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英烈中的共产党员(叁)
17.黄诚(1914-1942)
黄诚,号幼山,河北安次人。1934年夏,考取北平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地学系。年底,经周小舟介绍参加了“民族武装自卫会”,后来又参加了世界语学会清华分会的活动,成为两会的积极分子。这两个团体都是在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下的半公开爱国进步团体。
1935年6月,《何梅协定》出笼后,整个华北处在“亡国无日”的惊恐之中,广大学生都在为国家民族的命运担忧。同年9月,清华学生自治会举行代表会议,会上黄诚被推选为学生会干事会主席,后来又改任救国委员会主席,挑起了领导同学们开展抗日救国活动的重担。12月初,在黄诚等人的主持下,清华全体学生举行会议,讨论抗日救亡事宜。会议通过了“通电全国反对一切伪组织、伪自治”的决议,并决定联络各校同学向政府请愿。12月9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了。这一天清华救国会散发的《告全国民众书》喊出了华北学生的共同呼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黄诚作为总领队组织率领清华同学参加了“一二·九”、“一二·一六”两次抗日游行。1936年1月,他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此之前,曾代表清华救国会参加了“平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被选为平津学联领导成员。
1936年2月29日拂晓,四百多名武装军警闯入清华园,手持“黑名单”搜捕爱国学生,遭到广大学生的坚决反击。黄诚等抗日救亡运动积极分子均被列入了“黑名单”。傍晚,又有五千多军警来清华抓人,同学们在救国会的组织下早已作了戒备,名列“黑名单”的学生均有组织地躲避起来。此后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自觉的无产阶级战士。
“二·二九”反逮捕斗争之后,黄诚同清华救国会的其他成员一起,又组织清华同学参加了“叁·叁一”和“六·一叁”游行示威。暑假期间,学校竟以“违反校规,不知改悔”为由将黄诚等4位救国会委员开除学籍,另有13人受到记大过处分。黄诚等被处分的同学在压迫下毫不畏缩,他们一面向学校当局进行说理抗争,一面用自己的切实体验,呼吁“师生合作,一致救亡”。
这年9月,在地下党组织和进步教授吴承仕等人的协助下,黄诚转学到中国大学,就读于国文系。10月10日,北平学联在燕京大学开代表会,黄诚被推选为北平学联主席,同时还担任了中共学联党团书记,同王文彬、孙世实等人一起担负起北平学联的领导工作,北平各校的救亡运动更加蓬勃开展起来。
1937年1月,黄诚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一面保持了同狱外中共北平学委和北平学联的联系,一面组织狱内难友进行了机智勇敢的斗争。经地下党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营救,于3月中旬获释。
“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后,中共北平市委指定由蒋南翔、杨学诚和黄诚等人负责接收各校学生中共产党员的组织关系,组织各校学生的撤离。8月底,黄诚离开北平。
1938年春,黄诚来到了新四军,先在陈毅指挥的一支队工作;不久调到军部,担任军政治部秘书处处长、政治部秘书长。
1941年,在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制造的“皖南事变”中,黄诚不幸被俘,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他和所有革命战土一样,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还在狱中组织了党支部,领导难友同敌人进行了英勇斗争。1942年4月,黄诚等在被押解去福建途中,被特务毒杀。时年仅28岁。
18.李冠英(1911-1942)
又名李松霄,河北武邑人。1932年考入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土木工程学系。1935年积极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成为一名出色的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曾被推选为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学生会干事会干事,分工负责民众教育工作,兼任民众学校校长。193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6月毕业,拟赴山西同蒲路从事铁路工程技术工作,尚未到职,“七七”事变爆发,遂回家乡河北武邑联络本县回乡青年学生,参加“青年抗敌义勇军团”,被委为宣传处长,后担任政治部主任。1938年6月,在他和八路军代表陈元龙的共同努力下,“青年抗敌义勇军团”改编为“八路军青年游击纵队”,划归八路军129师建制,此时李冠英改名李松霄,担任青纵二团政治处主任。不久,他遵从党的委派,出任武邑县战委会主任,1939年2月,被全县民众公推为武邑县第一任民主政府县长,领导全县军民艰苦奋斗,出色地完成了抗日和生产各项任务。1940年春,任冀南五专署专员,为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1941年夏,赴太行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1942年5月,在反击日寇大扫荡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于太行山下,时年31岁。
19.杨学诚(1915-1944)
杨学诚又名奇山,湖北黄陂人。1934年考入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物理系。1935年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出台后,素来埋头用功的杨学诚也不得不卷进这剧烈动荡的政治激流之中。
他热烈地参加了“一二·九”、“一二·一六”两次游行示威和翌年1月的南下扩大宣传,回校后又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从事抗日救亡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1936年2月29日,宋哲元派军警进校搜捕进步同学。地下党支部书记蒋南翔首先被捕,接着北平学联秘书长姚依林和清华民先队纠察队长方左英相继被捕。杨学诚闻讯后,立即组织了爱国同学叁四十人,与军警一番搏斗之后,使被捕叁人获救。之后,杨学诚还把蒋南翔隐藏在自己屋里,并安全护送他转移。不久,因河北高中学生郭清在狱中不堪酷刑而于3月9日惨死狱中,北平学联发动和组织了“叁·叁一”抬棺游行,以示对国民党政府的严重抗议。在这次斗争中,会前背着一口空棺材跑到北大叁院去开会的是杨学诚,会后抬着棺材在景山大街上领头冲锋陷阵的也是杨学诚。1936年夏,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秋出任支部书记。
1937年4月,杨学诚被选为北平学生的代表,和中共北平市委书记黄敬、民先队总队长李昌等,随刘少奇和彭真到延安参加党的一次重要大会——1937年5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会上他聆听了毛泽东所做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和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论述,增强了他对党的任务、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领会。杨学诚回到北平后,担任了中共北平学委委员和西城区委书记。不久,“七七”抗战爆发,平津失陷。杨学诚作为平津流亡学生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先后建立和领导了济南和南京的平津同学会,最后于9月初到达武汉,担任中共长江局青委委员。以后湖北省委成立,他担任省委青委书记,负责创立和领导了湖北的青年救国团,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青年抗日运动。
1938年8月,湖北省委派他去鄂中工作。他和陶铸一起创立了近百人的抗日武装,开辟了以应城、京山为基地的抗日游击区。后又组建了新四军豫鄂游击支队,参与领导建设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在鄂中6年艰苦卓绝的工作,是他革命生涯中最光辉的部分。他在这个战斗岗位上,先后担任过中共鄂中特委书记,中共鄂中区党委组织部长、代书记,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兼社会部长,新四军鄂皖兵团政治委员以及豫鄂边区行署副主席、党团书记等职,对新四军五师和鄂豫皖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和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3年初,他从鄂南返回江北,已是身患多种疾病,但仍抱病坚持工作。严重的肺病使他卧床不起。1944年3月6日,平汉线各据点日军出扰大悟山南北地区。3月7日杨学诚随军转移,在大悟山北麓高家洼病逝,时年29岁。
20.潘琰(1915-1945)
潘琰又名潘虹,江苏徐州人。1934年考取江苏省立徐州女子师范学校。“七七”事变后,离开学校到军医院做救护工作。1937年底,到安徽寿县参加第五战区的“抗战青年干部训练团”,训练结束后作为第五战区第十一集团军学生军的一员,参加了津浦南段的保卫战。1939年初,随部队撤到湖北宜昌,不久学生军解散,潘琰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这年夏天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被国民党列入“黑名单”。1940年夏,奉命转移到恩施。这年冬天,改名潘虹,到重庆进手工业纺织人员训练班,结业后到川北乐至县教村民纺棉花,还利用一切机会教农家孩子念书识字,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歌赞曰:“蜀北家家忆潘虹。”1943年夏,考入昆明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到校后一面努力学习,一面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的各种活动。抗战胜利后,积极投入到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各项活动中。1945年12月1日,50多名国民党军人和便衣特务闯进师院校园,向同学们大打出手,潘琰带领同学们与之抗争,凶恶的敌人竟将两颗手榴弹投向人群,潘琰胸部中弹,仍奋力抢救同学,又被敌人用石头击倒在地,后经抢救无效而牺牲。临终时仍呼喊着:“同学们,团结呀!”时年30岁,为“一二·一”四烈士之一。
21.钟青援(1920—1945)
钟青援,原名钟汉光,广西陆川县马坡镇清秀垌村人,1920年生。1936年夏,到广州知行中学读高中,这时由钟汉光改名钟青援。1937年“七七”事变,钟青援从广州放暑假回到家乡,在家乡的东平小学担任语文老师,开始组织师生进行各种抗日宣传活动。
1938年夏,钟青援在广州知行高中毕业,参加大学招生考试后,即由广州回到陆川,继续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底,钟青援得知他已考取西南联合大学,但这时,他不愿马上离开抗日活动搞得热火朝天的家乡,当即给西南联大去信申请休学一年,继续投入陆川的抗日斗争。1938年11月他参加了党直接领导的革命工作后,于1940年春被发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夏,钟青援离开陆川,到西南联大复学,入法商学院政治学系一年级,在四川叙永分校上课。在叙永分校,钟青援参加了校内较有影响的《流火》壁报社的工作。钟青援思想进步,文笔锋利,是《流火》的主要撰稿人和编辑之一。1941年暑假后,叙永分校结束,同学们转到昆明。钟青援由政治系转入中文系二年级学习。在昆明,西南联大学生开展了有名的“倒孔运动”,钟青援和进步师生一道积极参加了这次斗争。由于这一时期钟青援无法与党接上关系,1942年暑假后,他便离开西南联大,转学到广西的中山大学中文系叁年级。
在中山大学,钟青援积极开展各种革命活动。1944年夏,钟青援在中山大学毕业,回到陆川,在博白中学担任语文教师。他曾率领数十名博白学生参加抗日武装起义,编入博白县民主抗日自卫军的青年支队。1945年12月22日(冬至),博廉武工队在博白县大坝乡被国民党包围,钟青援在突围战斗中英勇牺牲。
22.杨潮(1900—1946)
杨潮笔名羊枣,又名杨廉政,字九寰,1900年5月8日生于湖北省沔阳县一个封建家庭。杨潮自幼读家塾,天资聪颖。1914年,14岁的杨潮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学习,改名杨廉政。1919年因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学校开除,又易名杨九寰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科,1921年并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23年毕业,任职于上海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杨潮多才多艺,爱好音乐、戏剧。1933年初,在上海白色恐怖的环境中,杨潮由其六妹杨刚引荐,结识左联领导人周扬、夏衍等人,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开始从事革命文艺工作。这年下半年,他由周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杨潮任“左联”宣传干事,翻译了《马克思论文艺》在“左联”刊物上发表,还以杨丹荪的笔名翻译了《今日之苏联国》一书,全面介绍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二·九”北平学生运动兴起后,杨潮在《月芽》杂志上发表文章,热情讴歌这次规模空前的爱国学生运动,抨击蒋介石的卖国投降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成立抗日联合政府。抗战爆发后,杨潮和范长江等筹备“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并加入胡愈之发起的“文化界救亡协会”,协助于伶等人组织抗日戏剧活动,是抗战初期救亡戏剧运动的组织者之一。1938年上海沦陷,杨潮留在上海坚持斗争。他用手中的笔做武器,无情地揭露敌人,鼓舞了“孤岛”人民的抗敌意志。1939年底,因环境险恶转赴香港,后又转赴衡阳,他以报纸为阵地,撰写了大量的评论文章揭露国民党积极反共、消极抗战的行为,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在国内外影响很大。
1945年7月,杨潮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特务头目要他写反省书,并劝他加入国民党,被他严词拒绝。1946年1月11日,杨潮在受尽百般折磨后被虐杀于杭州狱中,时年46岁。
23.王昊(1920-1948)
王昊又名王筱石,云南澄江人。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政治学系,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2年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五九读书社”,1945年加入“新民主主义者联盟”(地下党外围组织)。同年夏,大学毕业后,曾在云南省建设厅水利测量队工作,不久到《云南日报》任记者,是筹办地下刊物《中国周报》的负责人之一。1945年“一二·一”惨案及1946年李公朴、闻一多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后,王昊十分悲愤,积极撰文并组织报道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行径。1947年春,根据中共云南省工委的指示,到缅甸仰光隐蔽,并担任中共仰光支部办的中文《人民报》的编辑工作,这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底,为配合解放军的战略反攻,王昊等人奉命由缅甸秘密回国,到滇东南参加发动游击战争,与滇南地下党会合组织了一支农民武装,并到达弥勒西山,参加了西山武装起义,建立敌后根据地。之后,奉命到高头甸小学任教,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在一次敌军围剿中被捕,受尽酷刑始终未暴露身份。出狱后到昆明找到党组织,被派往滇南地区任中共建水县支部书记,进行农民的组织发动工作,为武装暴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1948年7月30日率农民武装攻打敌人太和乡政府时受挫,撤退时为救援战友,与敌人展开战斗,终因敌众我寡,身负重伤,英勇牺牲,年仅28岁。1981年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王昊为革命烈士。
24.曾庆铨(1924-1948)
曾庆铨,广东兴宁人。在兴宁县立第一中学读书时,参加了进步群众组织“叁四读书会”,阅读了《大众哲学》等进步书刊,参加了宣传抗日、民主等活动。1942年考入西南联大经济学系,在校期间,参加进步社团“冬青社”,继续学习革命理论,积极参加党领导下的各项革命活动。1944年7月响应党的进步学生到农村去的号召,放弃学业,到思普地区从事革命斗争,以在磨黑中学任教的名义,巧妙地利用课堂和各种场合,宣传革命理论和共产党的政治主张。194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磨黑中学支部组织委员,发展了党员和“民青”成员八十余人,使思普地区成为我党在滇南的重要基地之一。内战爆发后,根据形势的发展,曾庆铨于1947年5月回到昆明,担任昆明市东区区委委员兼金江中学党支部委员,后调任西区区委委员和求实中学教务主任,继续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参加领导昆明的学生运动。1948年4月,被中共云南省工委派任思普特别支部副书记,又回到磨黑中学从事革命斗争,6月后负责特支工作。1948年9月,他组织率领民兵伏击夺取敌人的一批军火未果,被地方武装头子张孟希诱捕。他拒绝了特支准备劫狱营救他的计划,宁愿牺牲自己,以保存革命力量,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和英雄气概。10月12日,被敌人秘密杀害于磨黑镇班底河边。时年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