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寄语清华2009级本科新生
【新闻中心讯】9月13日晚,2009级本科新生成才教育系列报告——杨振宁教授报告在综合体育馆拉开帷幕。本科3000多名新生参与了此次报告会。
报告会现场
杨教授结合自己求学经历向同学讲述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并以此勉励同学们好好学习,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杨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当年西南联大的宿舍照片,感慨地回忆到当年艰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并吟诵起陈寅恪先生的诗《南湖即景》:“景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紧接着,又联想到当时西南联大的校歌,“……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杨教授结合校歌谈起那时的生活是很简单的,喝茶时能有一小盘花生米便是很奢侈的享受,对物质没什么追求,沉醉于知识的学习,收获了许多;最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在这样困难时期,能读书能教书是极不容易的。
谈到此处,杨教授说到同学们没有受过什么苦,勉励同学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振兴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为理想。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随后,杨教授谈及海外求学和科研探索的经历,提到离开西南联大后,由于仰慕费尔米,而选择了芝加哥大学的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在此后的几年学习中,杨教授领悟到了归纳法在物理当中的神妙运用。而从西南联大的学习中,杨教授学到的是推演法,从数学推演到物理的方法。两种思维方法相辅相成,为后来的科研探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杨教授还回忆了自己最困苦的1947年,并以此教育同学们,很多研究生初期很苦闷,从学别人的到自己独立研究还尚有一个过渡阶段。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
最后,杨教授向同学们讲述了邓稼先的故事,提到自己在参观当年邓稼先研制原子弹的实验室后,感慨万千,“那是邓稼先他们于20世纪60年代工作的地方。好多年来这黯兮惨悴、风悲日曛的荒漠,地下的砂粒,空中的飞鸟,和烈日照耀下的苍黄色的远山,我都曾梦见。到了现场,确实比想象还要凄凉。……他们就曾在这堡垒里,在阴暗的灯光下,用计算尺一次一次地,年复一年地计算爆炸的细节。从而改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在场的同学听到此时,都不时地点点头,无不动容,并多次抱以热烈的掌声,心中似乎已经默默地确立了为国家和民族事业而奋斗的理想。
报告结束后,新生在各连连长及辅导员的带领下按顺序出场离去,整齐的队伍,响亮的口号,蓝色的军装,展现着青春的朝气,而一同被带出综合体育馆的还有他们对未来深沉的思考……
附 杨振宁先生介绍:
杨振宁先生,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1942年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57年,与李政道先生以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杨先生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涉及领域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搁.尝.惭颈濒濒蝉)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与巴克斯特(搁.叠补虫迟别谤)创立了"杨-巴克斯方程"。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贰.厂别驳谤别)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叁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杨先生于1971年夏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杨先生曾经说,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有责任帮助这两个与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正如杨先生提到的,20多年来,他频繁穿梭往来于中美之间,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对促进中美建交、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中美科学技术教育交流都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