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赵南明:用责任与奉献铸就人生
●新闻中心记者 顾淑霞
已过花甲之年的赵南明现在仍肩负着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的重任,带领刚刚起步的清华医学院开始了创业的艰难历程。小时候的他曾梦想当一名只埋身于知识殿堂的科学家,他也曾有多次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却又多次主动放弃了机会,选择了另一条责任与奉献的道路。他一直崇尚并以实际行动实践着这样一种精神:国家和学校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作为一个清华人,我希望在自己的一生中能为清华、为国家扎扎实实做一些事,留下自己的脚印。”他说到了,也做到了,并且还在努力实践着自己的人生哲学。
“我是国家公派的第一批留学生,我当然要回到我的祖国。”
赵南明的优秀或许不是用简单的“优秀”二字就可以承载的。195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全国闻名的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工程物理系。大学六年,除了一次因生病数学未考上满分外,他各门课程考试的成绩均为满分5分,同时还承担着许多社会工作。在国庆十周年的“七一”,20岁的赵南明宣誓入党。之后,被评为校级优秀生并获得金质奖章的他留校成为一名教师,同时担任辅导员和团的工作。时代的动荡让他和那时许多的知识分子一样,经历了十年动乱和赴江西农场劳动,甚至还染上了血吸虫病。
1978年,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赵南明开始了另一番人生的征程。作为国家首批赴美公派访问学者,39岁的赵南明来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继续深造,当年他就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了论文。他的学术成就被美国教授重视,并被邀请参加了有关国际会议。然而,在光明的学术发展道路面前,他却做出了一个出人预料的抉择:学物理出身的他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转至生命科学领域。
在参加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和对美国、日本等高校的细心观察后,敏锐的赵南明意识到:许多物理学家正在积极地转向生命科学研究,科学的中心正在向生命科学转移。而享誉中外的母校清华却没有生物系!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毅然决然地从伯克利转至加州大学欧文医学院的生理与生物物理系,他决心以自己在物理方面的优势,为祖国、为清华在生物物理研究领域开拓出一条新路。同时,一封满载着他报国报校激情的复建清华生物系的建议书也从异国寄回了母校。
在美国的二年多时间里,他发表了四篇学术论文。在欧文一年的研究工作也让他收获颇多,在生物物理研究领域初露头角。面对众人的挽留,他选择了回国。“我是国家公派的第一批留学生,我当然要回到我的祖国。”
“清华不能没有生物系。清华不允许有二流的生物系。”
“清华不能没有生物系!”1981年,带着重建生物系的责任感,赵南明回到了母校清华,参加了学校学科规划小组并受命负责复建生物系。清华早在1926年就成立了生物系,为我国培养造就了一批卓有成就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的院士中有30多位曾就读于清华或在清华工作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生物系从清华调出后,一直到1981年赵南明回国时,生命科学在清华完全处于空白期。因此,复建系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当年的生物馆已变成了校医院。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一排简陋平房成了系馆,甚至把厕所也改建成了实验室,买试管、烧杯……一切都要从最繁琐最基本的做起。尽管条件如此艰苦,然而在赵南明看来,这不算什么。“最大的困难还是观念问题。”他说。“清华为什么要建生物系?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有什么关系?”面对众人的疑惑,赵南明除了加快自己的研究步伐、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之外,还拜访并邀请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做讲座。经过叁年多的奔走呼号和苦心筹备,1984年初夏,经过叁十二年漫长的沉寂,“生命科学”这株幼小但却充满活力的花蕾,终于在人文荟萃、朝气蓬勃的清华园里重新出现并含苞待放。然而对赵南明来说,一切都刚刚开始。
清华不允许有二流的生物系!本着这样的原则,在复建系伊始,赵南明就把起点定得很高。他请来了加州大学欧文医学院年轻有为的华裔生物学家蒲慕明教授担任复建系的第一任系主任。在今天看来,这似乎是平常不过的事情,而在改革开放初期,这样的做法在国内相当罕见。赵南明自己则担任常务副系主任。“蒲慕明教授虽然每年只在清华呆40天,但他带给生物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赵南明说。这也使得生物系复建之初在办系理念上就与国际接轨,重视并发展与世界各国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生物系还聘任了美国、香港等生物学领域诸多知名教授担任客座教授,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派遣中青年学术骨干赴美、英、德、日、意等国进修与深造。
正是有这样的高起点,才使得清华生物系在复建后短短二十年间就在海内外唱响了自己的声音。
“一个好的系主任起码要做到两点:一是在选择主攻发展方向时,要有前瞻性,并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突破口;二是要建设一支才华出众的教师队伍。”
“生物系能有今天,与赵南明教授多年来的苦心经营是分不开的。”曾任生物系党总支书记、与赵南明共事多年的张秀芳说。在生物系复建的二十年里,赵南明两度出任系主任达9年之久,加上建系伊始的2年常务副系主任,赵南明为生物系的发展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做系主任一定要有奉献精神,既要公正,也要肯花时间。”赵南明说。
说起建系之初的困难,赵南明至今记忆犹新。由于当时国内生物学界许多人不知道清华复建生物系,作为常务副系主任的赵南明在参加教育部主办的生物学科规划会议时,只能以列席者身份出席。建系时的十几位教师也是从学校其他院系调转过来的,几乎没有一个是生物学科班出身的。“一个好的系主任起码要做到两点:一是在选择系的主攻发展方向时,要有前瞻性,并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突破口;二是要建设一支才华出众的教师队伍。”这是赵南明带领生物系拼搏成功的切身体会。在分析生物系的现实情况后,他集中优势力量,选择了生物物理作为生物系早期发展的突破口。他带领全系教师在经过短短三年时间后,就建立了生物物理专业硕士点、博士点、重点学科点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些研究成果还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清华一定要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特色,然后以此起步,再进行全方位的发展。”赵南明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赵南明一方面积极争取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改善硬件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除积极派本系教师到国外深造外,他还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延揽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生物系。要使生物系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关键就是优化教师梯队,建立一支在科研和教学都过得硬的教师队伍。本着这样的原则,他根据学科发展规划,开始在海内外物色人才。在选才上他有自己的独特的观点:不拘一格,唯才是用;同时根据发展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再重要的位置也要暂时空着。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自己主动带头,同时还要有相当的组织和活动能力。如果遇到优秀的人选,他常常是三顾茅庐,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争取请来。1999年当赵南明卸任系主任时,生物系在复建15年后,师资队伍与建系之初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系24名正教授均为博士生导师,几乎全部有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从事多年研究工作的经历,其中3人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3人曾获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4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名是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1人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7人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负责人、7人为国家“863”计划项目负责人、3人为国家“九五”攻关项目负责人。同时,生物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基地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公布的结果,1998年清华生物系在生物学领域发表的SCI论文数已居全国高校之首。1999年在“全国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评估中,生物系被评为A级,成为全国生物领域三大优秀基地之一。
赵南明为生物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自1994年清华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创建起,赵南明就一直担任院长,1999年后他不再兼任生物系主任,但他仍以院长的身份主持我校生命科学与工程学科群的211工程和一期985的建设,并以此进一步支持生物系的人才引进及教学、科研的迅速发展。
“不管是教授还是学生,都可以平等、自由地发言。科学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科研、管理、社会工作,赵南明一样不落,样样做得有声有色。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国际生物物理学会理事、国际科联中国委员会委员、东亚生物物理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筹建人之一并兼任了6年的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良师益友”奖……诸多的头衔和奖励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赵南明的付出与优秀。自复建系以来,他曾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多门专业课程;作为导师,他已培养出20名博士,15名硕士,其中3名博士毕业时获得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优秀研究生称号。在科研工作上,赵南明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曾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攻关项目以及有关863和973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和重点基金项目。在众多角色中,赵南明更愿意做一名出色的老师。
“创建生物系比我自己个人的学术成就更为重要。通过创建生物系,我们可以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他们中的佼佼者不但能成为院士,甚至将来有人可能会有机会冲击诺贝尔奖。”赵南明说。在学生的培养上,赵南明十分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他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吸收的习惯和创新能力,他认为学术讨论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他说:“参加讨论的每个人,不管是教授还是学生,都可以平等、自由地发言。科学面前人人平等,我尽力向学生们宣传这个道理。我们鼓励学生提出一些独创性的想法和思路。虽然其中大部分还很不完善,甚至乍听起来有点可笑。这很正常,没有哪个新生事物一出现就是成熟的。”作为导师,赵南明对学生十分有耐心,并对他们的能力充满信心,他从不给学生施加太多的工作压力,留给学生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空间。辅导员的经历让他了解关心学生生活的重要性。他说,学习和科研工作不是年轻人生活的全部。他们有自己的情感世界、业余生活,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因此,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他认为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我喜欢和学生们聊聊天,就他们关心的话题交换看法,希望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对他们有所帮助。回顾四十多年来在清华园走过的人生道路,我深感青年人一定要有向前看的眼光和远大志向,不要被眼前的诱惑或困难阻挡住视线。作为中国的科学工作者,科研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一事无成。如果我们选择了适合国情的研究课题,付出了加倍的努力,就容易获得各方面的支持,形成局部优势而有所突破。”他说。
“我们将以自己独有的特色在国内医学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人生是由无数次选择组成的。赵南明凭自己的能力拥有多次选择更美好的发展前景和生活道路的机会。作为哈佛、惭滨罢、加州大学(叠别谤办别濒别测)等知名学府的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有人曾劝他留在美国发展;也有的公司集团曾想聘他去香港组建生物公司,但他选择了留在清华生物系……在1981年回国时,他完全可以继续从事自己功底深厚的物理研究,但他选择了更艰难的建系之路。“我之所以选择这一条艰难的路,是从清华的学科布局出发,从清华的整体发展来看的。事实证明,生物系的发展后来影响到许多其他的系,如化学系、化工系、材料系、信息(生物信息)等等。现在与人文学科也会有关系,如爱兹病的防治等。这是对学校而言的重大的战略布局的问题,如果没当时生物系的复建,现在的医学院的成立都会有很大的困难。从这点来看,这条路虽然艰难,但贡献更大。”他说。
2001年,已过花甲之年的赵南明又接受了学校交给他的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参与创建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医学院,并出任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由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内外著名的两院院士吴阶平教授兼任。“对于医学院,建就要建世界一流。但这个一流不是现在,而是要有一个历史过程。我们要站在国际的视野里看问题。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有所为有所不为。”他说。结合中国的实际,利用清华学科交叉和综合的优秀,逐步加强与国际接轨,赵南明要走一条属于清华属于中国的医学发展特色之路。“跟着人家走很吃力,还不如开辟一条自己有特点的路。”立足国内,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赵南明与他的同仁们为医学院未来发展的目标不懈努力着。“我们在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成像技术、蛋白质科学及生物芯片技术等领域都已经初具了清华自身的特点。有了自己的特点,我们将逐步寻求进一步的突破。凡事不能急于求成。经过五年、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我相信我们将以自己独有的特色在国内医学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他说。
赵南明始终坚信:历史是公正的,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他十分珍惜自己现有的岗位,他认为这是校领导和大家对他的信任,在他看来,信任是最宝贵的财富。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赵南明用它们铸就着自己的人生。
(编辑 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