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成为清华园热议关键词
师生结合专业或经历 交流对大会话题的思考和感想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7-10-23 雷嘉
党的十九大开幕以来,清华园里无论是各院系馆内、食堂里、学生公寓里,都能看到师生们观看大会报道、热烈讨论等情景,“十九大”成了校园里和校园网络上的关键词。师生们纷纷结合自己的专业或个人经历,交流对大会话题的意见和感受。
公管学院教授、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表示,这次会议为中国未来叁十多年的发展提供了宏伟的蓝图,总书记在开幕式上的报告全面总结了新时代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集中概括了9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及过去五年间中国在开拓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方面的成就,这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总书记还特别指出人类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之间的命运共同体,这也为中国实现“五位一体”的现代化赋予更深刻的理论含义和具体的指导。
社科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注意到,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第八部分第七点特别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是对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人民面临的新问题的创新式解决方案,也与积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结论和倡导的积极心态完全一致。“正心为治国之道,积极乃发展之源。”他说。
社科学院大二学生刘愉之认为,党代表代表人民,发出人民的呼声,说出人民的需求。同时,党代表将传递大会内容,凝聚共识,明确方向,统一思想。“上一个五年是我个人极速成长的五年,中国梦、我的梦梦梦相映,这从来不是一句虚话。上一个五年,中国过得充实而精彩,下一个五年,中国更将砥砺前行。”
作为一名来自陕南山区的学子,热能系大叁学生蔡近知对十九大感受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深深地认同这个观点。一方面,我国经过近年来的经济建设,各地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另一方面,发展还很不平衡,有些地区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需要。只有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每个人都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有可能实现美好中国梦。”
对于大会上多次被提及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以及多民族国家的必要性等问题,来自西藏的新闻学院大二学生次仁曲吉感触良多:“家乡这些年来的变化我都历历在目,切身体会着党和祖国对西藏地区的关心,也对这一切心存感激。希望在毕业后能够回到家乡,为家乡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编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