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首届我最喜爱的教师 - 正文

李艳梅:教给学生立足的根本

●学生记者 王迪

  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任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曾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等,并任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很多院系的实验室都有微波炉和电冰箱,但像李艳梅这样和微波炉、电冰箱分享一个办公室的教授却不多见。

  今年44岁的李艳梅在网上有着“清华土着,德国深造,非常牛,人也好”的评价,而那句“什么叫超共轭呢?就是电子本来不能共轭,但它超水平发挥一下就共轭了”的名言,更在化学系学生间广为流传。

  亦友亦师——“朋友”与“崇拜”

  接过“我最喜爱的教师”的贺信,李艳梅说:“学生给我这么大的一个回报,我真的是很不好意思。”

  说到受学生喜爱的原因,李艳梅认为:“一定要把学生当朋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认同感。对学生的任何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与学生讲话要直接看着学生,不能心猿意马。”

  朋友般的尊重也得到了学生的信赖与追随。当年上过李艳梅课的很多学生后来都加入了她的课题组。“他们遇到对于今后发展方向这样的问题都会跟我聊。” 虽然视学生为朋友,李艳梅同时也认为好老师最好是“值得崇拜”的。“关键时刻老师还是要能制约住学生。因为学生们毕竟年轻,有些事情可能就放任过去了,但老师们是过来人,不希望学生再犯这样的错误。”

  宽严并用——微波炉和考勤表

  “冰箱、微波炉就是让学生对实验室有归属感。”李艳梅说办公室墙边的冰箱里都是学生们放的食品,“我在这儿坐着,他们进来热饭、拿酸奶吃,都没有问题的。好几次我进来,学生在那儿吃西瓜,看一眼,‘李老师吃不吃啊?’我说不吃了,他们就继续吃。”

  尽管在这类事情上不以为意,但李艳梅也有要求严格的地方。在办公室门背后,挂着张大白板,上面是手绘的考勤表。下面的空格里贴着磁贴,标出课题组里每个研究生当前所在的地点。“他们平时要来签到。”李艳梅解释道,“我这个人也爱笑,但到关键时候也是蛮严厉的。”

  课题组里的研究生有时也叫李艳梅“老板”,但对于“老板”二字,李艳梅却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老板’就是‘交到这儿来了,要负起责任’。研究生是最有创造力的阶段,我就是要对他的学问负责、对他今后的发展负责、对他的为人处世负责。”

  柔中有刚——维尼熊与“立身之本”

  作为以“忙”着称的清华教授,李艳梅常常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儿子:“我不能保证一个星期能跟他谈一次话。”

  李艳梅的儿子今年14岁,正在念初中。“他喜欢程序设计,常常为了一个程序的问题琢磨很长时间,蛮不错的。”像任何母亲一样,李艳梅谈起孩子来总是欢喜中带着一点批评,“爱玩,初中生还玩捉迷藏,心态蛮年轻的。”尽管觉得有点幼稚,李艳梅和先生还是决定“就随他吧,开心一点”。

  “开心一点”的人生哲学从李艳梅的水杯上也可见一斑:水杯上印着憨态可掬的维尼熊。“我特别喜欢小熊维尼。后来朋友给我一个小维尼,我觉得不太好意思:一个教授车上挂个维尼熊,就把它挂在后备箱盖内,一打开就能看见。它就是有一种很乐观、心态很好的生活态度。”

  不过,“心态好”在李艳梅的词典里绝不等于对待学术和工作得过且过。“不管是在学术圈还是什么地方,你要有自己立足的根本,有自己的实力和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我们做学术,就是要做得跟别人一样好,而且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行。”强将手下无弱兵,李艳梅的研究生们在很多时候都能独当一面。“他们蛮自立的。”李艳梅颇为骄傲地说。

  学生感言

  当我第一次与李老师面对面谈话的时候,完全被那种亲和力所感染:我在几句话之内就消除了紧张的感觉。还记得李老师跟我说,在课题组里不以课业成绩论成败,只看科研做得是否用心刻苦。李老师组里的这种平等交流的气氛,消除了我成绩不够突出的自卑感,帮助我很快融入实验室,全身心地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

  转眼间,从本科时第一次踏入李老师的实验室做厂搁罢到如今已经4年多了。在李老师开拓进取的科研精神带动下,实验室的规模在扩大,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一个个成果的取得、一个个平台的建立无不凝聚着李老师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高瞻远瞩和精心计划。我目睹了这些年的变化,感慨良多,一个个新面孔走进实验室,在李老师的带领下从化学生物学领域的新手开始学习和成长,最终带着知识和本领走向光明的前途。每年毕业聚餐时,李老师都会不无遗憾地说谁谁又毕业了,他的优秀的实验技能、良好的科研习惯等如数家珍,她在说这些的时候总是面带笑容。我们都深知,将一个个研究生培养成能独当一面的科研人才正是李老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相信上过李老师课的人都会对她的课有很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因为李老师对教材的透彻解读,对知识全面、细致的讲解以及她充实的课堂内容,更是因为对李老师的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态度和把教学当成第一要务的责任感深感敬佩。在课上我们不仅学到了重要的知识,还学到了应该如何为学、为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李老师的真实写照。我将永远以此激励自己!

  随着毕业的临近,我也将不无眷恋地离开。李老师的言传身教,是我前行的动力和指南。清华,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教师,才能成为人才的摇篮,国家的脊梁!

                           ——化学系学生 于冶萍 等

2008年11月24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中心版权所有,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