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红色的高原上
●王旭煜
王旭煜,清华经管学院2002级本科生,现为清华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青海队成员,目前正在青海省湟中县第一中学从事支教工作。
连绵的细雨已然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飘洒了整整一天,空气清冷却水气温润,带着紫丁香独特的味道,浸润着整个小镇。这样的景色,很难令人想到这里是在青海,而我正站在这个巨大的红色的高原上。作为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我在湟中县第一中学已经服务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这一年,我从一个学生变成了一名教师,有了自己的第一批学生;这一年,我从大学的校园里走到了青海这片温厚的土地,并深深地为之感动,深深地爱上这厚重的红色……
在支教的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生活的重心始终是教学。我的服务单位湟中县第一中学,是一所重点中学。到一中后,学校安排我教高一的数学。因为是基础课程,对于教学内容也很有把握,所以初上讲台时,仅仅是有些紧张。但随着课程的进行,渐渐的感觉到教学不仅是自己要掌握知识,更多的是掌握教法,要掌握如何在课堂的45分钟时间里,使学生能听懂、能理解、能应用。这是转换身份成为老师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要打好教学的基本功,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比如:记录教学情况、每周听课、与学校安排的指导老师讨论设计教学、常和学生沟通、通过报刊书籍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等等。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很好的配合。在学生管理中,也渐渐积累了经验,何时该严格,何时该耐心,使学生们能够接受。
在一中,除了老师的身份,来支教的我们还因为是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的学生而受到关注。刚到一中不久,学校安排为刚上高中的高一学生进行讲座,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帮助他们高中的学习生活能够顺利的进行。我们住在学生公寓,旁边住着高叁女生。高叁的学生面临着高考,从学习到心理都有着很大的压力。因此,她们在空余时间经常会到我们的宿舍来聊天,一方面探讨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另一方面疏解心理上的压力。我们也给她们讲讲自己在高叁时以及在高考时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帮助她们更好的面对高考,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除了完成好本职工作,这一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对西部,特别是对西部的农村有了更多更深入的认识。
西部地区,在我的印象中是相对较为贫穷落后的,但让我真正认识到这个现实的却是我的学生。很多学生在放假时就坐几个小时的车回家中背馍馍到学校作为其后一两周的主食;在去年入冬的时候,我还在课堂上看到好多个学生竟然还穿着自制的单布鞋,并且没有袜子,而那时我们则已经穿上了羽绒服。学生们艰苦的生活将贫穷活生生的展现在我面前。这些是我在来之前从没想过的。所以,每当我看到学生们在衣不暖、食不饱的情况下还坚持认真学习时,心中涌上的不只是酸楚,更有敬佩。敬佩这些比我小七八岁的我的学生,他们在这般生活状况下,却用最积极的态度努力的奋斗,努力改变自己、家庭甚至可以说是西部农村的命运。从我的学生身上,我看得到未来的希望。
在青海的一年时间,因为教学任务比较重,生活圈定在学校内,所以真正下乡,真正走进西部的机会并不多。但有过的几次下乡经历,却令人难忘。
2006年10月,为“格桑花”助学活动的开展,我跟随学校老师对申请助学金的农村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考察。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山村的含义。村子,修在山坡中平坦些的地方;道路,盘旋交错在一座座山间。这里的山虽不高,却星罗棋布,起伏连绵,一眼望不到尽头,也见不到外面的世界。这是一片深沉的土地,养育着淳朴勤劳的青海农民,这里有着一座座无奈的山村,承受着交通、经济、文化等等闭塞的命运。因此,当村中的孩子有机会到外面的世界,到这里很好的高中读书时,或许整个山村,至少某个家庭的命运将会走上不同的道路。尽管已经知道学生们的生活艰苦,但到我亲眼看到他们生活了十几年的家时,仍是在不可想象的惊讶后,心中涌上不可抑制的酸楚。破落的院子,低矮简陋的房舍,除了物质生活的贫瘠外,更有着令人心痛的家庭关系情况。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故事我们不知道,我们只能猜测:这些学生们面对这般生活时顽强坚韧,自强不息态度的背后,是否曾受过心碎的伤痛,他们一颗颗年轻的心又是否已经承载了过多本不该承受的痛楚。我想我对于农村、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们的生活状态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了在校园里永远不会有的体验。
2007年5月,我跟学校领导老师一同到湟中县马场村进行定点的扶贫工作。马场村有所希望小学,是村中最好的建筑。一中正在帮助这所小学建立图书室和微机室,改善教学条件。马场村是一个十分偏僻的村庄,在到达前,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幅贫瘠的景象,更担心会看到这里人们精神麻木空虚的状态。但当我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看到的却是一个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新农村建设事业蒸蒸日上的村庄。村中一条条道路正在新建之中,兴建牛舍的砖正在卸载,在这个5月湿润的早上,整个村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充满了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展望。这次马场之行,使我心中充满了感动与喜悦。
在来往农村的路途中,一出镇子,窗外就没有了尘世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田地,是山,是高原浓烈的阳光,以及在这天地间辛勤劳作的村民。路上可以看到不少村民蹲跪在田地里,弯着腰、低着头,认真地除着田里的杂草。不同的村民,男女老少,都保持着同样的姿势。这一刻,可以更真实的感受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传统农民的命运。在这落后的西部农村,这些朴实勤劳的农民,正保持着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最崇高、最深沉、最无奈的姿势,侍弄着土地。我的大部分学生的家人,也许正在其中劳作着吧。他们的耕耘,使这红色的大地上得以绿意盎然。公路到山脚间并不宽广的平坦土地上,种满了作物,作物又沿着山坡向上爬去,覆盖了整个的山头。满眼的绿色和生命。看到这绿色,我总会想起第一次下乡的情景:十月金秋,那时的山和地都是金黄色的,那时的田间,忙碌着收获的村民们。那再过几个月,当我们回到学校的10月,在这红色高原上,如今生长的绿,就会换上收获的金黄。
日月轮转,春秋交替,春播种,秋收获,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想,我们研究生支教团的每一个成员都身负着一份特殊却意义重大的耕耘使命,付出我们的智慧和劳动,在西部度过这平凡却永远难忘的一年。那么,一届届研究生支教团就像一个巨大且极富耐心的播种者,在秋天到来之时,将会收获的是一颗颗生于斯长于斯的纯洁、坚毅、向上,会感动,会奉献的年轻学子的心,而这些年轻的心正是繁荣振兴西部的希望所在。在这高原浓烈的阳光中,我想我更多的认识了西部,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支教团的意义。
支教的生活平凡却充实。在这一年中,我在学生面前是老师,在整个西部面前更是个学生。作为老师,要在一天天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对得起学生,对得起他们身后殷殷期盼的家庭。作为学生,我能做的是用自己全部的感官,用自己的心去了解,去体会,去感受这片红色的土地以及她所养育的淳朴热情的人们。这一年,我付出也收获,但付出的远少于我所收获的。我收获了学生们对我的喜爱和信赖,收获了太多的感动和记忆,这是一辈子都受用的珍宝。(编辑 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