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生实践服务团暑期农村行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闻中心讯 研通社记者 孔星炜】10月25日晚,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博士生实践服务团2006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汇报会在理学院报告厅举行。今年实践服务团暑期实践的主题是“清华博士生农村行”,会上博士生实践服务团负责同学对今年实践的总体情况作了说明,并汇报了服务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成果。各支队也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出行情况,部分出行团员代表还畅谈了自己出行归来的感受。
2006年暑假期间,围绕“清华博士生农村行”这一主题,博士生实践服务团共有5个支队,60余名同学分赴广西百色、安徽滁州、江苏无锡、浙江瑞安和湖北襄樊展开科技报告、参观访问、座谈讨论和农村调研等活动。精心挑选的5个实践地点涵盖了祖国东、中、西叁个区域,经济和农村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参加此次博士生实践服务团暑期出行的共有53名博硕士研究生、5名随队记者以及经管学院社会主义新农村课题组的5名成员。团员们来自学校的26个院系,涵盖了文科、理科、工科等专业领域。在近一周的出行时间里,队员们共走访27个市县,调研了26个村镇,累计行程19000多公里,共为地方做科技报告32场,累计听众达2700多人次,开展调研座谈53场次,实践成果丰硕,成绩喜人。
开展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是博士生实践服务团2006年暑期实践的特色活动,也是该团第一次进行除科技报告,参观访问,座谈交流外的其他活动。本次实践调研的特点是量大面广,收获丰富。通过调研,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给团员们留下了印象的深刻,大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印象是各地既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团员们还发现在农村的产业建设方面,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发展尚不平衡,需要协调发展,农村的第叁产业已经起步,潜力巨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行政职能也在积极转变,在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中,政府已从台前逐步转向幕后。公务员的学历和素质也在提高,然而为满足未来的需求,还要多方努力。本次调研还就农村的经济组织形式、效率与公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实践结束后,团员们普遍感觉学到了不少以前接触不到的知识,收获很大,受益匪浅。襄樊支队的吕宏凌、百色支队的陈玉丽、滁州支队的王景欣叁位同学分别谈了他们各自的出行感受。
给吕宏凌同学印象最深的是历史名城襄樊市全市只有8名博士,人才的匮乏已经直接影响到当地工农业的发展,这对每天生活在博士硕士群体中的她无疑是一种震撼,让她切实感受到清华的毕业生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力量。陈玉丽则对技术落后造成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感受颇深,由于缺乏开发资源和矿产的技术,大部分财富都流向了掌握技术的台湾老板和外国商人口袋,给出售资源、提供劳动力的当地人民留下的却很少,这无疑是一种遗憾,并确需要我们去努力。“把能赚到的每一分钱放到口袋里”,这是滁州乡镇民营公司给王景欣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她认为立足自身优点,踏踏实实做事,是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合理定位。
汇报结束后,校团委副书记、校研究生团委书记向辉宣读了本次实践活动获奖名单。本次出行活动顾问、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吴栋老师,校党委副书记陈旭老师,还先后做了点评发言,并对同学们暑期出行的丰富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校党委组织部、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党委宣传部、校友总会、校团委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了总结汇报会。(编辑 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