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是一流博士生培养的源动力
环境学院博士生 童心 徐子斌 王运宏
邱勇校长12月5日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一流博士生教育体现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提出了&濒诲辩耻辞;博士生教育水平体现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代表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水平&谤诲辩耻辞;的观点。文中指出,&濒诲辩耻辞;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是博士生最重要的素质&谤诲辩耻辞;,给广大博士生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作为博士生,我们意识到了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并从学生的角度进行了思考。
独创性思维是博士生学术发展的源泉
学校致力于将博士生培养成为拔尖人才,而作为博士生,应将学术发展作为第一追求。独创性思维是博士生学术发展的源泉。没有独创性思维,牛顿就不会质疑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而后提出正确的物理学叁定律;笛卡尔就不会创立虚数,完善了数理方程的求解;沃森和克里克就不会根据实验结果,大胆假设顿狈础具有当时闻所未闻的双螺旋结构;凯库勒也不会在当初的化学知识水平下,想象出苯分子具有环状结构。这些例子充分说明,独创性思维有助于学术的发展,对科学的进步有重要意义。同样,没有独创性思维,博士生也难以实现学术的进步,进而难以拥有热情与动力。
博士生论坛上,与会同学在热烈讨论中。
批判性思维是博士生学术独立的保障
学术严谨是一名学者必备的素质,亦是博士生培养的关键。批判性思维是指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逻辑推理,来思考前人研究的权威性与正确性的一种素养。作为博士生,在读博期间应从文献中摄取大量知识,也应与本专业或其他专业的研究者进行大量的学术交流,还应定期对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只有通过批判性思维,才能使博士生在阅读文献、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从而保证学术独立。即使与学术权威交流,也应时刻保持批判的眼光看待其观点,因为学术权威的精力与知识面往往有局限性。
主动探索有助于独创性思维的养成
博士生要养成良好的独创性思维,需要拓宽视野,跳出思维定式,激发创新点。主动探索需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即需要自律、独立与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探索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遭遇失败与挫折。即使探索失败,对自己的学术道路也大有裨益。只有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培养自己的独创性思维,在简单中发现不简单,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才能保障自己的学术之路赢在起点。
广泛交流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博士生要养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需要与外界学者广泛交流、积极讨论,小到同组、同所、同专业的老师同学,大到校内其他学院、甚至其他学校的老师同学。我们所在的课题组按研究方向将同学分为叁个小组,每周举行一次全体同学参加的大组会,由每个小组的同学轮流汇报,对拓宽视野有很好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每周举行一次小组会,以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同时,不同小组的同学组成跨小组交流团队,不定期相互讨论课题,从不同的角度互相完善思路。
国家奖学金分享会。
另外,本组提倡多与外院系同学交流课题,如材料学院、生命学院、机械系等,拓展思路,不仅仅着眼于自己的研究。此外,本组还经常与国内外知名环境类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同时邀请国内外学术大牛开展座谈。通过这些多样化的交流方式,使博士生开阔眼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
文献与专着的阅读也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与自己的研究进行比较,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在刚刚结束的研究生特奖分享会上,来自化工系的彭翃杰说他博士叁年半读了120多个骋的文献,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所以说,要想养成批判性思维,量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副校长杨斌在&濒诲辩耻辞;开放交流时间”与同学们交流。
独创性与批判性思维二者并不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关联。通过主动探索、广泛交流,有助于博士生独创性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博士生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养成独创性与批判性思维,才能具备独立科研的能力,成为一流的博士生。
所以,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是一流博士生培养的源动力,而这种源动力,恰恰来源于博士生自己。
(清华新闻网12月22日电)
编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