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西部 建设家乡
--访签约重庆市电力公司电机系硕士生 杨高峰
●研通社 张凤波 李健
“重庆自成立直辖市以来,在经济、文化、国际地位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电力行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由于地处西南,要在整体水平上普遍提高,还需要无数重庆人继续奋斗。身为一名重庆人,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学成之后返回家乡,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因此,毕业之时,我义不容辞地选择了这份工作!”杨高峰这样朴实地描述了自己的职业选择。
在一个半小时的采访中,我们一直被杨高峰的乐观开朗和亲和力所感染。听他讲带着打补丁的衣服,告别父母,第一次离家来清华求学的经历;听他讲学习科研的心得,社会工作的收获;听他讲感动自己促使自己去基层、回家乡的一个个故事……
思考、定位、主动出击
杨高峰最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在职业选择时,他果断地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战术”。经过斟酌,他在2005年9月,第一次主动联系了重庆市电力公司。他的举动也促进了重庆电力公司与清华的联系,之后又有6名清华学子签约重庆电力公司。
这位健谈的师兄,饶有兴趣地向我们讲起他的思想认识、心路历程:“我家境不好,刚进清华时,就想‘腾飞’,还曾经畅想过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发展,光宗耀祖。”说到这,他自己就忍不住开怀大笑了,“在研究生阶段,对我们专业的整个宏观大环境更加了解,知道现在东西部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国家搞西部大开发,东西均衡,这就需要很多人投身到西部。而我自己就是重庆人,所以我想回到重庆,建设家乡。”
“小时候就想,长大了不能这么穷,后来就想,你自己不穷,没用!你得改变整个地区。有几件小事,让我看到了,一个正确的决策可以给老百姓带来很大的实惠!”他说。
“重庆升直辖市之后,实行各个地区电网的并网。从宏观来讲,这有利于电力系统的稳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老百姓来说,并网之后每度电便宜了叁分钱!”说到这儿,他自己都忍不住眉飞色舞,“第二件事情,就是自动抄表系统的实施,以前合川仍是实行每家一个电表,一条街道一个总表的模式,自动抄表付费后,结束了以前那种合用电表,有人偷电的不公平现象。第叁件事,就是农网改造,虽然在东部已经很早就开始进行了,但在西部,不少地区还刚刚开始。农网改造之前,经常停电,电费很高。但改造之后,农民负担减少,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这些小事不断地影响着我,促使我决定回到西部。因为,我看到一个小小的决策,在西部,可能给老百姓带来生活上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如果自己回到家乡,能为家乡人民做的实事还是挺多的。只要自己愿意为家乡人做事,自身的价值也就得到了更大的体现。”
杨高峰对于电力行业的就业形势也有自己的分析,对于东西部发展有自己的认识,他更感慨西部对人才的重视,“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因为太缺人才,西部对于人才的认可还是相当高的。西部需要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给他们带去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提高当地整个行业的运作效率。到西部去,虽然艰苦一些,但是吃苦耐劳本来就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
孝心促成选择
“对于我职业选择观点的转变,还有一点,就是与自己的家庭有关。我是独生子女,父亲去世后,母亲在家需要照顾。我到发达地方去,虽然能挣好多钱给母亲;但母亲孤苦伶仃没有儿子在膝旁,我也会很痛苦的。所以我放弃了北京一些待遇优厚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去了西部。”杨高峰坚定地讲着自己的故事。
谁道自古忠孝难两全?杨高峰的选择中,蕴涵着他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的理解。
选择基层,锻炼自己
杨高峰提到在与重庆市电力公司有关人员交谈时,对方帮他分析了去基层工作的优势:“去基层更能锻炼人,并且,要想干大事,也要有基层的经验,做错误决策的概率也会小很多。否则就纸上谈兵了。”
“导师也说,现在很多学生没意识到去基层的好处,只是觉得到了基层发展的空间小了,没有机会出头了。其实,这还是需要自己不断努力,摆正心态,耐心等待。我对自己的规划就是,先到基层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逐步提升实现人生价值的期望值,逐步实现人生价值。”
在访谈过程中,杨高峰师兄不仅对未来抱着积极的态度,同时表示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也做了思想准备。他自己就说:“对于择业这种大事,自己做出的抉择一定不能让自己后悔。所以选择时要慎重,不盲目;想清楚困难和将来可能面临的问题,想好怎么应对!”
清华七载故事多
如果说杨高峰当年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电机做为安身立命的归宿还颇具随机性;那么在研究生阶段专业的选择,他就是把特长和兴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他在研究生阶段课题是对于电力规划的。本科毕业时,他获得“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优良毕业生”的荣誉,研究生阶段,他的毕业论文也令导师非常满意,正在申请“优秀硕士论文”。
“我本科时候的学习方法从高中的依靠灌输转变为自主学习,到了研究生阶段,我的学习方式又从自主学习转变为创新独立学习。”
在谈及自己的导师时,杨高峰满怀敬佩与感激之情:“清华的学习氛围是很好的,老师是相当敬业的。导师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精神带动了我们。”
“两位导师在我身上下了不少功夫!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我松懈的时候,激励我;在我有思想包袱时,引导我。研究生阶段,在老师的影响下,我的认识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深入了解了社会,认识到自己如何发挥自己的价值!”
杨高峰讲述起自己在清华的另一大转变:从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转变为健谈的“活跃分子”。看着滔滔不绝的他,真想不出他当初的内向,“一进大学我就想改变自己以前的内向的性格,我感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我觉得社会工作是一个相当好的锻炼机会,能接触更多的人,只有打开心扉,才能了解别人,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向别人学习什么。”
“后来在同学的带动下,在系里做了一些社会工作。干事、体育部长、学生会副主席都做过。其实挺辛苦的,比如负责比赛,在马约翰杯比赛那几天,每天五点就得起床。作为领队,就得身先士卒,苦活累活都得上。”
学校的就业引导工作也使他深有感触。因为,学校有力的引导可以帮助大家客观地看待西部,看待国家的就业政策,这在他择业过程中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杨高峰校园生活的另一大感受就是清华的社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实他本人也很活跃,还是水木上重庆版现任版主,结交了很多朋友。
穷孩子,要有志气
在谈及家庭经济条件等话题时,杨高峰很坚定地说:“穷孩子最重要的一个信条就是人穷志不穷!”他说自己来清华上大学的时候,大老远地一个人跑来清华,其实有些许无奈:当时家里只能负担他一个人的路费。
“不能在生活条件上与人家攀比,只要在将来凭自己的能力,带动一个地区的发展,让大家都富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行了。”他说。
他也很赞赏学校在助学方面的众多举措,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为学生减轻了不少后顾之忧。他还对家教的益处津津乐道:“做家教也是不错的办法。虽然别人在电脑前娱乐,你得跑去做家教,但是收获了社会阅历,人际关系和交流能力啊!”说到乐处,他又爽朗地笑了起来……(编辑 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