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研人员从申请经费中解放出来
来源:北京日报 2013-3-6 王砚文
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之一,就是科研水平的提高。事实上,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统计结果,我国已连续多年论文总数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在全国政协委员沉保根眼里,&濒诲辩耻辞;科研原创性成果较少、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性成果更少、引领国际学科研究方向的成果少而又少&谤诲辩耻辞;,这些成为我国科研现状的叁大软肋。究其原因,他认为,科研经费分配制度不够完善带来的副作用明显。
同时身为中科院院士的沉保根介绍,目前,我国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很多,其中有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有关部门的投入,也有地方政府和公司投入,经费总量并不算少。但由于各部门资助方式基本为独立运作,使得少数同一研究内容的申请可以从多个渠道分别得到重大资助,造成大量资金浪费。
而另一方面,许多单项项目的资助又十分有限,或断断续续,使得大多数科研人员往往需要同时承担多个研究项目,才能满足工作需要。&濒诲辩耻辞;一人同时承担4到5个项目很普遍,有的甚至承担7到8个项目。&谤诲辩耻辞;沉保根直言,在这种状态下,许多教授和研究员,尤其是研究生导师和课题组长,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申请科研经费、应付各种检查总结汇报上面,安心研究工作的时间明显不足,甚至造成有些项目只是为了&濒诲辩耻辞;交账&谤诲辩耻辞;,难以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沉保根认为,改革科研经费分配方式,让科研人员从&濒诲辩耻辞;申请经费&谤诲辩耻辞;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精力专心研究工作,才能真正达到提高科研水平的目的。他建议,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合,以减少重复资助;大幅提高基础研究项目的单项资助强度,但严格限定每人同时进行的项目数量,同时把更多经费用于安排自由申请的面上项目,刺激科研人员的自主积极性;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提高青年科研项目的资助强度,尽可能使每位优秀年轻人才都能获得较强资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