苦的坚韧性格。他遇到过许多困难,但总是乐观面对,我把这总结为他的情商特别高”。面对好友的评价,薛其坤笑言:“我自然也有许多不如意的时候,但真觉得没什么过不去。也许与情商有关系吧。”
薛其坤每月都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同时还要参加项目申报及各类评审活动,管理科研团队,还担任了学校的行政职务。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我正在努力寻找一个支点,在不减少科研工作有效性的同时,在别的方面也能作出贡献。如果有一天,我发现行政工作影响了科研,我想我会毅然决然地选择辞去。”他说。
钱学森曾经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沉重问题。对此,薛其坤说解答“钱学森之问”的症结仍在于时间。“科学就是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人才的培养也要循序渐进,不能有丝毫的跃进。我们曾经历了特殊的时期,像我这一辈人接受正规的系统科学训练已经很晚,所以我们需要比别人更加刻苦弥补这个差距。”
薛其坤把更大的希望寄托在他的学生身上。他说,这些孩子们从小受到了完整的科学训练,所以他常要求他们把实验技术做到极致,基本功练扎实了才能有更大的成就。
他告诉学生,“7—11”的生活不是谁都可以。你若不能深入其中,这样的刻苦便是一种痛苦,最终会让人崩溃;你若进入了这个科学的世界,便能从中获得快乐,这样的坚持便是一种享受。
这是一位从科学中获得快乐的科学家。他得过许多奖: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第叁世界科学院物理奖,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陈嘉庚科学奖;他的头上有许多光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就在半年前,他的团队在实验上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凝聚态物理中,量子霍尔效应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实验分别发现于1980年和198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次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量子霍尔效应家族最后一个有待实验发现的重要成员。
这一成果,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关注,被着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称之为“诺贝尔奖级”的科研成果。薛其坤为更多人所知,网络上开始流传着他各种版本的事迹。
但是对薛其坤来说,那个小小的实验室才是他的归宿。“我与其坤一起出差,晚上12点回到北京,他仍坚持要去实验室再看看,我自问做不到这样的坚持。”朱邦芬说。
“当你的实验数据比别人更准确、更漂亮时,那种快乐,你能体会吗?当你把一个复杂的庞大的仪器用得像骑自行车一样熟练时,那种自如,你能体会吗?当你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时,那种骄傲,你能体会吗?”说这话时,薛其坤脸上带着笑意,身体微微前倾,有些急切地望着记者追问道,“你能体会吧?”
博士生冯硝告诉记者,学生们从薛老师这里获得最多的是他对科学的态度和理念。“老师常跟我们说,你们不要为了发文章来做实验,你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把某个科学问题搞清楚而已,并通过这个过程培养你们未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