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清华校友励学金 - 正文

这个世界很阳光

——访“22贵6”励学金发起人孙国富

●校友总会 李彦

  孙国富,山西高平人,1997年进入清华精仪系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毕业。2001年任北京贝尔通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实验室主任。2003年9月进入方正集团,现任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22贵6”励学金,在所有的集体捐赠中,这个名称有些特别。“22贵6”,表示22号楼6层,这是曾经同住一个楼层的非同级非同系非同门的同学一起捐赠的励学金。与其它励学金相比,“22贵6”的特殊之处在于彰显了清华别样的同学情谊,相同之处则是都承载了学长们对后辈的关心和爱护。在电话联系采访该励学金的发起人之一——孙国富学长时,他一再推辞,说:“我们只想对同学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把想法落到实处就好,实在没必要宣传。”记者一再坚持,告诉孙学长说励学金计划目前还处在初期阶段,还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进一步宣传让更多的校友知道,孙学长才答应下来。

  “22贵6”励学金:一诺十年

  聊起“22贵6”励学金的发起过程,因为这件事情本身的意义,也因为参与的朋友,孙学长显得异常兴奋。

  “最初听说励学金,是在办清华龙卡的过程中,我觉得这件事情有意义。也许是因为我本人是从农村出来的,能够深刻体会这种帮助对于一个贫困生而言意味着什么,所以我当时就打电话到校友会进行了咨询。那时候我们这些原来22号楼6层的同学们刚刚聚会过一次,出于同学之间兄弟般的情谊,我决定号召大家支持一下清华校友励学金计划。”

  随即,孙国富给这些朋友每人发了一个短信和一封邮件。“大家反应非常积极,短信和邮件发出去马上就有十几个人回复。不少朋友都说:‘你去办就好了,额度和方式都由你来定!’”孙学长欣慰地说。

  朋友的热情支持更坚定了孙国富将这件事情落实并坚持下去的信心,获得同学们的额度确认后,当天即付诸行动。在得知通过银行办理过帐时间较长时,孙国富便带着现金来到了校友总会,和学校签了一个为期10年的励学金捐赠协议,协议暂定每年赞助金额为一万。在为励学金命名时,孙国富提议为了纪念一起在22号楼6层度过的难忘时光,励学金被命名为“22贵6”。“这样低调的命名,只是想把事情办好,”孙国富笑着说。

  “既然现在学校认为要宣传一下,我希望大家记住所有“22贵6”励学金首批捐赠人的名字,他们是:精仪系董斌、鄢达来、伍晓明、李敏波、冯升华、杨楠、孙国富,自动化系邹红星、梁夷龙,计算机系杨欣欣、李红臣、乔林、梁路宏,经管学院刘宝明,并希望将来“22贵6”励学金有更多的捐赠人。”

  22贵6:难忘的博士求学岁月

  说到读博士,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做不完的实验,读不完的辫补辫别谤,好像没有了班级的概念,也很少参加学校的活动,博士,更多意味着独来独往。可是孙国富告诉我们,22贵6,让他的博士岁月变得色彩斑斓而终生难忘。

  已经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个楼层的同学开始打得火热。这些不是一个系不是一个年级也不是一个专业的同楼层人,开始走得比一个实验室的还近。当了几十年楼长的阿姨有一次对孙国富说:“你们这个楼层真是我所见过的最特殊的一群。”

  这一群最特殊的人会定期在某个周末,十几个人聚集在楼层的大活动室中开展课题研讨会。不同学科的人虽然具体研究内容不同,但是大家相互借鉴研究方法,开阔思路。一个楼层的同学中有计算机系的、自动化系的、热能的、精仪的、经管的,工科、理科、文科,不同的学科思维与研究内容的交流让大家受益匪浅。这种习惯他们一直维持到了毕业,甚至博士论文答辩时还相互参加。

  这一群最特殊的人会在狮子座流星雨爆发时呼朋引伴在楼顶上度过通宵。1999年11月,狮子座流星雨吸引了很多同学,当时已经30岁的孙国富和同楼层的朋友们一起抱着被子,拎着啤酒在北京冬天的严寒中守在楼顶整整一晚上,每当流星雨滑过,他们便会如孩子一般欢呼雀跃。

  这一群最特殊的人也会在校庆时相约畅游清华园,为返校的老校友热情引路。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都有新生入学,每年也有老生毕业,但是这一个楼层当中的十几个人却一直往来频繁,直到工作以后他们每年还要举行两次聚会,一次在元旦后,一次在校庆时。“我觉得在清华最值得珍惜的事情之一就是这种同学情谊。”孙学长这样感叹道。

  结缘清华:这个世界很阳光

  从小学到中学,孙国富的成绩一直非常好,但是高考失误让他错过了第一志愿而落入省内院校。幸运的是在山西矿院,孙国富所在的电气工程系主任和学校管教学的副院长,都是清华毕业的,系主任唐景肃老师还是李衍达院士的同班同学。由于孙国富的综合素质表现,唐老师很喜欢他,有一次唐老师递给孙国富一本《清华校友通讯》,对他说:“将来你如果决定考研,我建议你就考清华。”大四时,唐老师把她办公室的一把钥匙交给孙国富,说:“你晚上可以到这里来学习。”孙国富说,他很庆幸在大学时碰到这些好老师,这让他一直觉得这个世界很阳光,很美好。

  然而本科毕业那年,由于受考研政策调整的影响,孙国富没能如愿考上清华。但最终他在1997年梦圆清华,攻读博士学位。巧合的是,在清华读书期间,一次校庆时,孙国富在校园里与唐老师不期而遇。孙国富说他没有辜负老师对他的期望。

  前后经历过几个不同的学校,对于清华,孙国富感触颇深。

  “首先,清华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她的氛围。这种氛围足以让人心生梦想,而且是大梦想,这种氛围会鼓舞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

  “其次,清华国际性的交流很多,学生的视野很开阔。另外课程多,名师多,院士多,比如我们读博士时很多课都是国际国内的着名专家学者讲授的,他们的思想和风范会在不知不觉间感染我们。”

  “第叁点,清华的学风很正,在清华读书是绝对不能糊弄的。当时一进校导师顾启泰先生就对我们讲要准备掉叁层皮,回头看来,在清华读书真的很辛苦,但收获也非常大。”

  价值观:心怀感恩

  回忆完清华的生活,话题回到因励学金而起的价值观上,谈到自己的成长过程,孙国富强调了以下几点:

  第一是诚实。孙国富相信诚实会得到回报,“我觉得无形中,一直有一种力量在注视着自己,不可欺人,也不可自欺。”

  第二要行动。“行胜于言”,因为知与行的距离远比想象的要大,所以“实悟者行”(孙国富自拟条幅,悬挂在他办公桌正对面的墙上)。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心怀感恩之心。“感恩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这个世界给我们的其实很多,比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心怀感恩;从小到大,老师、同学、朋友、同事,都给了我们很多帮助,要心怀感恩;甚至是竞争对手,其实也在无形中让我们变得更强大,也要心怀感恩。看了去年接受励学金捐助的同学们写的文章汇编——《永存的感动》,感觉很好!我个人觉得励学金比奖学金更能激励人的善心,因为这些钱来自和你有同样成长经历的学长,接受捐助的同学会切身感受到这个世界很有爱心,充满阳光。反正如果是我,我就会这么觉得。”采访的最后,孙学长露出如孩子一样真诚的笑脸。

  是的,懂得感恩的人生活中一定会充满阳光。

  转自《清华人》2008年第2期

2008年05月13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中心版权所有,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