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清华科研处成立50周年 - 正文

我的叁十余年科研管理工作简要回顾

● 吴荫芳

  我于1956年秋进入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动力系燃气轮机专业学习,学制5年半,1962年1月留校,从事教学工作8年。1970年4月调入校机关,从此开始科研管理工作(包括约10年参与校办工厂管理工作),前后共30余年。回顾总结,大体分两个时期:一是1970年4月~1979年12月,主要在“文革”时期的“科研生产组”工作;二是1980年1月~2002年10月退休及以后的返聘等。在科研处(包括科技开发部)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有四部分:一是成果奖励;二是专利;叁是科技开发、横向联合;四是合同管理。本文着重回顾前两项工作,后两项另文回顾。

  1970年4月调入校机关——当时的“教育革命组”(又称“教改组”)下属的“科研生产组”。开始时参与科研管理,后侧重校办工厂管理工作。当时教育革命组组长是军代表吕方正(防化兵,少将),清华被“结合”进入领导层的先后有何东昌、滕藤和张维先生。科研方面的负责人是高正翔,先后参与工作的有包成玉、刘占山、王积康、张文法等;校办工厂方面的负责人先后有凌瑞骥、邝守仁、姜锡华等;参与管理工作的有刘海川、王毅武、潘敏贞、张亚新、刘亚娜、郑为为、常沛田等。

  “文革”期间,全国处于极不正常状态,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盘根错节”是“改革”重点,是严重的“重灾区”。从我参与工作中的直接感受和印象,当时的何东昌、滕藤和张维等同志,在极其复杂和困难情况下,力争按教育规律办事,尽快恢复学校教学、科研的正常秩序,采取种种措施,坚持和推进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的科学研究工作,使得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在核技术、微电子、精密仪器等方面的工作没有中断,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973年4月,依照周恩来总理“加强理论研究”的指示,学校筹办激光、固体物理等4个研究班,招收43人,以推进和加强科研工作,对科研工作有重要意义,但在“叁个月运动”批反动逆流中,被斥责为“何东昌、滕藤黑滕中结的‘黑瓜’”。在校办工厂工作中,学校领导集中力量,直接抓汽车厂,集中机械系、动力系、机械厂等教师、工人,规模达1500人。我所参与的校办工厂工作,主要是除汽车厂外其他方面的有关工作。

  当时何东昌、滕藤、张维等多次强调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应搞一些研发性强、技术含量高,能体现科研生产结合和综合优势的新产物(“立铣头”批量产物,金工实习教学需要,属另类产物)。精仪系和自动化系、物理教研组等合作研发生产的“自动分步重复照相机”,批量达数百套,成为四机部(电子部)的“部控”紧俏产物;跨系合作的“劈锥数控铣床”、“7.21数控烧床”和“中型(虫办510)数控铣床”等受到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好评。“分步相机”和“数控铣床”还被主管部门指定送展“1973年秋季广交会”,展示我校科技水平和研究成果。其它如半导体生产线、可控硅生产线等的建立和发展,从历史条件及其以后的调整来客观分析,对清华科研及整体发展都有一定作用。

  1980年1月,滕藤和高正翔跟我谈话,要我转入正式恢复后的科学研究处,担任成果科科长。成果科随着学校科技工作的发展和形势变化,曾更名为“成果专利科”和“成果奖励办公室”等。我可能是第一任成果科科长,之后有白怡、葛仲同志任科长(主任),先后在成果科工作的有杨杏华(资格老,时间长,约30年)、赵戈、匡云、谢健娣、宿芬、王晓阳等。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果科逐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以“质量”为中心,形成两个工作系统:一个是科技成果鉴定——科技成果登记(成果证书)——科技奖励;一个是以国家级科技奖为重点的国家级奖励——省部级奖励——专项科技奖。通常人们通俗地将成果鉴定比喻为项目成果的“出生证”,成果登记类似于“报户口”,申报奖励则如同上中学(省部级)和上大学(国家级)。按当时的有关规定,不进行鉴定和登记不能申报科技奖励,即如同没有出生证和报户口不能在北京上学一样。质量为中心,主要是强调两个质量,第一个是成果本身的高质量——高水平成果,创新性强,效益突出,社会(专家)评价高。对高质量项目,成果科同志都是大力帮助,深入细微地发现、推荐、促成,不遗漏,不忽视。成果高质量是大前题,是全部工作的基础。第二个是申报质量,同样必须高质量,其本身同样是一门“科学”,要强调科学性、规范性、严格性,稍有差错,第一关“形式审查”就会被刷掉,会非常可惜。多年来,成果科的同事们都很“专业”,对有关规定和有关程序十分熟悉,确实做到精益求精,服务到人,一丝不苟,认真把关,绝不因申报程序和资料格式影响奖励评审和奖励名次。我多次听到教育部和北京市科委等负责同志,表彰清华科技奖励申报材料“质量过硬,符合要求”、“达到免检水平”,也确实很少出现过由于形式审查而退回的现象。客观评价,清华在全国高校中科技奖励总数,国家奖总数,国家技术发明奖总数多年来都居于首位,成果科的同志们做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截至2005年,我校获国家级科技奖329项,其中:自然科学奖34项,技术发明奖96项,科技进步奖199项;省市级奖1877项,其中部委奖1270项,省市奖605项;各类专项奖2142项。重大科技奖中,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有:潘际銮等完成的“新型惭滨骋焊接电孤控制法”,茅于海等完成的“自适应和数字电可控非相参频率捷变雷达”;获自然科学一等奖有:梁思成等完成的“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清华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吕崇德等完成的“大型火电机组模拟培训系统”;王大中等完成的“5兆瓦核低温供热堆”;康克军等完成的“加速器幅射源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系列的研制及产业化”等。

  实践工作中,我深深感到,科技成果、科技奖励、特别是国家级奖励和国际性奖励,是学校科技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科技人员对国家贡献及其个人聪明智慧的重要体现,对评价学校、申报国家实验室机构、申请重大科技项目等等,以及科技人员的评职升级、申请院士、评聘教授,包括选聘推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会领导成员等,都是重要影响因素。在科技奖励工作中,我认为有创新性、有重要积极作用的是1983年设立的“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效益显着专项奖”(简称“百万元效益奖”),对应用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的科技成果后,生产单位取得年增效益或增收节支达100万元,年增产值1000万元,公司提供加盖财务章的效益证明后,学校给予奖励,每年评选一次,重点审核公司效益证明,校务会议批准。累计已达290项,实践证明,这项有特色的专项奖,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贯彻“面向”“依靠”方针,为经济发展服务,都有重要作用。

  为迎接我国专利法实施,1984年我校成立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专利事务所,和成果科是“一个班子,两块牌子”,开展专利工作。我担任第一任所长,白怡为副所长。以后有廖元秋、丁英烈等为所长。为切实抓好专利工作,队伍建设是关键。学校很支持,确定按专业、学科,每系原则上培训一名兼职专利代理人。教育部也很重视专利工作,教育部与司法部联合组织培训班,我校有25人参加;教育部组织国外培训,我校先后派5人分别到美、日、加、德学习。

  1985年4月1日是专利申请的第一天,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日子。按“申请在先”原则,全国的公司、研究院所、高等学校等都在积极争取第一天拿到的“申请日”。当时主管科研校长张孝文一周前就督促“赶快组织到专利局排队”,为这一天,各院系的领导,发明人和代理人投入了紧张劳动和付出大量心血,第一天清华申请145项,为教育部直属院校申请总数623项的23.3%,在高校、研究单位、包括公司(开始公司申请少)范围,清华的申请量最多,国家专利局黄坤益对我们讲“清华是冠军”。1985年12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一批授权专利颁发证书大会上,清华有13项,占第一批总数143项的9.1%,时任常务副校长的方惠坚同志代表授权单位发言(共3个发言,另外两个是:日本公司代表外资公司,一位能源专家代表非职务专利发明人)。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在专利工作中实行的“成果与专利结合,管理与代理结合,专职与兼职代理结合”,有效地推进了学校专利工作,受到教育部、国家专利局的肯定和兄弟院校的好评。据统计,从1985年4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18年间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共申请专利2953项,其中发明专利1980项,占总数67%;累计授权专利1467项,其中发明专利650项,占总数44.3%。18年来,平均年申请量164项,平均年授权量81.5项。在实践中体会到,从当前国际竞争进入以知识产权为重点抢占科技和经济市场制高点,国内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专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学校越来越重视专利,申请量达年800项(2005年申请872项),出现了一批专利群项目和一批专利实施效益好的项目,国外专利申请也逐年增多,这些对学校教育事业和科技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30多年来,科研处经历了几多变化。粉碎“四人帮”后,恢复科学生产处,1978年更名为科学研究处,1983年成立科技开发部,与科研处合署办公,1985年处部分开、科技开发部独立设置,1990年科学研究处改名为科学技术处,同年机关体制改革,科技开发部与科学技术处合并。从人员组成看,变化更多,仅1980年1月以后,我经历过的即有10任处长;朱志武、刘迺泉(代)、梁尤能、董在望、张宏涛、侯世昌、冯冠平、龚克、符松、王赞基;科技开发部从1983年7月成立,先后经历与科学研究处合—分—合的变革过程,先后有8人任主任:朱志武、王晶宇、吴荫芳、宋军、杨振斌、周立、嵇世山、金勤献,我曾在科研处和开发部分别参与相关工作。无论科研处、科技开发部名称或体制如何变化,其基本职能和基本宗旨始终如一,就是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方针服务,为发挥学校“教育中心,科学研究中心”作用服务,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把学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服务。

2006年11月20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中心版权所有,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