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庆祝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建校110周年 - 正文

教育如何应对技术巨变的时代

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镜子的寓意——网络社会与教育变革》出版座谈会

清华新闻网4月26日电 4月23日,由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教育研究院、教育科学出版社举办的“教育如何应对技术巨变的时代——《镜子的寓意——网络社会与教育变革》出版座谈会”在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举行。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秘书长杨银付,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授,山西大学王成兵教授,北京大学刘云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康永久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蔡春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刘生全研究员,教育科学出版社郑豪杰总编辑,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谢维和教授、石中英教授、韩锡斌教授、叶富贵教授、李曼丽教授、罗燕副教授、文雯副教授、谢喆平副研究员等参加了会议。学术研讨活动由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主持。

石中英致辞

石中英在致辞表示,在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建校110周年华诞之际,召开此次出版座谈会和学术研讨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高校立校之本在于学术,大师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在于其学术思想。为迎接清华110周年校庆,教育研究院策划了系列学术活动,此次的出版座谈会和学术研讨会是其中一场重要的学术活动,期望各位来宾和院内同仁围绕该书的主题深入研讨,交流思想。

郑豪杰致辞

郑豪杰在致辞中表示,《镜子的寓意——网络社会与教育变革》(以下简称《镜子的寓意》)敏锐地抓住了网络社会中人的自我认同这一主题,探讨了如何建立网络社会与客观世界之间的联系,由此实现自我认同的“破镜重圆”这一问题,具有时代性、理论性和现实性。

谢维和作主题演讲

谢维和作了题为“教育信息化的叁种形态及其特点”的主题发言。他提出,互联网、数字化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促使网络社会诞生。在网络社会所代表的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中,人认识自我更加困难。《镜子的寓意》只是提出了问题,对于教育怎样帮助人更好地认识自己,今后还需要不断加以讨论。

杨银付发言

杨银付表示,信息化时代带来了信息的载体形态、学习形态、学校形态、社会形态等的变迁。谢维和教授从工具性、知识性、社会性叁个维度,深入讨论了网络空间、虚拟世界对现代人和当今教育构成的考验。

周作宇发言

周作宇指出,《镜子的寓意》书名中用到了隐喻,将偏学理性的逻辑体系与文学语言相结合;整本书逻辑清晰,探讨了社会这面镜子的破与圆,人如何成为分人,人又该如何整合自我。他认为,在破碎的时代人应该如何整合自我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难题。人的价值何在、人的苦恼、人的挣扎、人是谁等这类问题不会因为信息急速发展而有所改变。教育变革的核心在于知识,今后要转向知识如何为人的幸福生活创造价值。

王成兵发言

王成兵称《镜子的寓意》一书实现了可读性、通俗性、现实性和学术性的完美结合。该书在教育哲学和教育社会学层面重新唤起读者对人的社会认同、自我认同和身份认同的思考,非常有学术价值。

黄荣怀发言

黄荣怀认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是当今和未来社会的主要趋势。《镜子的寓意》一书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育信息化看教育信息化,在大的教育变革期,该书能帮助大家思考和理解当今教育与社会形态的变化。

刘云杉发言

刘云杉就“以何为镜?——教育的困难”这一主题,围绕“网络的便利与网络的陷阱”“知识是建构还是实在”“教育中的一和多”分享了她对《镜子的寓意》这本书对于今日之教育的启示。

蔡春发言

蔡春认为,面对目前的技术变革,理论界的声音稀少而微弱。《镜子的寓意》对很多根本性问题进行了追问,系统而严谨。此书揭示了照镜子的人与镜子之间构成了自我建构层面的关系,人就是在这一自我建构的关系中凸显、隐没或沉寂的;人也只能在这一自我建构的关系中、在镜子的反映或反射中形成自我。

康永久发言

康永久指出,《镜子的寓意》敲开了网络教育社会学或信息技术教育社会学的大门,引出了很多富有吸引力的问题。他认为网络社会给我们显示出了另一种实在性,即价值共同体的连接作用,凸显了人内在、原初的自我。

刘生全发言

刘生全指出,《镜子的寓意》探讨了网络社会给教育带来的复杂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的自我认同构成的挑战和机遇这一问题,也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思路和方法,实现了学问、生活、经历的联系与融合。

叶富贵发言

叶富贵认为,《镜子的寓意》中提出的农耕社会的小镜子、工业社会的大镜子、网络社会的分镜或破镜的分阶段说,非常具有创新性。他认为,任何一个教育理论的产生,都和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巨变的社会有关,伟大思想的产生以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怀和思考为基础。

文雯发言

文雯结合自己和国外几位知名学者的交流,提出国外一些学者对于网络社会的原住民的身份认同问题和网络知识能否变成教育知识的态度比较消极,而谢维和教授认为“破镜重圆”是有希望的,这反映了中西方学者所处的不同社会环境对其思想、文化自信的影响。

石中英在总结发言时提出,他很认同谢维和教授提出的“人是一种非位置性的存在”这一观点。他认为人格也是一种非位置性存在,每个人在自我认同、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在学以为己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镜子的寓意》一书所提出的问题。他期待谢维和教授将来能对大中小学教育者如何在实践层面解决青少年的自我多样性与自我同一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题进行探索,在实践层面探讨如何实现“破镜重圆”。

座谈会现场

与会嘉宾合影

供稿:教育研究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李晨晖

2021年04月26日 10:58:0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中心版权所有,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