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结我国各行各业的建设成就时,充分肯定了“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作为长期受到党和政府关心、支持的重点高校,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努力使清华成为“既是办教育的中心,也是办科研的中心”,履行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叁项职能,按照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总体定位,以及“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原则,做好学校的各方面工作,致力培育“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努力奋进。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师资队伍、对外交流、后勤保障以及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不仅继续实现了量的增长,而且更加注重了质的提高。让我们从下面这些翔实的数据与生动的事实中,细心感受和体会清华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步伐。
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年
●新闻中心特约记者 靳闻
全面实施学校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保持领先地位
2007年,清华广大师生员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推动学校工作稳步前进。为了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结合即将启动的“985工程”和“211工程”叁期建设,学校进一步制订了《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事业发展“十一五”重点行动计划》,包括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国际合作等5项建设计划,机制改革和国际评估等两项引导计划,共划分为20多项任务,其宗旨在于进一步落实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重点突破,跨越发展,实现到2011年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在总体上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学科建设是各项建设的龙头。2007年3月,教育部组织的第二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首批揭晓,本次启评学科共31个,清华在19个学科中参评,结果名列全国高校前五位的学科有16个,其中排名第一的学科8个,整体水平排名第一的学科数继续保持全国高校首位。
2007年,教育部还启动了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并首次设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清华(含北京协和医学院-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医学部)获2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居全国首位;同时在二级学科中,还获15个国家重点学科、两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加上一级重点学科所涵盖的二级学科,总共拥有了115个二级重点学科。从本次重点学科考评可以看出,清华工学学科继续保持整体优势,理学学科发展势头良好,人文学科取得新的突破,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也取得了可喜成绩。按照教育部要求,学校对“985工程”二期立项的各个科技创新平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及其它建设项目等,陆续组织了认真、全面的检查,保证各建设项目顺利实施。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对于“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认为清华“出色完成了重点学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有关项目的建设任务”,实现了建设目标,教学、科研的装备条件得到显着改善,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学科群和重点学科建设成绩突出,“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圆满完成本科教学评估 人才培养获得优异成绩
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清华于2007年10月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一年多的迎评工作中,学校保持积极认真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梳理和凝练新时期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全面回顾和总结过去的成绩与经验,深入研究和分析存在的缺点与问题,迅速提出和落实改进工作的计划与措施,结合评估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真正实现了以评促建,取得了良好的工作实效。评估专家组给予高度评价,从办学指导思想、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保障、加强教学管理、全面素质教育等6个方面,充分肯定了清华本科教学工作的成绩,赞扬清华“坚持传统不动摇,追求卓越不停步”,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评估后,清华参照专家们的建议与意见,进一步总结和分析本科教学工作所取得的经验与不足,提出整改方案,研究、落实一系列有效措施,力争使清华本科教学及各方面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
与此同时,清华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不断推进。按照“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学校积极组织申报有关项目,并在教育部重点支持下,开展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和工程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实验室科研探究”课程正式开课,共有31个院系的70多个实验室参与,开设了120多个教学单元,近1200人完成学习并获得学分。学校新建了7个跨院系、跨专业的校外专业实践基地,暑期有4500多人次的本科生分赴全国350家单位开展校外专业实践。本科招生再创佳绩,录取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36位理科实考分或投档分第一名、在20个省市自治区理科录取线位居全国榜首,在招收文科的16个省市自治区中,录取了5位文科第一名,在4个省(市、自治区)文科录取线位居高校首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开始在2007级试点,全校设立了覆盖2007级研究生90%的助教、助研、助管岗位,凡获得岗位的学生不仅可以免除学费,还可获得生活津贴。加强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实,学校设立“博士生出席国际会议基金”的几年来,已累计支持2100余名博士生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博士生论坛”创办几年来,已累计举办论坛168期。2007年,学校又有3人和10人分别获得国家级和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有19门和12门课程分别被评选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精品课程,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11篇获奖,累计获教学名师奖人数、精品课程数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总数,均位居全国高校榜首。
此外,学校教育培训工作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培训学员8万多人次。特别是继续教育学院等单位协同配合,积极开展远程教育扶贫工作,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217个现代远程教学站,覆盖国家级贫困县162个,累计培训45万人次,受到国内外关注,为清华赢得了良好声誉。
着重提高学术创新水平 科学研究成果捷报频传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学校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大力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学术水平和效益,不断增强科技实力。据统计,学校的科研经费数、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数、《科学引文索引》(厂颁滨)论文被引用篇数、被《工程索引》(贰滨)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滨厂罢笔)收录论文数等,已连年保持全国高校首位。
我校积极参与各项重要科研计划,重点重大项目数量和科研经费继续稳步增长。2007年,全校各项科研经费进校总数均比上年有较大辐度增长。
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2007年初表彰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清华获奖7项,其中“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历史上清华第3次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在2008年1月举行的200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清华获奖17项,其中作为第一获奖单位或第一获奖人9项,这是自2000年我国科技奖励数量大幅度调整以来清华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数量最多的一年。至此,清华已累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53项,其中自然科学奖36项、技术发明奖104项、科学技术进步奖213项。2007年,学校还获得教育部评选的“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19项,另有1项成果入选“2007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申请专利985项,授权专利601项。
研究基地建设继续加强。全校已有1个国家实验室(筹)、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若干北京市和其它部委级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清华参评的两个实验室均评为优秀;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清华参评的6个实验室中有3个被评为优秀。
学术论文在继续保持数量领先的基础上,质量进一步提高。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7年11月公布的统计结果,2006年清华被厂颁滨收录论文2866篇、被贰滨收录论文3317篇、被滨厂罢笔收录论文1579篇,厂颁滨收录论文被引用篇数为3129篇、被引用次数为8546次。特别是被厂颁滨收录论文的平均影响因子逐年提高,已从2001年的1.041上升到2006年的1.534,反映了清华论文总体质量的不断提升。
文科建设和科研也取得了新的成绩。目前,学校已具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含艺术)、历史学、管理学等全部7个文科学科门类,在文科方面拥有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以及其它几个部委或北京市的文科领域研究基地。2007年文科到校研究经费上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学校完成的一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计民生的优秀文科研究成果,如全国节假日调整方案等,受到中央及各级领导的重视,或被有关部门采纳,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美术学院承担的3项重大展览设计获第7届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特别奖;新闻与传播学院50名本科生参与采写的系列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经管学院通过国际商学院联合会的认证,是中国内地唯一通过此项商学院国际顶级认证的学院。学校新增的7个博士后流动站,均为文科类。在2007年公布的2006年《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厂厂颁滨)统计中,学校位居第二。
学校充分发挥教授治学的积极性,校系学术委员会在审议院系和专业设置、科技奖励和优秀人才推荐、促进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始终坚持培养引进并重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学校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的方针,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职工的整体素质。2007年,学校新增院士4人,包括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调入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至此,清华共有中科院院士36人、工程院院士32人,全职教师中的院士总数为全国高校最多。学校采取相应的办法和措施,提高人才引进质量,特别是做好高层次顶尖人才的引进及支持工作,致力造就领军人才。经过多方努力,清华1989届本科毕业生、国际知名青年学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也是该校生物学科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施一公,于2007年正式受聘来校工作。一年来,全校共批准引进135人;讲席教授团组总数达20个。
学校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学校完善聘任制,根据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规范了非事业编制人员管理等工作。
按照上级有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精神,学校于2007年初完成了基本工资入轨工作,下半年完成各类人员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
积极扩大清华国际影响 对外交流合作纵深发展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保持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层次较高”的特点,在诸多方面有新突破。2007年,校级接待海外来宾3800多人次、团组近500个,包括9位国家或国际组织政要、23位政府部长或省市长、17位驻华大使或公使、158位大学正副校长、35位公司董事长或总裁、7位国外或国际学术组织主要领导人。校领导先后率团访问欧洲4个国家5所着名高校以及东南亚3个国家,出席了哈佛大学新任校长就职典礼并会见了麻省理工学院校长,应邀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联合国秘书长大学校长论坛。2007年11月,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举行了“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亚琛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举行了“清华-鲁汶周”活动,这是清华也是国内高校首次在国外举行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学位授予仪式、首次在国外大学举办清华周活动,产生了热烈的反响,进一步提高了清华的国际影响和知名度。
学校努力推进面向世界的学生培养、学术交流和师资队伍等叁大平台建设。在教学上,积极落实学生国际培养计划,引入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体系,开设近百门英语授课课程,生物、经济、信息、工业工程等学科专业建设系列化英语授课课程,经管学院本科课程中英语授课课程比例已超过55%。在继续办好高水平的“清华论坛”基础上,从2007年9月起又开设了“清华海外名师讲堂”,包括“全球领导力”和“前沿科技”两大系列,以演讲嘉宾层次高、讲座内容覆盖面广、选修学分方式灵活等特色,受到学生欢迎,到2007年底的短短3个月里已举办10场高水平讲座,共有2200余人次学生参加。2007年,学校又与10所国际知名大学签订学生交换协议,目前已拥有30余个交换生项目,每年可交换学生近300人次;此外学校还入选新启动的“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160多人,派往13个国家。为引进海外智力资源促进教学科研,学校积极争取国家外国专家局的支持,主请外国专家900余人来校长期或短期工作。依托丰富的国际资源,比全年共派出各类学生1960多人次、出访教职工3850多人次。学校还分别组织了机关行政管理骨干、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等,赴国外着名大学培训交流,开阔视野、提高水平。
学校培养外国留学生工作在2007年取得新的突破。留学生中,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首次与本科生招生规模基本持平;生源国别有所增加,至2007年底在校各类留学生总数2200余人,来自86个国家。
结合扎扎实实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大力加强面向海外的沟通与宣传。2007年,海外媒体来校采访78团次,向世界展示了学校的建设成就和开放形象。
大力做好基建后勤保障 校园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要求,学校已初步完成了《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校园规划》的修编和《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校园规划史》的编撰工作。在基本建设方面,启动了新清华学堂、艺术博物馆、人文社科图书馆等迎接百年校庆工程的前期论证和报批;完成了西阶翻建等建设项目,包括体育馆改造、游泳馆改造、东西主干道整修改造等服务奥运的项目;拆除教学办公区内临时、违章建筑20多处、1.4万平方米;新建了校园景观和绿化美化面积7.2万平方米,校园树种又增加68种,全校乔灌木树种已经达到810种,世界五大行道树种已有银杏、法桐、七叶树、鹅掌楸等4种落户清华园,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学校积极建设节约型校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实现节能减排,全年节电36万度,建设了1000吨的雨水收集池,把收集来的雨水用于校园绿化。
在全国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学校通过建立绿色食品基地、调整伙食结构等各种措施,控制校园伙食价格,特别是保证学生伙食的稳定。
学校还进行了教职工非常关心的房产证和房屋补贴发放工作。
学校财务状况良好。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收支基本平衡。
清华控股几个主要控股公司经营业绩均有提升;进一步加强同学校的产学研合作;所投资公司取消“清华”冠名工作基本完成。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出版社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称号。此外,图书馆、网络中心、信息中心、电教中心等教学科研保障体系建设,教育基金会、校友会的工作,学校分别在北京、深圳、河北、浙江合作建立的4个研究院和深圳研究生院,校医院和第一、第二附属医院,以及附中、附小、幼儿园等附属单位的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学校获得的捐赠为学校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筹备百年校庆等工作增强了实力、提供了保障。
不懈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学校党委组织广大党员和全校师生员工认真学习十七大文件,结合学校实际落实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学校工作。全校党组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校顺利通过了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达标检查,并再次被评为“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在广大学生中开展“科学发展、成才报国”主题教育。2006~2007学年度,共有1350多个支队、11770多名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进行就业引导、国情考察、扶贫支教、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奥运宣传、科技服务、校友访谈、文明共建、挂职锻炼等各类实践活动,学校学生社会实践呈现出项目品牌化、基地规范化、机制长效化、合作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实现了每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与一次社会实践的目标。坚持“充分就业基础上进行重点引导”的就业工作理念,率先推出“职业辅导教练计划”,学校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单位、行业和地区就业的人数占全校就业学生总数的比例持续提高,2004年为38%,2005年为43%,2006年为46%,2007年进一步增加到53%。学校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完善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2007年资助总额达7000多万元。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学校数千人报名成为奥运志愿者,一些院系还完成了几十项相关课题,参与了奥运会吉祥物创作、火炬造型设计、场馆设计与评估、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等工作。2007年底,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隆重纪念“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提出50周年,大力弘扬清华体育传统。
在张光斗先生奉献祖国水利水电事业70周年暨95华诞之际,学校大力宣传张光斗教授钟爱教育事业、献身水利建设的光辉事迹和胡锦涛总书记致张光斗先生贺信的指示精神,抓住契机推进师德建设。2007年,学校通过了“全国文明单位”复查,并获得“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积极建设创新文化,优化校内软环境,办学软实力进一步增强。
当前,全校师生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两会”精神,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迎接百年校庆,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扎实工作,锐意创新,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