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与朱凤蓉少将面对面
●新闻中心记者 梁君健
10月16日晚,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40周年的校友座谈会刚刚结束,同学们就围到了朱凤蓉将军身边,纷纷要求合影留念;有些同学还拿出纸笔,希望朱学长能够给自己签名。朱学长一一答应了同学们合影签名的请求,并且笑着开玩笑说:“这下子碰到追星族了。”和其他追星族不同,这群清华园里的学生更加认同的是在国防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母校校友。
应校友会邀请,长期工作在核试验基地的我校1966届工物系校友朱凤蓉少将回母校参加系列纪念活动。16日她出席了纪念大会,参观了《以身许国图》展览,在“我愿以身许国”的横幅上和在校同学一起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还抽时间专门和在校国防定向生中的女同学合影。一天的马不停蹄之后,朱凤蓉将军在晚间和国防生代表座谈,介绍自己的成才经历和对国防事业的感悟。
事业像磁铁一样,把我牢牢地吸引住
座谈会一开始,朱学长就回忆起40年前激动人心的日子。
1964年10月16日下午,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体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员时庄严宣布,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天晚上,清华参加演出的学生演员就把这个好消息带回了学校。“当时我还是大四的学生,已经躺在床上了,就听到楼道里突然喧哗起来,说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了。我们当时立刻从床上跳下来,那个高兴呀……”朱学长说,那天晚上,大家都聚集到大礼堂前面的空地上欢呼。作为工物系的同学,她自己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但是,只有光荣是长不了的,必须将自己的生命和事业结合起来,必须有责任感,这才是长久的动力。”毕业后,朱凤蓉于1968年来到核试验基地。那个时候,基地最艰苦的一段时期已经过去,但科研不断地面临新问题,她在基地的科研工作中慢慢成长,开始挑担子,承担压力。有一段时间她在科研上遇到了一个比较大的困难,关键问题总是解决不了。当时身体又差,不得已需要住院开刀。“但即使在医院的病床上盯着天花板,满脑子里都是公式。”朱凤蓉就在医院里演算公式,终于找到了一个方程,可以解决遇到的科研难题。“那个时候身体很虚弱,但方程一出来身上就来了劲,真是感到了巨大的精神支柱。”
座谈中,有同学问起朱学长,是什么精神支持她一直呆在基地。朱凤荣回答:“事业太吸引人了,像磁铁一样把我牢牢地吸住,真的是舍不得离开。”
一流大学要培养一流人才,而一流人才首先应当是爱国的
提到在母校的学习生活,朱凤蓉将军认为扎实的基础课程教育和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对今后的成才尤为重要。66年毕业之后,由于文革开始,朱学长滞留在北京,直到68年才去基地工作。在这两年时间里,朱凤蓉干了一件让与会同学们赞叹不已的事情。“我用这两年时间从北京走到延安,而且是走小路,走没有人烟坐不到车的路。我想借助这种经历来锻炼自己,而这种锻炼对后来的工作起到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
朱学长认为,有了在学校里的种种锻炼,工作之后生活上的困难很容易克服了。由于基地的蔬菜基本上是老三样——白菜、萝卜和土豆,有了孩子之后,朱凤蓉担心这样的饭菜大人吃了没问题,小孩子还是缺乏营养。于是,她趁着一个朋友从上海过来的时候专门嘱咐这位朋友带十几个鸡蛋。朋友把鸡蛋带到后,朱凤蓉用一个破旧的大棉帽装上这些鸡蛋,然后塞满棉花,外面包上油布之后放到温水里。“我在有关的书上查到鸡蛋孵化的温度,用一只温度计放在温水里控制温度。不久之后,一窝小鸡就孵出来了。”此后,朱将军在工作之余多了喂鸡的事情,几个月之后,孩子的营养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有同学问朱学长今后到了部队去自己能不能也做到将军,朱学长说:“只要能够耐下心,几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我相信大家都有可能的。”朱凤蓉希望同学们利用在学校的时间从知识、身体、习惯、意志力等各个方面充分准备好自己,特别是要树立远大的报国志向。“一流的大学要培养一流的人才,而一流的人才首先应当是爱国的。”
清华国防生中流传的两句话
2001年我校九十周年校庆的时候,朱凤蓉将军应邀在庆祝大会上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发言,发言中的一段话后来成为很多国防生的座右铭:“我们只是从清华毕业的极普通的学生,仅仅因为我们投身到了一个伟大的事业中,仅仅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体现了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今年刚刚毕业的国防班还把他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受到的鼓舞写进了给江主席的信中。
国防生中流传的另一句话是“我选择我无悔”。在座谈会上,不少同学讲述了自己从小的军人情节,这种感情鼓舞他们携笔从戎。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当初选择国防生的道路仅仅是为了进入清华这个高等学府。入学后,这批同学经过了军训、军事理论课和各种参观活动逐渐开始对国防有所了解,对自己以后将从事的事业也越来越热爱。“在我们的开班典礼上我突然有了很神圣的感觉,我开始特别喜欢航天事业。就像一位同学说的,只要中国航空需要我,我干什么都可以。”刚入学一个多月的航空定向班的新生这样表达他对航空事业的热爱。
一位今年刚刚毕业已经开始攻读研究生的国防定向的女生认为,对没有太多社会经历和诱惑的校园里的学子来说,可能做出一个神圣的选择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但困难的是将自己的选择一直坚持下去。“其他的一些同学可能出国了,或者去外企工作拿到很高的薪水,但我想这些对我们这样有爱国激情的人是不会满足的。”今年暑假的时候,这位女生携笔从戎,开始军训和入伍教育及参观。“以前在学校里,老师们经常说要入主流、进大舞台。这次,当我亲眼看到祖国空军事业的发展时,我感到十分的激动,也感到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想我一定还会选择国防生。”这是参加座谈会众多同学的心声。
(编辑 王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