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博士生学术论坛十周年 - 正文

  编者按:2012年,是&濒诲辩耻辞;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博士生学术论坛&谤诲辩耻辞;十周岁的生日,值此,研通社记者走访了曾组织或参加,并一直关心&濒诲辩耻辞;博士生论坛&谤诲辩耻辞;成长的数名教师,他们分别从博士生论坛的定位、发展历程、改革方向及研究生的培养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想法,特成文以飨读者,以兹自勉。

倪维斗:让博士生学会自己动脑筋就是最大的培养

研通社记者 付清芬

  倪维斗,中国工程院院士,1950年进入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历任我校热能系、汽车系主任,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现任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热能工程系教授。曾参与了热能系的多届校内博士生论坛,并分别于2006参加“国家战略下的能源发展”专题论坛并作特邀报告,2010 年参加“低碳经济”专题论坛作特邀报告,2011年为“百年卓越·合作发展”两岸论坛作特邀报告,曾于2008年接受研通社记者访谈:我们需要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

  倪维斗院士从教以来培养了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四十余名,其中多数已是相关领域的着名专家,还有工程院院士。对于博士生的教育,他指出,所谓&濒诲辩耻辞;有博有深,中博中深,不博不深&谤诲辩耻辞;,一名博士生必须做到&濒诲辩耻辞;广博&谤诲辩耻辞;才能有&濒诲辩耻辞;深度&谤诲辩耻辞;,没有知识上的宽广面,思路上就容易狭窄,也就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博士生论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一方面可以帮助博士生接触到本专业领域、研究兴趣相关的学科知识,加强&濒诲辩耻辞;深&谤诲辩耻辞;的功底;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博士生了解其他领域的研究动向,开阔视野,提升&濒诲辩耻辞;博&谤诲辩耻辞;的水平。

  倪院士指出,未来博士生论坛可以在开展形式上进行改革,大中小型讨论相结合,大型的学术交流活动从宏观上介绍研究方向和趋势,让同学们对该领域的研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方向的把握;中小型的学术活动则可以将有同样研究兴趣的同学分成讨论小组,进行具体问题的讨论。他指出,如果仅仅是把学生随机地排排队,轮流讲,可能使得论坛流于形式,而经过提前的安排,对学生们研究兴趣的调查统计和分类,以研究兴趣组织的讨论小组能够更好地发挥交流平台的作用,达到思想交流、灵感碰撞的效果。

  谈到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倪院士认为我们现在做的还很不够,当然这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原因也比较复杂。一方面,这与教育机制有关,我国中小学教育和高等院校的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方面很欠缺;另一方面,这也受到我国工业发展阶段的影响,目前我国公司大多数还是&濒诲辩耻辞;眼睛向外&谤诲辩耻辞;,看别人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相对于直接从事模仿而言,并不愿意冒风险投入研发创新,所以公司对大学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普遍的需求,也并不太看重和鼓励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整个社会在目前的工业发展阶段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创新。

  倪院士进一步指出,目前大家对&濒诲辩耻辞;创新&谤诲辩耻辞;的追捧,实际上是把&濒诲辩耻辞;创新&谤诲辩耻辞;庸俗化了。创新的基础一定是科学的长期积累,转变发展方式也并不能依靠&濒诲辩耻辞;弯道超车&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跨越式前进&谤诲辩耻辞;这种所谓&濒诲辩耻辞;创新&谤诲辩耻辞;的口号,而是要依靠踏踏实实地研究和积累,依靠创新人才的培养。

  具体到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倪老师认为让学生&濒诲辩耻辞;自己动脑筋&谤诲辩耻辞;是最大的培养。博士生是一个锻炼和积累的阶段,这期间的&濒诲辩耻辞;困惑&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痛苦&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迷惑&谤诲辩耻辞;其实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只有经过这一个阶段之后,才能够豁然开朗,形成创新能力。有一些导师会手把手指导学生,或者做出详细的安排指导学生,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很顺利地开展研究,不用经受&濒诲辩耻辞;困惑&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难受&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迷惑&谤诲辩耻辞;的阶段,但难以真正塑造其创新能力。所以,博士生要学会&濒诲辩耻辞;自己动脑筋&谤诲辩耻辞;,根据导师的安排再对自己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新的想法。

(清华新闻网4月24日电)

编辑:襄 桦

2012年04月24日 09:22:26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中心版权所有,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