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介绍:
2008年,刘静琨考入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2011年,他通过选拔,成为了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学生领导力“唐仲英计划”第一期学员;2012年,刘静琨被推荐免试攻读本校电气工程专业工学博士;2017年夏天,刘静琨博士毕业,成为河北省定向选调生,并且向组织申请去乡镇一线工作。
刘静琨工作照
“基层的历练非常必要。只有扎根基层,把基础打实,以后的工作才会更加游刃有余。”带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情怀,刘静琨在廊坊市香河县淑阳镇开启了他的基层选调之路。
“到农村去,练成一等一的本事”
刘静琨现在还准确地记得第一天上班的日子:“那天是2017年的8月25号,非常巧的是,九年前的这一天是我来到清华的日子——2008年的8月25号,我作为新生党员在清华报到,所以这个日子记得非常深刻。”
刚来香河县淑阳镇政府的刘静琨,被安排从事基层组织工作。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慢慢意识到,在乡镇工作中,农村工作非常核心,但自己对于农村还不太熟悉,所以他主动向领导申请“多做一些相关的工作”。镇党委很认可他想“了解农村、扎根农村”的想法,打算安排他去当某村的“第一书记”。
就这样,刘静琨选择了公共服务事业,选择了基层,选择了河北香河,选择了前小屯村。
刘静琨在所包的村街查看修路准备情况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先搭好骨架子,再造血”。刘静琨担任前小屯村的第一书记后,首先从党建着手采取举措。“我先从抓‘两学一做’开始,每个月都定期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活动,给党员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以及组织党员志愿活动,带动大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一段时间下来,他搭好了党支部集体的“骨架”,党员的党性意识明显提高。
此外,他鼓励优秀的年轻村民递交入党申请书,为党支部注入新鲜血液,从根源上解决党员老龄化问题。通过对每一份入党申请书的修改、与每一个申请人的谈话,他了解村民,纠偏思想,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也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光是其中一份入党申请书,他就修改了五次。通过这个过程,刘静琨也让大家知道党组织在踏踏实实地为每一位村民做事,并且欢迎每一位为村集体着想的村民。
除了党建工作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去村里入户走访。到村里没多久,刘静琨就走访了所有党员、村民代表以及大部分常在村的村民。“深入到最基层,才能够了解到社会治理的最本质的东西”,通过走访,他了解到村里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和村里不同人的利益诉求,感受到了村民的朴实同时也梳理出了农村工作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从事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考验的是跟人打交道的艺术。刘静琨说:“和每一位真实的村民打交道,重要的其实不是你理论水平有多高、能讲多漂亮的话,而是用心和用情。”抱着这种“空杯”心态,他从每一件村里事儿出发,从“村里房是怎么盖起来的”的问题问起,与村民交流,学会他们的语言,学会他们的做事的方法,跟他们建立信任与友谊。渐渐地,周围的乡镇干部,村里的村干部、老百姓也认可了这位“第一书记”。他说:“必须融入进去,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的东西。只有扎根下来,才是一种真的成长。”
没有服务这个专业,但有服务这种情怀
在开始承担包村工作之后,刘静琨发现其所包的郭辛庄村和隔壁赶水坝村在水电使用量上“说不清楚”。他首先通过可能途径,充分了解情况,他从村会计、供电局收集到了可用数据,但发现这些数据都是跟电相关的,无一与水相关。
作为一名工科生,刘静琨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的优势。为了了解用水的真实数据,他很快就安排了一个实验,让郭辛庄的村干部连着抄了一周的水表,记录两个村的水量,然后又从供电局调来了这一周的每天的电量,这样就可以算出水电转换的系数,还可以算出两村正常情况下的生活用水的比例,从数据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刘静琨在沟通会上展示数据分析的结果
他通过多次沟通会,拟报告、作图表、回归分析数据、甚至做笔笔罢演示,想尽办法进行沟通联系。两村村民一次次在他的努力下协商沟通,最终形成了落到纸面上的文件。自此,两村的水电认定“有了依据”。
没有服务这个专业,但有服务这种情怀。解决纠纷是一件十分锻炼人的工作,但刘静琨用“精彩”一词进行总结:“整个问题解决下来,细节远比说的要精彩得多。”
“有辅导员的经历,你看很多问题的角度会不一样”
在清华,刘静琨还担任过本科班大一时的班长。2009年国庆是建国60周年,在他的动员下,他所在的电84班有超过一半的同学参加群众游行“科技发展”方阵,光荣地从天安门前走过。大二的时候刘静琨开始担任党支部书记,在细致认真地完成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他也积累了丰富的支部工作经验。在博士生阶段,他又担任带班辅导员。
“我当时是新生辅导员,带班确实很辛苦,尤其是带大一学生军训,每天要处理很多事情,睡得非常晚,起得非常早。”担任“双肩挑”辅导员,带给他的不只有辛苦和有成就感的记忆,更多的是看待问题的角度。“有辅导员的经历,你看待很多问题的角度就会不一样。一个带班辅导员,看的是整个年级同学的全貌。”
辅导员经历也潜移默化地对刘静琨现在的基层工作产生了影响。“农村的很多工作不好做,基层的很多工作不好做。把在学校的历练中获得的认知迁移到基层工作中,我对很多的事情的看法更客观、更全面了。”
刘静琨大四的时候就加入了“唐仲英计划”(简称“唐班”),成为了该计划第一期的学员。“唐班”的培养让他掌握了公共服务的基本知识与能力,更坚定了投身公共服务部门的志向。
“毕业投身于基层治理的工作,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学、需要去悟、需要去体会。更多是要用感情去做工作,用心去做工作,这样才能够融入基层,把工作开展好。”这是刘静琨对“唐班”学子的勉励与叮嘱。
临近校庆,刘静琨也更加想念清华。他想对清华的学弟学妹们说:“希望更多优秀的学弟学妹们投身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切实地提升基层的治理能力,把清华精神带到基层,为把整个国家社会建设好,作出我们清华人应有的贡献。”
【访谈手记】
“和每一位真实的村民打交道,重要的其实不是你理论水平有多高、能讲多漂亮的话,而是用心和用情。”这是刘静琨师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整个访谈过程给我的感觉也是这样,精准、真诚、知无不言。一个个故事,打破了我对公共服务部门工作预先设想的很多条条框框和局限,也在这一过程中总结出做好基层服务的叁大法宝,那就是:情怀、实干和真诚。故事的结尾一定要写的是:“让更多的人去过上更好的生活,通过你自己努力,让国家社会变得更好”,这是他的初心。
——土木系2019级博士生柏卓彤
静琨师兄的访谈,在我内心深处引起了很大的共鸣。我作为跟师兄背景相似的工科生,深受触动与感染。面对基层复杂的问题难以解决时,师兄能够想到并借助自身在校专业知识积累加以佐证,有力推动问题解决,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另一方面,师兄的行动也深刻诠释了“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基层或许复杂与艰苦,但情怀之心始终炙热。
——机械系2019级硕士生李鸿运
(清华新闻网3月19日电)
供稿:学生部 校团委
编辑:周枢阁 陈晓艳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