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创新课堂激发活力
&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记2015年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优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者华表&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来源:《新清华》 2015-7-3 赵姝婧
作为清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教师,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华表一直担任清华美院学生&濒诲辩耻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谤诲辩耻辞;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学年任教3个课堂,人数通常在600词700名学生之间。华表深知&濒诲辩耻辞;因材施教&谤诲辩耻辞;是清华历来推崇的教育理念,而当他面对清华美院几百名学生的大课堂时,如何因材施教,让他颇费思量。

&濒诲辩耻辞;美院同学思想活跃,形象思维特别突出,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和创造素养,因此我希望能用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历史,体悟文化。&谤诲辩耻辞;华表说。
2011年以来,华表积极参与学院教学改革&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濒诲辩耻辞;因材施教&谤诲辩耻辞;教学法的实施,针对清华美院学生的特点,开展了&濒诲辩耻辞;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谤诲辩耻辞;的教学尝试。他一改过去千篇一律的小论文作业形式,进行&濒诲辩耻辞;读历史,搞创作&谤诲辩耻辞;教与学的教学活动,用学生的艺术作品替代小论文,并在该学年内以学生作品为内容举办学生作品展,以此让课程&濒诲辩耻辞;活起来&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动起来&谤诲辩耻辞;,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们的作品中。
自2011年至今,华表带领学生举行了4次学生作品展,分别是&濒诲辩耻辞;百年印像&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人间正道&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寻梦中国&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峥嵘岁月&谤诲辩耻辞;,今年还将举行以抗战70周年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为主题的&濒诲辩耻辞;山河浩气&谤诲辩耻辞;展览。&濒诲辩耻辞;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自己亲手创作的作品,发散思维,发掘自我,把个人的梦想与国家、民族、人民结为一体。&谤诲辩耻辞;华表说。
华表认为,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这是&濒诲辩耻辞;大材&谤诲辩耻辞;。美院学生除了绘画、雕塑这些常见的艺术形式,陶瓷艺术设计系学生制作的瓷盘、环境艺术设计系学生绘制的线描建筑等,都很好地结合了各自的专业特点,能够用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解读历史。
因此,华表的教学改革根据学生专业特性打破表达的单一性,在各学科的交叉、碰撞、融合中实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优秀课程。
&濒诲辩耻辞;教师一定要充满感情地投入教学,只有爱学生、爱教学,才能真正完成好教师的光荣职责。这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既丰富了课程内容,更让我感受到了教与学的真正意义。&谤诲辩耻辞;华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