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访2008年度清华特等奖学金获得者自动化系吴雪兵
■研通社记者 何亚柳
吴雪兵,自动化系硕士二年级学生,2008年度清华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本科期间获国家奖学金、科技学术奖学金等校级奖励,发表两篇论文,获一项国家专利授权;在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生命科学竞赛、新生机械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中获奖。获2007~2008年度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学术新秀提名和优秀研究生称号。
刚满23岁的吴雪兵,已经以第一作者在NATURE出版集团刊物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上发表了“863”项目“疾病相关生物网络构建分析的关键方法与技术”的阶段性成果。该刊是系统生物学领域权威刊物,最新影响因子为9.954。NatureChina还将该成果作为 “最新研究亮点”进行了专文评述。
执着的性格,平和的心态
在和吴雪兵的交谈中,我发现他有一种淡定自若、宠辱不惊的心态。他谈话的速度不紧不慢,谈话的内容富有逻辑性,对于我略为重复的问题也非常耐心地一一作答,这都反映出他是一个思维缜密、个性沉稳的人。也许这能够部分解释,他作为年龄最小年级最低的一位研究生组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却发表了在获奖同学中影响因子最高的一篇论文。
吴雪兵的很多话语都显示出他对科学执着的探索精神和平和的心态。他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曾经也遇到过不少小挫折——自己尝试过的很多课题都没有取得成功,但是他并没有把这些挫折当成失败因而灰心丧气,而是始终很平静地看待成功和失败。
我想,任何想要在学术领域有所成就的人都需要具备这样的性格特质。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
当我问到他觉得从事科研的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吴雪兵多次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在很多人看来,科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在吴雪兵的眼中,只要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做的过程中有多少辛苦就不值一提了。
虽然吴雪兵表面上是一个安静内敛的人,但是一谈到他的科研领域,他的话就变得多了起来,言谈之中有掩饰不住的兴奋。他说,可能和其他特等奖学金获得者不同,他研究的是一些听上去比较容易懂的课题,比如在本科时期就研究基因调控网络,到后来研究复杂疾病中常见遗传变异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作为基础研究,虽然他研究的课题直接的应用价值不能马上体现,但是除了对科学和社会的贡献之外,他看重的是探索一个未知领域所带来的对自己好奇心的满足,以及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计算与系统生物学这一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的领域仍将是他以后的研究方向。
吴雪兵是如何对科研产生兴趣的呢?他说,自己大一时选修过一门相关的新生研讨课,对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进而开始了科研之路。当然,只有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行动。吴雪兵在发现自己的兴趣之后,主动地进入生命科学相关的实验室和研究所开始探索,一直持续到现在。因此,他在硕士第二年取得的科研成绩,与他本科阶段提前的准备和长期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吴雪兵对科研有着强烈的兴趣,准备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科研事业,他所研究的课题在国际上属于比较前沿的领域,为了在科研上获得更大的提高,他和新婚的妻子决定未来一起到美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他看来,申请出国的过程和找工作一样并不简单,但是他说:“既然决定了要做一件事,就不要考虑太多它可能遇到的困难,而是坚持去准备就行了。”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我们的生活中,太多人因为瞻前顾后考虑太多而错失了良机或者放弃了本来能够达到的目标,但是实际上想太多是没有用的,做总是比想要来得更为直接和有效。(编辑 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