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启航计划 - 正文

无标题文档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编者按:在许多同学瞄准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去发展的时候,在2004年即将毕业的清华学子们有40余人选择了西部。他们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而选择了去西部发展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几名投身西部事业的清华研究生。

西部有更广阔的的发展前景

——选择西部的清华研究生

● 研通社记者 孙国华 吴鹏 赵飞

土木系硕士研究生王刚:我是一颗探路石

“我是一颗探路石,先到西部去。如果我能够取得自己的成功,将会有更多的人到西部来。”王刚,高大的身材,和蔼的笑容,亲切的话语,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在清华园里,他是即将毕业的一个普普通通的硕士研究生,但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他的同学们大部分都选择了北京、上海等地方作为工作地点,而他却选择了位于西安的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 火热的西部

 谈到自己的就业选择,王刚坦言:“其实自己的选择是挺多的,有不少机会能够留在北京,但是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去西部,我的家乡就在那儿。我觉得西部的环境更有适合我的发展。”谈到西部的环境,王刚就打开了他的话匣子。“如果早三四年的话,我作选择就会犹豫了,也许不会选择到西部去,而是像现在的大部分人一样争取留在北京,但是这三四年西部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可以感觉到西部发展的空间还有很大。”的确,从西安来的王刚对于自己家乡的变化是最有发言权的。在他的描述中,十多年前的西部发展缓慢,几乎停滞,对于人才也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最近这三四年让他对西部充满了信心。西安成立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很多跨国公司到这里设立了研发和生产机构。西安的大学也不比其他城市的少,知识、人才也不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西部开发的信息瓶颈也得以缓解。在商务环境和运作经验方面西安可能还比东部落后一些,但是西安的发展刚处于起步阶段,这些在不久的将来都会赶上来的。虽然在西安收入要比东部低一些,但是当地的物价水平也比较低,对于像他这样土生土长的西安人来说,可能还更适应一点。我们很多人都没有亲自到西部去过,对于那里的印象也停留在西部十多年前的落后与贫瘠,现在也许到了修改一下脑海中对于西部印象的时候了。其实,像西安这样的西部大城市,发展速度可能比一些东部城市快很多。

 王刚觉得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目前最适合的选择就是投入到像西安这样的西部城市建设中去。王刚相信,西安的今天就是其他西部城市的明天,整个西部地区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而他,应该为这一切出一份力。

充实的工作

 对于自己的工作单位,王刚觉得非常满意。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是西部地区一家不错的设计机构,并且承担一定的研究任务。著名的陕西省博物馆即由该院设计。而且在西安,人才竞争不如北京等地激烈,应该更容易找到发挥自己知识和特长的机会。

 王刚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求学、工作的选择都由自己独立作出。家人对他的选择都不加干预,充分支持,所以王刚也就能够以自己的想法来选择自己求学和工作的道路。

 王刚的本科生是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度过的。本科毕业后,他选择了考研,而且目标很高,考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土木系。这对于每一个想考研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王刚凭着自己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拼劲冲劲,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清华的研究生,方向是钢管混凝土,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和桥梁。在清华园里,王刚刻苦努力地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王刚也注重自己各方面的发展与提高,他热爱运动,曾担任班级体育委员和足球队队长。平时喜欢阅读历史、哲学、经济、新闻类书籍。

 王刚硕士阶段对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偏心受压以及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且觉得将来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非常对口,所学都能够有充分的应用。对未来的三到五年,王刚有一个清晰的计划:首先是积极地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去,体会理论知识在项目中的应用,并且积累经验;在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可以做一些研究,形成一些自己的东西,为后来者提供一些成果。

 在众多的毕业生中,王刚无疑是幸福的,既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又能够建设家乡,并且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着实让人羡慕。

 美好的未来

 对于今后的发展,王刚有着美好的憧憬。

 “如果想进大机构以谋取一份稳定的保障,或者想进外企已积累一些经验,也许西部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而如果想做成一些自己的东西,那么到西部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王刚眼中,西部的发展空间巨大:开发区的建设、更多公司的入驻、本地公司的成长……尤其是西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这一切,都需要土木工程的建设者。如果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片热土的建设之中,一定能够取得不小的成就。

 王刚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本文开头的一句话是他思想最好的写照。王刚深情地说:“现在的探路石还是太少太少,我们这些先过去的探路石只有不断努力,创造出一个好的成果,才能不断有更多的探路石过来,然后才会铺成一条光明大道。到那个时候,西部的物质条件都上来了,就能够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各个行业的人才,西部也才会发展得更好。”王刚用深圳特区打了一个比方。刚开始的时候,深圳也很落后,很少有人愿去。第一批探路石过去开始创业历程,五年过去了,他们发展得很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以后就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哪里去,并且人才的层次也越来越高了,最终深圳成为了一个明星城市。西部也一样,随着一批像王刚一样的探路石的奋斗和成功,定会不断发展,摆脱落后局面。

 对于西部的未来和自己的未来,王刚充满了信心。

 

水利水电系硕士研究生陈红刚:“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陈红刚,云南省文山县人,水利水电系河流动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他签约的是云南的一家水电有限公司。

在许多人看来,陈红刚回云南工作也许是一个平常的选择,因为他的家乡就在云南。但当我们正式坐下来谈这件事的时候,他说其实做出这个决定也有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那里有我很好的发展前景”。

说到将来的发展,他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因为学的是“河流动力”专业,他十分关注与自己专业对口的水电行业的发展。他十分高兴地说:“近年来国家对水电行业加大了投资,转变了水电行业的旧体制,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新管理办法,使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而这些话也并不是道听途说的,他在多次社会实践中已经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早在毕业之前的几次实习机会中,他就有意识地接触了多个水电行业单位,如叁峡总公司、湖南五凌、湖北清江等,除了二滩之外,其他几个国内大型的水电行业单位,他都去考察过。可以说他早就有了下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想法,而这次的选择也是经过了全面细致地考虑才做出的,是谨慎的选择,并不是单凭一腔热忱,也不是只听到一些宣传就轻易决定的。所以当问起以后在工作中遇到挫折会不会想到离开时,他十分坚定的说:“不会。”因为他对自己的选择有把握,也对这个行业将来的发展有信心。

“研一的时候我也想到过出国,”陈红刚坦诚地说,但是最终他还是选择留在了国内,主要原因还是国内有自己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有些人出国之后就不想再会来,只因为他们对祖国没有深厚的感情,而我不是这样。”说这句话时,他丝毫没有自我标榜的意思,还是那么真诚。可见他对事业的执着精神和对祖国的深情是分不开的。

“其实我有好几个同学选择在投资银行工作,相对轻松,但永远是给人作配角。”“不愿给人作配角”在他的谈话中经常听得到,正因为有这样强烈的事业心,所以面对出国的机会、留京的轻松工作,他都没有动摇,还是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最能让他施展才华的地方去,回到最需要他的地方去。在这些地方也许不会有优越的生活环境,不会有令人艳羡的高薪,但是巨大的事业成功感会让他觉得满足。

“清华给了我很多”,当回顾在清华的七年求学生活时,陈红刚满怀感激地这样说。作为清华的一名工科学生,七年的学习经历使他充分理解了清华“严谨求实”的学风,也培养了他稳重实干的精神,“这也是我做出这个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所学的专业就是需要实干来积累经验,留在北京不会有接触实际工程的机会,也就不会有实践经验的积累。”他对自己将来要经常出入施工现场的工作毫无反感之意。相反,他认为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正是在清华的学习给了他这样的求实精神,而这种精神又让他理智的选择了这份工作,可以说这是一种有机的契合。

当问起回到家乡后可能遇到的困难,如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会不会影响陈红刚的工作时,他显然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当然,留在北京环境是比较熟悉的,毕竟在这里呆了七年。”“回去之后必然会遇到诸如人际关系等等琐碎的问题,但我想我会果断解决的。”依然是充满自信的语调,让人以为这是一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其实他也明白自己身上同样有“学生气”,但他相信生活会教会自己如何适应环境,既然选择了事业,选择了水电行业,选择了回云南,就必然要面对这些问题,现在就做好心理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同学说我的‘个案性’比较强”他笑着说,“我的专业、我的家乡和这次启航计划,巧合的统一在一起了。” 自己最想干的行业恰好就在家乡,而回去也能为家乡的建设尽一份力。虽然是放弃高薪优职,但是忠孝得以两全了。 “我的孝心比较重。”说到自己的家人,他非常动情地这样说,回云南就可以与父母、家人更近一些,“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平时很喜欢看历史书的陈红刚,用这句古语说明自己回云南其实还有对家人的一份真挚牵挂。

和陈红刚的对话中,没有听到豪言壮语,没有听到空洞的口号,也没有听到虚伪的誓言,每字每句都是他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都是他全面权衡后做出的选择。平实但却真诚,踏实而不浮躁。在他眼里,回家乡既可以在自己喜欢的行业中大展宏图,又能够尽孝心,还能够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强势行业,可以说是国家的需要和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了。在这份纷扰绕的社会中,当很多人为了高薪、优职、甚至是面子,不愿回暂时还比较落后的家乡时;当许多人宁愿呆在人才拥挤,没有发展空间的工作环境下时;当众多同学出国、留京、选择轻松职业时;他们有没有仔细考虑过自己正确的职业定位,有没有真正理解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呢?

“当我四十岁时回顾自己的一生,我不想看到自己一无所成。”陈红刚的这句话也许会给那些正在迷茫中的同学一些启示。

 

热能工程系博士生曹作旺: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选择了我

“你要采访曹作旺?他可值得你好好写写:科研上认真负责,实验室里是我们有求必应的‘大管家’——拖地,打水,网络维修全包了。”一位同实验室的同学幽默地介绍说,“他这次选择去西部就业我们支持他,但是真是舍不得这位老大哥走啊!”

初见曹作旺,上身浅色衬衫,下身牛仔裤——典型工科男生的打扮,干净利落。他放下手中正在润色修改的论文,倒了两杯水,开始了聊天式的采访。

清华精神 润我无声

“叁年的研究生学习,我在学业上是有成绩,但学校求真、实干的学风更让我受益终身。”

朱自清先生曾撰文写他理解的清华精神,他认为的清华精神是“实干”;梁启超先生曾用&辩耻辞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辩耻辞迟;来激励清华学生,后来这八个字成了清华的校训。

而清华精神何止于此?

每日徜徉在校园内,荷塘宜人,紫荆飘香;图书馆里静坐读书,实验室里埋头苦干,主干道上行色匆匆;清华园的一切如风如雾滋润荡涤学子的心灵。这里培养的不止是掌握科学知识的头脑,这里教育的更是愿意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热情,挥洒年轻汗水的国之栋梁。

“清华给了我求真务实的作风,塑造了我创造性的思维。”曹作旺就怀揣着这两件法宝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投身西部大开发的洪流。

曹作旺儿时的梦想是做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命运却安排做了一名大学教师,在中国民用航空学院从事了5年飞机和发动机维修教学工作,这也奠定了他深厚的工程实践背景。为了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他毅然放弃了安稳的工作,考到了清华。如今,又一次人生选择摆在他面前,他选择了去西部,因为他认为那里为他提供了一个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

“我和公司的领导谈了一个半小时,工资待遇我一个字都没提。任何一份工作,金钱对我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从长远来看,工作能不能给我一种事业感,能带来什么样的社会价值才是最关键的。鼎泰是个民营公司,但是公司很有朝气,火电水电方面的实力也很强,在重庆电力行业举足轻重。公司所在地黔江开发区水能资源丰富,水力发电开发也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马上要上马的许多项目我觉得可以让我学以致用,给我提供了专业方面很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从事水电火电方面的工程对西部的人民有切实好处,可以解决电力不足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选择了我,不是我选择了西部。”

人生就是选择

在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每一个人都面临众多的选择和无尽的诱惑。一个受过清贫苦难的人,更是深知经济的重要性,曹作旺的人生却从没有把金钱当作首选。诗人泰戈尔说过:当鸟翼系上了黄金时,就飞不远了。

“我当年的同学有些已经有房子,有车了,如果我选择像他们那样,物质的东西可能也都有了,但我舍弃了这种追求。鼎泰的工作环境可能很艰苦,因为他们的很多工程项目设在边远山区,水电比例很大,水头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那里的领导都开玩笑的说‘那里太荒凉了,当年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都没走到那里’,但我放弃了留京,放弃了高薪,放弃了舒适的工作环境,我要的是事业,我想踏踏实实做点事情!”

“其实今年我就业的选择比较多,机会有些也很不错。比如我可以留京,可以解决我爱人的进京户口问题;可以留校搞科研,对于硕士生能争取到留在清华的机会,也很难得了;一些科研院所和学校愿意要我,待遇不错,还给了我安家费,科研启动资金和解决爱人工作等优惠条件;我也可以争取出国留学,这些我都放弃了。”

放弃是生活时时面对的清醒选择,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转机,渡过风风雨雨;懂得放弃,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学会选择就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把握时机,明智的选择胜于盲目的执着。

面对可能经历的风雨,他仍旧淡定:“我知道前途会有很多困难和不确定,但是我不是为失败而去的,去就要争取成功。国家对志愿西部的学生有优惠政策,可以户档分离,但是我人到西部,户口也会带过去,不给自己后路,就要在那里扎根成就一点儿事业!”

(编辑 魏磊)

2004年06月02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中心版权所有,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