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诲辩耻辞;清华简&谤诲辩耻辞;整理还需10年
来源:大众日报 2014-1-17 卢昱
李学勤说:&濒诲辩耻辞;一个社会的物质条件达到一定程度,人们会愈发渴求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又将走向何处。从这个意义来说,历史就像若干碎片,发现得越多,复原的可能性就越大。&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清华简&谤诲辩耻辞;的全部整理研究报告预计为13至15辑,李学勤带领的研究团队以每年完成一辑的速度展开释读工作,这项拼接历史碎片的工作大约还需要10年左右时间。在清华园西北角,历经沧桑的图书馆老馆是&濒诲辩耻辞;清华简&谤诲辩耻辞;保护库房所在地。拾阶而上,进得二楼,在20平方米局促的会议室里,是&濒诲辩耻辞;清华简&谤诲辩耻辞;释读团队攻坚克难的主战场。
&濒诲辩耻辞;实在太广博。经常有一篇拿出来,一段文句,一个字也不认识,像是古人随便撒了一把字模,又随便拢了拢,拢到了简上。很多字根本看不懂,看懂一个都高兴得不得了。&谤诲辩耻辞;李学勤时常感叹&濒诲辩耻辞;清华简比原来想象的更丰富&谤诲辩耻辞;。
出于对历史的敬畏,这个团队在冷板凳上默默付出,追寻、探究,甚至无数次推倒重来。&濒诲辩耻辞;科学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发现,都有强烈的兴趣支撑。做学问不能有功利心,否则永远都体会不到那种发现后的喜悦。&谤诲辩耻辞;李学勤说。
李学勤认为,中国人做学问,特别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特别是学者的责任。&濒诲辩耻辞;中国人不做,谁来做,外国人来做,那我们的文化便成了博物馆藏品了。当然,我们欢迎外国人研究,吸收他们有价值的研究方法,这点不保守。&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中国文化要复兴,我常常讲,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没有传承无所谓创新。没有创新,传承就是复古。国学的主流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经学,这不是价值判断,而是事实。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从精神上体会,不是背几篇文章,要有一种民族自信和亲和感与认同感。我们有自己的文化,发扬这个文化,国学不能成为汉学。&谤诲辩耻辞;
儒学发展中特别值得研究的时代,除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之外,李学勤认为宋代也值得研究。&濒诲辩耻辞;儒学传统发展以后,有几个转折,汉朝并没有太多思想的内容。秦始皇焚书,是个断层,西汉建立后,上百年的时间继承过去的文化传统,所以注意对传统经典的注说。到宋代,儒学出现了新的高峰。文化有一个盛衰期,孔子是最高的代表,第二个时期,影响最大的是朱子。我做过一些工作,有很多想法,现在没有时间做了,收集的书送给图书馆了。&谤诲辩耻辞;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更重要的是,虽然这些地方在地理上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文明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的重要精神财富。
对此,李学勤认为,古代思想文化本身有其特点和发展规律。百家争鸣的时代不可能重复,也不可能超越。&濒诲辩耻辞;马克思说希腊的美术、雕塑,后人永远不可能模仿、超越,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特点,后人不可能做到。&谤诲辩耻辞;
&濒诲辩耻辞;每个时代之间都有传承创新,今天也是如此。有学者提出会有新的轴心时代,我认同这个观点。&谤诲辩耻辞;李学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