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水电人-王世平
(新闻来源:校友总会 学通社记者杨晶)
“你好,我是王世平。”当浑厚朴实的男中音从电话那头传过来时,记者的心也随之激动起来,终于联系上了(由于王世平的工作经常奔波于不同地点之间,之前几次找他,他的同事都说在山沟沟里转悠,他忙起来时常忘接手机,总是联系不上人),说明意图以后,他欣然接受了采访。
王世平是水利系80级的校友,2003年调任叁峡总公司金沙江前期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目前在国家第二大水电工程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工地工作。
“当问到什么是在山沟里转悠”,王世平笑了笑,“这在水电人中是最常见不过的话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典故大家是知道的,而作为水电人,我们打交道最多的便是这些跟蜀道一般难的山里的道路了,再苦再难,接触多了也是有感情的,我们都把到工地检查亲切地称作到山沟沟里转悠。就拿溪洛渡水电站工地讲吧,它地处云南省和四川省交界处的金沙江边,离最近的永善县城(这里的县城大都是年财政收入只有1000万左右的贫困县)也有几公里,这里的道路是极其颠簸的,汽车走100多里路也得花上五六个小时。”王世平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经济和地方工作的协调,经常会与政府部门协商,解决移民的问题,处理工程中的经济关系,找不到他是很正常的事。“其实,现在条件好多了,2003年刚刚调到这儿时,在半山坡上搭一排房子便是办公室加宿舍,经常停水停电,电视只能收看一个台。”
“85年毕业时,你放弃留在北京、上海等繁华大城市的机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去参加叁峡工程,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当初作出选择时,就知道会走上这样的一条道路,但是我不后悔。我是从山西农村考入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从小接触的都是最朴实的人,学到的也是一些朴实的做人的道理,报考水电专业并没有考虑太多的大道理,只是知道一旦学了这个专业,就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回报社会,服务群众。我毕业那年正好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首次实行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摆脱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分配制度,我能有机会选择自己的工作单位。我一直觉得中国的水电事业只有在广阔的西部才能更好的一展宏图,之前我也写过主动要求去青海龙羊峡水电站工地的申请,后来适逢叁峡总公司过来招人,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叁峡这个伟大工程的诱惑力太大了,我83年在葛洲坝实习过,早就为那边的壮观景象心驰神怡,因此毫不犹豫地在招聘地第一天就报名了。”
“您的工作成绩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一致称赞,您先后荣获过总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总公司首届“十佳青年”和 2001年度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一系列称号,能谈谈您的入党经历以及对这些荣誉的看法么?”
“我是大四加入党组织的,当时的考虑是出于单纯和朴素的感情,觉得共产党员是先进的,能引导我以后的成长。清华的党组织是很注意和培养学生中的积极分子的,党组织经常会组织我们讨论国家大事,交流彼此的思想,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名党员,我是在不断工作中才真正体会到党员这一光荣称号的使命感,也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觉得荣誉与责任是永远不相分离的,组织和群众授予我的荣誉只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并不能成为自己炫耀的资本。从内心讲,我并在乎这些头衔,只是一心一意想把自己管理的事情干好,荣誉名声这些无形的或者有形的东西都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关键的是你要对得起自己追求的目标。记得当初我在学校并不是很突出的活跃分子,不擅长于说话,除了平时踢个足球外,文体方面也没有特长,是一个很平凡的清华男生,但也就是凭着那份真诚、实干和负责,让同学容易接受我,乐于和我交流,在大学最后两年内我被推举为班长,在管理班级小集体的时候,学会了如何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冲突,如何更好地发挥集体凝聚力,以及遇到挫折如何树立自信。现在工作了,作为管理一个大型水电工程的建设单位负责人,管理的是更大的集体班子,但许多道理都是相通的,尤其是那种责任感和自我奉献的精神。当有矛盾时,多为他人想一想,大叁时有一位同学因为其它原因,提出要与我换宿舍,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都是同学还能有多大的矛盾。工作中也是如此,大家都是同事,有些东西别人可能比你更需要,你就退一步,都说共产党是在困难面前都是冲在第一个,而在利益面前则是最后一个,我觉得党员群众都是一家人,还分什么彼此。”
“从85年毕业离开清华园到现在也已经有20多年了,回忆五年的清华生活,那些人和事仍让您历历在目,对您影响很大呢?”
“清华的五年对我一生真的太重要了。我记忆犹新的是刚进学校的时候,挂在校门上的迎新横幅上写着“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几个大字。当时我就在思考什么是红色工程师。所谓红,我个人认为就是能够全面发展,既能学好自己的专业,又能用学到的知识来回报社会,服务群众。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便是以它为目标来要求自己的。另外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会时时勉励我如何去处事,如何去做人。作为一个清华人,我深深地感到自豪,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施工单位的或地方政府的,一听说你是清华人就会对你另眼相看,这对我有压力也有动力,每当这种时候,我便会想起校训和自己的目标,只有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才对得起清华人的称号,才不让母校丢脸。如何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红色工程师呢?首先要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母校学到的知识用到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另外一幅好身板很重要,特别是干我们这一行,风里来雨里去的,身体不行是支撑不下去的。我现在身体还是很棒,这也得益于清华的体育传统吧,我们那时就响应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口号,每天下午都会去操场锻炼,晚上再冲一个凉水澡,现在虽然工作忙,但我还会时不时地跑跑步、打打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了,工作也带劲。清华人文教育的影响对我也很大,对我性格的熏陶以及为人处世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这在我工作以后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清高,要踏实工作、真诚待人,要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做个坦荡荡的君子。另外清华的同学和老师也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我周围有很多优秀的同学,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我们当年的辅导员,对我的关心、指导和启发,奠定了我今后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对人生的态度。”
“您对自己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是怎么看待的,有没有什么遗憾或者说不完美的地方呢?”
“我们那批八十年代初从校园里走出来的人现在都正值壮年,正是事业最旺盛的时候,我的许多同学后来都纷纷下海,发愤创业,现在都是老总级的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我在他们当中真的算不了什么,可能还会显得很土,因为我一直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工作,从基层一步步走来,现在在某些人眼里过的可能是一种很乏味的生活。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机会的话,我可能不会干这一行了,太苦了,失去得太多了。反过来讲我并不后悔,既然我已经为之投入了20年的青春,我就会兢兢业业的干下去,这是一种责任和一种依偎感吧。回想一下我工作和生活的这20年,我认为这种选择还是可以的,对得起党和人民的培养,对得起母校的教育。唯一遗憾的是对不起我的家庭。我家在宜昌,现在的工地在云南四川的交界处的金沙江边,非常偏僻,到成都和昆明要坐十多个小时的汽车,然后乘火车和飞机才到宜昌,一年也就回去叁四次,和家人呆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二个月当初调任时,妻子特别不理解,觉得在叁峡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到那么偏远的地方,我只能跟她解释,作为党员首先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作为公司一员必须到公司最需要的地方去,大家小家不能两顾,只能舍小家顾大家。后来妻子也就慢慢理解了,但她也经常抱怨到,她们是孤儿寡母,比离婚的女人都不如,离婚了就没有心中的牵挂,少了一份烦心;每当看到别的家庭叁人行的亲热情形,她的心中就不是滋味;一个女同志管一个家挺不容易的,特别是在儿子教育上,母亲毕竟没有父亲跟儿子沟通方便,我儿子今年已经14岁,上初二了,也明白父亲的难处,不会像以前那样老问爸爸到哪儿去了,但和周围的同学相比,与父亲交流的机会太少,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亏欠他们的他多了。不过,儿子还是挺争气的,对于也清华充满了向往,但不可能以将来考上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来要求他,毕竟我对他的教育和帮助很少。我最大的希望就是退休后能够和家人在一起,来弥补这么多年的亏欠。”
“从学长或者父辈的角度,您对现代的年轻人有什么寄语么?”
“我的话很简单,做什么事,一旦认定了就要踏踏实实的干下去,遇到任何挫折都不要退缩,社会环境,工作氛围等外部环境对你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你要埋下头,努力在生活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干好了自然会得到群众的肯定和组织的信任,在你努力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整个电话采访中,王世平给人的感觉很朴实温馨,就像一个慈祥的学长在娓娓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当提出给自己一个评价时,他笑了笑,“我这个人对许多事情看得很淡,要我给自己一个头衔还真有点困难。”当记者提出“红色工程师”这一称呼,王世平会心地笑了一声:“这一直是我的目标,我不知道自己现在还能不能算一位合格的红色工程师,但我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我们也相信,在以后的路上,王世平会做得更好……
(编辑 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