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知难而进,众志成城 建设世界一流研究院
张作义 徐景明
今年10月,核研院举行隆重而简朴的仪式,纪念屏蔽试验堆落成40年暨核研院院庆。
一、建堆报国,建堆育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960年3月,昌平200号基地奠基,当时称为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原子能基地。1962年夏末,由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定名为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试验化工厂(简称试化厂)。1979年3月,经学校批准更名为核能技术研究所(简称核能所)。1990年11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简称核研院)。2003年9月学校批准将“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更名为“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简称“核研院”;原“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名称保留使用。
继1964年10月建成了屏蔽试验堆以后,核研院相继建成了5兆瓦低温核供热堆和10兆瓦高温气冷堆,完成了溶剂萃取法核燃料后处理工艺和高放废液处理工艺等重大项目,实现了钴-60集装箱检查系统的产业化。逐步发展成为以核科学与技术为主,包括能源软科学研究、化工、材料、环境等多个学科的高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200号从搭帐篷和住山神庙起家,修马路、种树、盖房子,发展成现在占地1200亩,科研办公用房10万平米的科研基地,并且在校内拥有能科楼A、B、C三栋楼共约10000平米的办公楼。产生了一批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科学家,也培养出一批在国家重要建设岗位做出重要贡献的学生。
二、联系过去和未来的精神纽带
40年前,当屏蔽试验反应堆建成的时候,核研院有一支平均年龄23岁半的年轻、充满朝气、敢想敢干的队伍。40年过去了,这批同志正在陆续退休,核研院陆续补充了一批业务根基好,有国内外学习经历的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在业务上继承并充分发挥老同志潜力的同时,如何使新一代继承并发扬光大核研院的精神成了院领导团队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
在创建200号基地的同时,院里也在实践中发展和培育出了独特的核研院精神。它植根于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建校90多年来深厚的文化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体现了行胜于言的校风。在这种深厚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经过几代院领导和全院同志的努力,核研院又发展了充满自身特点的文化。这种文化经过了核研院几任领导在不同场合的概括,初步总结起来,就是知难而进,众志成城。
首先是知难而进。200号是一个远离学校,各方面条件并不很优越,人员也不很多的研究院,项目都是在空间机会并不大,困难很多的情况下,凭着对科研方向具有的高瞻远瞩的把握,凭着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精神争取下来并以高质量完成的。
其次是众志成城。以屏蔽堆建设为起点,历经712任务,5兆瓦低温核供热堆,高放废液处理技术,钴–60集装箱检查系统,到10兆瓦高温气冷堆等,都在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这种团队精神。从学科带头人、年轻的技术骨干,到实验室、车间、后勤的工人师傅都在工作中书写下沉甸甸的一页。不同学科相互支援,上演着多学科交叉,多兵种集成,有声有色的大兵团作战的壮丽场景。这种团队精神,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要加倍维护的财富。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知难而进,众志成城,将成为核研院世代传承的精神纽带。
三、迎接原子能事业的第二个春天
21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焦点是中国的崛起。中国崛起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解决人口过多所带来的一系列瓶颈问题,其中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首当其冲。当年的创业者以“用我们的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作为青春的憧憬建堆育人。可惜正当这批创业者们完成了屏蔽试验反应堆的建设,意气风发地准备投入到原子能春天的建设之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开始了。当他们从文革的废墟中走出来后,随着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发生,核能的发展相继进入80年代的秋天和90年代的冬天。进入21世纪后,转折点已经出现,核能的第二个春天正在悄悄来临,尽管还是早春,仍有些寒意。美国核管会已经批准了19台核电机组延长运行20年,计划在2010年前新建若干台第三代核电机组,开始了厂址的准备工作。启动了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发展工作,计划分2阶段,第1阶段是在2020年前,重点发展超高温气冷堆技术,用于发电和制氢。我国计划在秦山2期和岭澳1期的基础上,通过翻版加改进建设4台共320万千瓦核电站;通过招标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建设浙江三门和广东阳江4台百万千瓦以上核电机组。在2020年前还要新建总计约32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我国对核电的政策,已经从“适度发展核电”提升为“积极推进核电建设”。
目前在世界核能界,比较热门的话题有三个:一个是西屋公司牵头发展的一体化先进压水堆(IRIS),这种反应堆和低温核供热堆很像;一个是第四代核能系统的超高温气冷堆;一个是先进核燃料循环技术。这三个都是核研院最近20年坚持不懈咬住不放的重大技术方向,取得的成就也是国际上承认的。这一方面证明了这些方向抓得是准的,另一方面也表明核研院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
在先进核能技术领域,核研院将开展三个层次的工作。第一层次是实现高温气冷堆和低温核供热堆技术的产业化。完成“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标准设计”项目,落实“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的关键技术和设计验证”项目,通过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突破,在2010年左右建成2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继续推动低温核供热堆技术的产业化,建设200兆瓦低温核供热示范堆。第二层次是在既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创新性技术进步,在高温气冷堆技术上,第一步是完成“十五”863“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发电装置”项目,发展采用直接氦气透平发电的新一代高温气冷堆电站,第二步是争取“十一五”计划,发展超高温气冷堆及核能制氢技术。将10兆瓦高温气冷堆建设成为国际先进核能技术的研究中心。在轻水堆技术上发展先进一体化压水堆技术。第三个层次是前沿探索研究,将布置精干的和高水平的力量,给予必要的支持,探索气冷快中子堆和超临界水堆等技术,为10~20年以后的发展提供后劲。目前,第一层次的工作已经展开。第二层次的工作中,氦气透平发电是“863”在研的项目,氦气涡轮压气机组的研制合同已经签订。核能制氢初步进入了国家中长期规划,争取列入“十一五”计划。
在核燃料循环技术方面,将完成“军用高放废液后处理中试设备试验”的重大项目,推动在2010年以后开展的军用高放废液处理工作。结合我国核电建设规划以及相应的核燃料后处理规划,开展核燃料后处理与高放废液分离相结合的核电站乏燃料后处理一体化流程的研究。
核技术应用是核研院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在钴-60集装箱检查系统成功产业化基础上,核研院发展了具有原创性的集装箱CT,已通过“十五”攻关验收,正在积极推进产业化工作。要为促进经济发展,保证我国的公共安全,打击恐怖主义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下大力气建设新能源学科
2003年,经学校批准,“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更名为“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这是核研院学科空间的一次重要拓展。这种拓展是核研院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以核为主,多学科发展的结果。经过20多年的发展,核研院在能源政策、化工、材料、环境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学科的同志们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开拓进取,为核研院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奠定了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学科基础。这种拓展和核研院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拓展交相辉映。人类在经历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能源的发展之后,正在向氢能转变。氢能的发展有助于改变我国大量进口原油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和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氢能是二次能源,最终将主要来源于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高温气冷堆热化学裂解制氢技术有可能成为氢能供应的主要支柱之一。
核研院将在继续发展核科学与技术优势的基础上,下大力气,不失时机发展新能源学科,使之成为核研院新的发展支柱。
新能源的发展将以氢能为中心。分3个阶段,最终在2015年左右实现高温气冷堆热化学方法制氢。结合核能制氢的工作,发展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燃料电池是氢能时代的技术先导,这方面的工作还要加强。能源政策研究是核研院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核心之一,也是优势。这种优势还要发展,使之成为核研院发展的领头羊。院里在材料、化工和环境等领域的其他同志,也要结合核研院新能源发展战略,根据自身的基础和优势,制订规划,向新能源学科集聚。
展望未来,核研院的发展目标是作为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建设世界一流的以核为主要特色,以能源、资源与环境为主要研究领域,跨学科综合性的战略性高技术研究院。按照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3个九年分三步走的统一部署,核研院的目标是在2011年,也就是建院50年后,跻身世界一流研究院的行列。初步设想要实现以下目标:完成若干重大科研项目;拥有一支适应形势和任务要求的科研团队;确立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国家队地位;200号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
值此屏蔽试验反应堆建成40周年暨核研院院庆之际,特赋诗一首,以志纪念:
七律·庆祝
核研院屏蔽堆建成40周年
繁花如锦客似云,
庆祝建堆四十春。
自强不息天行健,
厚德载物地势坤。
知难而进因怀志,
众志成城缘同心。
放眼核能跨世纪,
登攀路上有新军。
注:(作者张作义为核研院院长,徐景明为核研院党委书记)
(编辑 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