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实践教育向纵深发展
我校“第22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工作交流会召开
新闻中心记者 飞雨
自去年11月22日我校第22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开幕以来,围绕实践教育的主题,各院系和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举行了8次全校性的专题研讨会,提交有关实践教育的研讨论文127篇。7月1日至2日,由两办和教务处主持召开的“第22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工作交流会举行。来自全校各院系的教师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教务处处长陈永灿、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胡显章、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孙禺、自动化系吴澄院士、校团委书记郑浩峻作了大会特邀主题发言,电机系、环境系、化学系、工物系、法学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就本院系的实践教育实施方案进行了大会交流。在分组讨论中,大家结合本院系、本部门的工作就实践教育的讨论、调研、实施进展及取得的初步成效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校党委书记陈希、副校长汪劲松分别在大会上发言。副校长谢维和、党办主任白永毅等出席了会议。
实践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
在讨论中,大家认为实践教育对实现我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开始重视实践教育是一个全球性发展趋势,实践教育教学的推进,有利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实践教育即是教学的过程,同时对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学生通过到国家重点岗位和重点部门从事实践活动,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加深了社会责任感,这对于学生发展、成长,对于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大有裨益。因此,如何真正把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发挥出来,确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至关重要。
校党委书记陈希以时代变化和社会环境变化为切入点,回顾了提出研究讨实践教育理念的背景。他指出,加强实践教育是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要对实践教育理念进行充分的研讨,要与时俱进。他提出当前实践教育要处理好四个关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实践教育中业务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关系,继承与创新关系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陈希强调,清华有很好的实践教育的传统,如何在当前新的社会条件下承传承优良传统,并根据新时代的特点确立新的实践教育理念至关重要。
副校长汪劲松指出,如何建立一个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实践教育的理念是此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大家对包括实践教育的内涵、实践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对于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教师的实践能力建设和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等的充分探讨是涉及我校人才培养的最根本问题。他希望能借助对实践教育理念如何创新的研讨引发对先进教育理念的探讨,通过创新理念建立真正的实践教育体系。
实践教育要强调学科个性
由于各学个学科的特点不同,实践教育的目标与形式也不尽相同。教务处处长陈永灿在发言中指出,实践教育要在共性的基础上突出个性,要根据学科的内涵突出学生的优势和特色。实践教育讨会论开幕以来,各院系就自身实践教育情况进行了170多次的研讨,美术学院和环境学院超过了10次,汽车系、化学系、水利系超过8次,电机系、材料系、微电子所等超过6次。7月2日上午,环境系等五个院系就实践教育实施方案做了大会交流;王孙禺同志报告中,介绍了针对工业工程系、水利系等五个院系的调研分析结果等实践教育方案的特色。
环境系历来重视实践教育,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工程与科学结合、技术与管理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实践教育体系。滨苍迟别谤苍蝉丑颈辫计划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开创了一种使实践教育从集中式和集团化教育走上了分散式和个性化教育的“个性化、灵活式、参与式、综合式”的实践教育新模式。环境系全系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担任导师,保证各个实践教育环节都有导师指导。滨苍迟别谤苍蝉丑颈辫计划是环境系专业实践教育紧跟国际前沿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教育模式,通过在相关公司的实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以及创新能力。
水利系一贯强调实践教育,多年来形成了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课程试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综合实习,课外实践环节,综合论文训练等实践环节贯穿了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保证了水利系的毕业生具有担当重任的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而每年大叁学生都要到叁峡实习的做法无疑为其他院系开辟社会实践基地是一个启发。
工业工程是来自于实践的科学,其理论方法也来自于实践,面向实践和生产服务。在课堂教学环节,工业工程系采取了“Project-based learning ”的新的教学范式,注重在课堂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工业工程系还配合每门专业课开设实验,在校内创建了四个实验室作为学生的校内实践基地;同时,工业工程系还利用“社会实验室”,将学生放入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尤其是工厂、公司中去,让他们在真正的生产第一线上去体验、学习,发挥自身的才干。
加强实践教育的相关政策急待出台
在讨论中,大家对实践教育经费、教师队伍建设、基地建设、实践教育形式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认为要加强实践教育,保证上述问题的合理解决,必须规范和完善实践教育体系,制定相关的政策保障。
教师实践能力建设是大家讨论最热烈的问题之一。吴澄院士指出,实践教育不仅是教育学生的问题,首先是老师的问题,特别是年轻教师的问题。许多老师都认为,从事实验教学要有奉献精神,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有默默奉献的精神。陈永灿介绍,对于如何加强激励重视实践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人事处在专门研讨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要建立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队伍,教师和实验技术管理人员都要有评价和激励的措施;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对具备实践背景的人员也要灵活把握评审标准。陈希强调,最重要的还是要增强教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在培养学生中要有更多的投入,没有教师的积极性,实践教育就落不到实处。
经费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许多院系通过对国内外调研发现,我校实践教育在教育管理和实践环节等一些方面走在前面,但经费投入上已经被一些院校赶超。大家认为,学校对实践教育经费支持还要继续加大力度。有老师提议,设立一些专项的实践教育基金支持包括实验、实习等实践教育环节,保障基础实践教育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基本运行,使实践教育基本环节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汪劲松指出,经费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体制和政策的问题。解决了体制和政策问题,加强实践教育的一系列问题也自然会解决。他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教育讨论会,能集思广益,为将来制定实践教育相关的体制和政策问题提供基础。
在一天半的会议里,各院系代表各抒己见,对如何加强实践教育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教务处主编《实践教育研讨论文集》里,收集的近120篇来自全校各院系各部门论文也为大家相互了解实践教育的情况提供了一个平台。
汪劲松在大会总结中指出,希望各院系和相关部门能加强对实践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文化建设,重视实践育人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建设;各院系要把实践教育方案落到实处,各职能部门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制定、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加强实践教育的具体措施,真正达到推进工作的目标。
(编辑 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