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 再创新百年育人辉煌
──在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开幕式上的报告
(2009年7月8日)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校长 顾秉林
老师们、同学们:
经过近半年来的精心筹备,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今天开幕了。这是我们在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的关键时刻,借时代之势,集全校之力,聚师生之智,共同为学校谋发展、话未来的一次重要会议。
这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主题是:清华新百年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战略。这一论题既涉及教育的基本目标和理念,也关乎学校的现实任务和政策,更影响着清华的未来发展与前景。每一个清华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意识到我们对这一话题的研讨、在研讨中形成的共识,以及在共识基础上采取的行动,对即将走过一个世纪的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所具有的深刻意义。
作为这次为期一年的教育工作讨论会的“开场白”,今天,我想重点讲一个问题──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又确实是一个极为重要、“常讲常新”的问题。我想主要分两方面来讲:一是如何认识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二是如何体现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最后,再代表学校,对开好这次讨论会提出几点希望与要求。
一、如何认识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办学理念。我们反复强调这一点,既来源于对大学传统的坚守和传扬,也是基于对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首先,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看,人才培养是学校教育的原初使命,也是大学承担的根本任务。
世界高等教育发端于欧洲,1088年意大利建立了从教会中分离出来的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它代表了一种先进的、运用社会化组织成批量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制度形式,改变了知识、技能主要在师徒间、个体间传授的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效率。当时的大学都是以教学为特征,主要传授知识,满足了大家获取知识的需要,被称为“博洛尼亚传统”。
到19世纪初叶,德国的洪堡兄弟认为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只靠教师传授知识不行,还要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创造知识,因此大学在教学之外还要搞研究,这就是“洪堡理念”。他们对德国大学最重要的改造,就是在大学建立研究所、实验室,推广教学-科研研讨班的教学方式等,形成了今天被称为“研究型大学”的模式。现在,人们通常强调这种模式对大学学术研究和知识生产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但从教育的本质来讲,我们更要强调的是它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的重要意义,即大学不仅要通过教学向学生传授间接知识,而且通过科研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的创造,这一改革使大学承担起培养学术研究人才的任务,极大提高了德国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德国成为二战前产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国家,为此后德国的迅速发展奠定了丰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现代美国大学的崛起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19世纪后半期出现的“赠地学院”,20世纪初形成的“威斯康辛精神”,都更加关注大学与社会需求的结合,从而使大学走出了象牙塔。威斯康辛大学农学和畜牧学水平很高,他们认为最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那些脚上沾满牛粪的教授。二战爆发后,美国大学响应国家需要,大力加强与政府和产业界的合作,不仅使大学的自身发展获得活力,也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美国大学制度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贡献,是创造出大学与外在环境及社会的积极互动关系,并在这种互动中形成了更加强调社会属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变革,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大学的功能不断扩展,但始终都在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一大学的根本任务,致力于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清华办学的历史经验,也一再印证了强调人才培养是学校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
中国现代史上有不少着名大学,但人们却始终对抗战期间建立的远在边陲、条件简陋、仅维持数年的西南联大津津乐道,最根本原因就在于西南联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了一大批让中国人引以自豪的科学家、政治家和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
即将走过百年历史的清华,之所以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答案也是因为我们培养出的众多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清华校友极高的知名度、广泛的影响力、强大的凝聚力及独特的精神气质,是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最好的名片,也是奠定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在中国以至世界高等教育界地位的重要基石。
清华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了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办学使命。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就提出要“促进教学、生产和科学研究叁者的结合”,而“归根到底首要的任务还是要把学生培养好”。改革开放后,我校在80年代初明确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的基本办学指导思想,以及“一个根本、两个中心、叁方面结合”的办学方针。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总结新时期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完善形成了“一个根本、两个中心、叁项职能”的办学理念。“一个根本”就是始终以人才培养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两个中心”就是学校“既是办教育的中心、也是办科研的中心”;“叁项职能”就是履行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叁项职能。学校特别强调,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使命,教学和科研都要为培养人才服务,而社会服务首先也是要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教育、输送高质量的人才。无论是“两个中心”,还是“叁项职能”,都是因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派生出来的,也都要对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尽其责任。如果把大学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人才培养就是大树的根和干,“两个中心”和“叁项职能”都是大树的枝和叶,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只关注表面的叶茂,而不去为根基浇水施肥,风光一时也许可以,但长期地看就会吃大亏。因此,在适应社会多方面需求的同时,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大学的核心使命就是培养人。事实上,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在新百年是否能继续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影响,是否能真正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归根到底是取决于我们能否在人才培养上保持自己的优势,能否不断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第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衡量大学水平、形成大学声望、确立大学地位、决定大学未来的关键指标,也是构成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最近二叁十年,世界高等教育在大发展中面临危机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做的基本判断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高等教育,实际上都处于危机之中”。哈佛大学的哈佛学院前任院长哈瑞•刘易斯认为,为了追求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市场影响而忽视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生培养,是“失去灵魂的卓越”。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校长18年的弗兰克•罗德斯在预测未来大学发展前景时明确指出:成功的大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以教育为中心、以研究为推动力的大学”。近几年国际高等教育界的重要变革,例如欧洲推动的博洛尼亚进程、美国着力倡导的学生国际拓展,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推进的“墨尔本模式”变革等,都是围绕如何更好地培养人才展开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思考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的人才培养问题,我们应该具有更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意识。中国要真正从世界高等教育大国进入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列,清华要在百年华诞之际实现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要在回应世界性难题上发出我们的声音,贡献我们的智慧。
二、如何体现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
以人才培养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大学办学的基本理念,但大学具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这些人才,要由大学根据社会发展的条件和需要,根据学校的目标和特点来设计。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关键时期,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正处在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阶段,如何在社会的期待和压力不断提升、学校的任务和功能逐步拓展、各方面工作非常繁重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使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在学校工作中得以切实的体现和全面的落实,形成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在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特色、新优势和新贡献,是清华在即将跨入新百年时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首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要体现在学校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定位上。
清华在建校初期和此后的一段时期内,主要培养本科生和预科生(留美预备班),当时学校通过广延名师,给予学生坚实的数理和人文基础、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与气质。正是得益于在清华获得的“为学”与“为人”的“厚基础”,再经过国外高水平的专业研究训练,这些学生后来大多成才并回国做出重要贡献。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急迫需求,清华提出“红色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除实施长学制、严要求外,还特别注重实践和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参与工程实践,“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并挑大梁、出成绩。这一时期清华教育中的“重实践”特色和原有的“厚基础”传统有机结合,使广大毕业生在国家建设的第一线脱颖而出。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逐步进入自主创新的时代。这就要求清华不仅要培养一般意义上的“行业高手”,而且要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求创新”成为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和社会对清华这样的研究型大学提出的突出要求,也是我们在新百年必须承担的时代责任。
然而,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给我们提出很多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具体问题,例如:创新人才的选拔与评价问题,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与条件问题,专业和课程设置的改革如何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培养不断变化的需求问题,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我们过去所理解的尖子生培养的异同,等等。厘清这些问题,是我们进一步明晰学校在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实现途径的基础。
第二,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要体现在学校能够将多方面的办学优势优先运用于人才培养,并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
目前有一种看法,认为过去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是不成问题的,因为那时学校的任务比较单纯,教师教书育人是当然的主业。现在情况复杂多了,学校由一个中心变成两个中心,职能也由一项扩大为多项。在这样的变化中,难免会出现科研冲击教学、社会服务影响教育、人才培养的硬任务被软化、学校育人的根本地位被动摇等现象。这种看法的出现提醒我们,一方面必须不断强调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善于挖掘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的综合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比如,研究型大学有综合齐全的学科设置和良好的教学研究条件,有学术大师潜心从事创造性的研究活动,他们在教学中不仅教授已有的知识,还把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和创新研究带给学生。我校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曾经将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成果,转化成高水平的教学资源,建成了为教学服务的国际上第一套电力系统动模数字化实验平台,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建成了国家级精品课程,不仅我校电机系的绝大多数本科生直接受益,而且还在全国近十所高校推广应用。今年初结束的第16次科研工作讨论会上,我们将科研工作定位为“顶天、立地、树人”,也是讲科研工作应该而且能够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这是我们全校的共识。
但是,我们要深刻反思的是,这一共识是否真正落实到了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行动中,是否落实到了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决策中。换句话说,在教师和学生的层面,我们应当反思,是否存在一些教师对“用人”的考虑超过了“育人”、一些学生对“学位”的追求超过了“学问”?在学校和院系层面,如何自觉地把我校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和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的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如何更加有效地整合、配置和使用各种资源,服务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回答,需要我们跳出传统思维的框框,需要创新的智慧和勇气。
第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要体现在学校新时期的体制机制改革上,以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支持教育创新,保障和激励教师教书育人。
学校的管理和制度应该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是支撑学校运行、实现学校目标的保证。因此,我们在讨论清华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问题时,必须同时考虑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的总体设计,形成支持教育创新、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这当中的核心问题是要抓住教师的激励问题。让我们的教师愿意并且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人才培养当中。这需要我们在政策上进一步体现人才培养是教师的首要职责,认真改进教师工作的评价激励制度,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水平与质量,肯定教师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做出的努力,激励教师在学生指导中更辛勤的付出。
我们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是:学校应该如何进行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以切实有效地激励高水平教师队伍更多投入教学及人才培养?如何改革和完善各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教师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与条件,帮助他们协调好多种责任和义务的关系,真正履行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等等。我想,不管机制体制做什么改革,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就是一切改革举措必须有利于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实现,这是我们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检验标准。
最后,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要体现在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建设上,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多样化发展提供沃土和氛围。
近百年来,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在履行人才培养的使命中积累了优良的传统,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行胜于言”的校风,“人文日新”的精神,“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以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品格,等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形成了一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及第二课堂活动,注重体育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双肩挑”的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和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的。
但是面对新时期的任务与挑战,我们也要思考:清华的优良传统如何更好地继承与革新,以适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如何更加有效地激励清华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强烈的使命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学生适应时代要求、健康成长成才,为民族复兴建功立业?如何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和师德建设,保持我校“严谨为学、诚信为人”的良好风气?等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一项长周期的系统性工作,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清华传统,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陶冶性情操守,塑造精神气质,发展完整人格,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所需要的治学、治业、治国英才。
叁、开好本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几点希望
我校每隔几年时间召开一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已成为学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传统,它对总结过去的成绩与问题,更好地展望和规划未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给我们提供了面向清华新百年、深入思考人才培养问题的重要机遇。我们要利用这一机会,发动全校解放思想,进行历史的、大跨度的、深入的反思,力争在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有大的突破。在此,我代表学校提出几点希望:
第一,广泛动员,积极参与,努力使这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成为“集思广益会”。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同样,这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也是全校工作的大事,而不能认为仅仅是教学部门的工作。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为开好讨论会,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组小组,各院系也要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扎扎实实地抓好讨论会的各项工作。要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特别是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同时我们也欢迎广大校友及社会各界为清华的发展集思广益,献计献策。
第二,面向未来,形成共识,努力使这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成为“战略研讨会”。这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是我校百年校庆前召开的最后一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我们要开好这次讨论会,进一步总结凝练建校百年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出清华新百年人才培养新使命和战略举措,完善与人才培养相关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和机制,形成共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营造氛围,增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使命感,为清华走向一个新的百年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叁,精心安排,认真落实,努力使这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成为“行动策划会”。这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从现在开始,计划到明年6月结束。在总的主题下,讨论的内容既要面向未来学校的长远发展,又要密切结合当前实际;既有宏观的、共性的议题,也有微观的、个性的议题;讨论方式和组织形式也要多样化、分层次。有些问题看准了要边深入研讨,边制订方案,边试点落实,力求使讨论会有高度、有深度、有实效。
最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我校深入进行。在活动中,大家也都一致认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是我们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重要方面。我们要以这次讨论会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第23次教育讨论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