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通讯员 杨晓通
校友介绍:
冯大阔,2003年考入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水利系,2007年起在土木水利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张建民院士。曾获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优秀博士论文和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012年博士毕业到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调至中建七局科技与设计管理部(公司技术中心)担任部门经理,现任中建七局工程研究院(公司技术中心)院长。目前为郑州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质量安全检测鉴定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河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经济(公司)界别主任,河南省叠滨惭专委会副主任以及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等多个行业协会专家;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首届工程建设行业杰出科技青年、河南省工程咨询大师、疫情防控工程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
冯大阔
1984年出生的冯大阔怀揣着对水利专业的懵懂情结,选择进入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水利系学习。进入水利系后,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发现水利事业绝不只是修建水利工程、解决农田灌溉问题这么简单。就读期间,他多次参加系里组织的实习和实践活动,从2003年去密云水库时的懵懂迷茫,到2004年去黄河小浪底时的兴奋求知,再到2006年去叁峡大坝时的心灵震撼、2008年去小湾水电站时的扎实沉静,冯大阔越来越坚定心里的信念:水利事业大有可为。
2004年冯大阔参加小浪底工程实践
2007年本科毕业后,冯大阔以优异的成绩推研至岩土工程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进行与地下工程相关的研究。提到如何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岗位时,他说道:“我选择水利的初心是想成为一名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科学家,不管做什么工作,我的初心始终没有变,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2007年冯大阔参加中日岩土论坛并作报告
知识是鱼,工程是水
毕业后,机缘巧合下冯大阔来到了中建工作,他发现中建不是印象中的“施工单位”,是一个集投资、设计、建造、运维等业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公司,是我国专业化发展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冯大阔是第一个到中建的清华博士,他称自己当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将博士的科研工作与实际工程需求结合起来,是他工作后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冯大阔将其比作为挖坑,“博士期间的科研是要深挖井,越深越好;而在工作中要根据工程需要广挖坑,多挖井。一项技术能不能推广转化、支撑公司发展、为公司带来效益,才是最主要的考虑依据”。虽然在学校有学生工作的经历,冯大阔依然提醒师弟师妹们要在工作中注重与人沟通的方式和技巧,根据沟通对象调整自己的交流内容和方式。
冯大阔现任中建七局工程研究院(公司技术中心)院长,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科技研发、设计与技术管理及质量监督。他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人,一是要根据时代需求把握工作方向,结合国家政策和项目的实际需求,从而对公司发展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二是要有大胆创新的精神,他认为工程项目上不是缺少创新,而是缺少发现创新的眼睛。为了提高员工的发现创新,并对问题进行深度学习总结的能力,中建将发表论文、专利等纳入考核标准,激励员工在工作中持续学习,不断创新,强化总结,提高业务能力。他也勉励师弟师妹在工作中要学会交流和变通,虚心向不同领域的专家同事请教学习,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冯大阔作十叁五课题汇报
冯大阔先后担任正奇未来科创城、南京世茂骋11项目(301尘,中建七局第一个300尘以上超高层)总工程师,有着丰富的工程经验,并在装配式建造、绿色建造和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系列新成果,进行了广泛推广应用。“知识是鱼,工程是水,只有在水中会游泳的鱼,才是真正的鱼。”冯大阔带着清华人的责任和使命,用创新解决工程中的难题,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冯大阔在工程现场
“导师教给我眼光、境界、胸怀”
“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清华给我带来了巨大影响。中学阶段更多的是积累知识,但成长定型主要还是在大学期间。工作后,清华对我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我不仅在清华收获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工作中的的为人处世、学习习惯、逻辑思维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也都是在清华学习期间养成的。这些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很难有精力时间去专门锻炼。”
回忆起自己的导师,冯大阔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11年他去哈尔滨参加第八届土动力大会并作主旨报告,上台前,他的导师张建民院士细心地发现他的领带歪了,于是帮他整理了领带。暖心的张老师甚至会留意到别人的白头发又变多了。张建民院士总会从细节处发现别人的长处和闪光点,这一点也深深影响了冯大阔的工作态度和教书育人的风格。在郑州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的工作中,他关心呵护学生的成长,及时给学生方向上的引领;在具体科研工作上,他则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空间。导师张建民的六字箴言“眼光、境界、胸怀”持续影响着冯大阔,让他在工作学习中拥有更大的格局,得以站上大舞台,干大事业。
冯大阔与导师张建民合照
一路走来,冯大阔从从一个热爱学术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位科技管理人员,具备了前瞻务实的战略眼光、开放合作的国际视野、厚德载物的家国情怀、铁杵磨针的自信定力,这一切都离不开在清华水利系求学九年的收获与滋养,离不开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栽培。他坚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也将继续砥砺前行,为国家的水利工程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访谈手记】
在与冯大阔师兄交流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师兄非常健谈、幽默。无论是将读博和工作的关系比作“如何挖坑”,还是将知识和工作的关系比作“鱼和水”,师兄总是能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师兄与我们分享了许多求学、工作间的宝贵经验,令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实践的重要性。工科主要为工程服务,脱离实际、不能将知识服务于社会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二是创新的发掘。就像师兄所说,“世上不缺少创新,而是缺少发现创新的眼睛”。在平时的学习和研究中,多总结、多梳理、多学习、多交流,创新的能力才能慢慢孵化出来。作为青年学生,作为未来的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学习冯大阔师兄身上务实求真的态度、服务社会的精神、家国天下的胸怀,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为国家和社会奉献自己的价值!
——水利系2019级博士研究生 陈天翼
(清华新闻网5月21日电)
供稿:水利系
编辑:方正 陈晓艳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