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参与 积极行动
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总结交流会侧记
【新闻中心讯 记者 刘蔚如】7月2日至3日,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总结交流会在九华山庄举行,校党委书记胡和平出席大会并做总结讲话。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旭、副校长邱勇出席会议,副校长袁驷主持会议。全校各院系和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100余人参加会议。
总结交流会上,物理系系主任朱邦芬、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校友总会理事钱锡康、环境系副系主任胡洪营、电机系副系主任曾嵘分别作大会报告。分组交流中,与会教师结合在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中开展的研讨、形成的共识、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果等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人才培养模式:点与面之间
总结交流会上,物理系系主任朱邦芬院士第一个作大会报告,报告题目是《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报告中,朱邦芬着重阐述了一个育人理念:一流人才主要不是课堂教出来的,育人的关键在于要为一流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出良好的环境,使之较易“冒出来”。这也是物理系在本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中形成的共识之一。
朱邦芬引用了杨振宁先生的一段话:“一般来讲,对于多数学生,90分以下的学生,中国的教育哲学比较好,能够训导他们成才,少走弯路,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而这些成才的大学毕业生正是今天中国社会亟需的人才。至于90分以上的学生,他们常常不大需要训导。对于这些学生,美国的教育哲学一般比较好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空间发展他们的才能。”朱邦芬指出,中国教育哲学的成功之处在于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的相对严格、规范的课堂教学;而美国教育哲学的成功之处在于为少数天才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和非常好的环境。
朱邦芬认为,国内大学的必修课程压得太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够,而在这种情况下的“因材施教”往往意味着多学一些、学深一些,但是给学生的思考空间还是不够。这种模式往往擅长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的高级技术人员,但是不利于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在此基础上,朱邦芬提出,对于拔尖的学生,我们应该“松绑”而不是“喂饱”,学习内容不是越多越好、越深越好,而是要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彻底理解、驾驭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有仰望星空的空隙,有“胡思乱想”的时间。
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也在大会报告中指出,杰出的人才是“冒”出来的,而不是“拔”出来的,需要创造一种环境有利于杰出人才脱颖而出。
同时,钱颖一也指出,要先关注学生的“面”,再侧重学生中的“点”。因为如果一开始就将各方力量集中于拔尖创新人才,就会丧失培养高素质的大多数学生的机会,同样也无法营造使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所以先要关注“面”,再侧重“点”,先是绝大多数的学生,然后才是最为拔尖的学生。因此,钱颖一认为,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每一位学生成为有良好素养的现代文明人,并创造一种环境有利于杰出人才脱颖而出”。
朱邦芬和钱颖一的观点引起了广大与会教师的共鸣。精仪系教授、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申永胜说:“学校要能够把各方面的优势转化为教学的优势,培养模式的转变很重要,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要从倾听、传授单向的模式转变为主动、互动的双向的模式。”
校党委书记胡和平说,他曾与哈佛大学教授、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自动化系讲席教授何毓琦讨论工科人才的培养,何毓琦指出,在这方面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有着不一样的理念:麻省理工学院要求比较严格,学生的整体水平很高;相对来说,哈佛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度,其中个别特别优秀的学生就凸显出来。胡和平指出,对于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来说,如何在保持大多数学生培养质量的基础上,给极少数优秀学生提供脱颖而出的环境,需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把握好度。
课程体系设置:增与减之间
对课程体系的梳理和调整,是许多院系在本次教育讨论会中下功夫研究、花精力推进的一项工作。
电子系通过大量的调研发现,目前高等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矛盾是不断增长的知识链和有限的学制之间的矛盾。知识在不断的膨胀,学制却从5年变成4年,学生课业的负担非常重。这不是某一个学科面临的矛盾,也不仅仅是国内高校才面临的问题。老师教的越来越多,学生真正学会的却越来越少,因为随着学习的量越来越大,学生反而没有办法体会其中的质,真正学会的东西就越来越少了。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电子系在新生中开设了一门导引课,帮助学生了解整个专业的知识体系构架,初步建立起学科的概念,在为学生打下基础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门课程是一门梳理专业脉络的课,以用同学们现有的知识为基础,把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描绘给学生。这门课程在同学中间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很多学生说,一开始不知道自己的专业是学什么的,上了这门课之后,整体的脉络就清楚了。
在此基础上,电子系还启动了核心课程的改革,目前,电子系计划的核心课程不超过10门,这10门课程就是需要学生真正掌握住的学科的几个关键脉络。学生学完这些课程以后,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点去选择以后要学习的专业课程,也就拥有了更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
大部分院系在减少必修课,削减课程量的同时,也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做了一些“加法”。
比如在物理系,《普通物理》这门课就有5个版本。除了传统物理教学的老版本之外,还有针对已经系统学习过物理的奥赛获奖学生开设的“贵别测苍尘补苍物理”和理论与实验教授并行的“基础物理学理论与实验”等版本,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进行自由选择。在计算机系,重要的核心基础课,例如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等,都开设了多个层次、多个课堂的课程。
航院则计划引入颁顿滨翱(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教育模式建设两门课,一门针对将来的小飞机科技,另外一门针对小卫星科技。在这两门课程中,学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完成从产物研发到产物运行的全过程,并通过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来学习,在基础知识、团队合作、个人能力、思维模式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
经管学院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学生的共同特点,增设了“中文写作”、“中文沟通”、“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心理学概论”、“艺术与审美”等基础技能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他们认为,这些课程虽然既不是为专业教育打基础,也不是为专业教育做补充,但是这些课程的教学是为了学生一生的获益,其本身就是目的。
边讨论,边行动,边收获
在这次的总结交流会上,大家发现,大部分院系在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中都不仅止于研讨,而是纷纷推进了各项改革举措,有研讨有落实、有理念有做法,虚实结合,并在具体工作的推进中有了进一步的收获。
汽车系在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过程中成立了教学工作指导小组作为系学术委员会下面的工作小组,成员包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相关的学科、教学负责人等,从组织上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质量。
环境系采用了质量认证体系的标准对实验实践教学中心进行管理,不久前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刚通过了滨厂翱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该举措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质量意识,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水平和学生实验设计、分析能力,并为环境系的育人工作提供了管理规范、运行高效、创新突出实验实践教学平台。
人才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电机系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组织了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比赛采取“实战”的方式,把竞赛引入课堂,由资深的教师到青年教师的课堂上进行观摩,并利用课间休息进行讨论和交流。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旭在听取了院系的报告后说,各院系和部门的工作既有理念上的提升,又有实际的举措,通过一年中已经进行的改革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形成了更深刻的理念和想法,大家是边思考、边讨论、边行动、边收获。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自2009年7月8日开幕以来,共举行学校层面的专题研讨会近20场,内容涵盖人才培养全周期的各个环节。同时,各院系也高度重视,组织召开各种层面的研讨会,形成了一些新的想法、思路和举措。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还特别成立了3个专题研究组,由来自各院系的教授对人才培养进行深度研讨。(编辑 崔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