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追随小平足迹,投身复兴伟业”出行日记之十五:
8月12日,走进红安
●《清华研究生》记者 霍侃 湖北黄冈报道
站在革命英烈的遗像前
8月11日下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清华博士生报告团赴湖南支队从蕲春县来到了闻名已久的革命圣地红安县。
团员们来这里之前已经从各种资料中得知,红安这片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走出了一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董必武,两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还有200多位将军;这里还是5支革命队伍的诞生之地,包括红军主力之一红四方面军;为新中国的成立,红安还曾牺牲14万英雄儿女。“红安现象”,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红安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和精神激励红安人民创造了这样令人惊叹的丰功伟绩呢?当8月12日上午,大家来到了红安,听当地人讲述着他们当年的革命故事时,心中的追问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
(参观李先念纪念馆)
来到李先念纪念馆,眼前是前国家主席李先念曾任湖北省委书记时的办公室复原状:房间不是很大,迎面靠墙的是一个高高的书架,书架前面是一张大的办公桌,桌腿上的漆皮已有脱落,除此之外,房间四周都是接待客人用的沙发,很多沙发套都有破洞,想来是用了多年的。从这间办公室令人感动的细节中,你能感受到红安人身上艰苦朴素的优秀传统。
走进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大家看到了一张张坚毅而年轻的脸庞,他们是在77年前的黄麻起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他们中的很多人当时只有20多岁。当年黄麻起义成功之后,成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建立了鄂豫边根据地。当时,全县人民拥军参军,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兄送弟、姐携妹去参加红军的动人情景。当时红安流传着这样一首名谣:“小小黄安(今红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的打仗,女的送饭。”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夫妻烈士、兄弟兄妹烈士,甚至全家烈士。在戴克敏全家遗像前,我们深深默哀。当年,戴克敏全家14人参加革命,11人壮烈牺牲、2人病故、只有一人幸存,真是“全家革命献忠骨,碧血丹心炳千秋”!
在红安,除了这些历史记载的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外,还有更多后人永远都无法知道他们名字的无名英雄。到新中国成立,红安为中国革命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其中登记在册的烈士仅有2.2万人,其余10多万都是默默无闻的革命群众。红安老根椐地牺牲的人太多了,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所以后来就改名叫红安。
博士生报告团成员黎灿兵参观完烈士纪念馆后说:“红安人民的牺牲精神太令我震撼了!没有他们在中国革命中的牺牲,就不可能有我们的今天啊!”报告团成员关娟则表示:“红安老一辈革命者有异常坚定的革命信念,为了这种信念,他们不惜牺牲一切。他们的这种信念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借鉴学习。”
正如朱德总司令的题词所说:“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14万红安人民为中国革命、为新中国的建立所做出的壮烈牺牲,我们更应该在新时代把红安老区精神发扬光大,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建设老区红安、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样14万红安烈士也能含笑九泉了。
红安革命老区新貌——现代化绿色农庄
红安县高桥镇庙咀湾村的周家冲水库畔的山坡上,40多间猪圈错落有致,猪圈中有很快就能出栏的大肥猪,也有长得正欢的小猪仔,戴国民农庄的女主人自豪地说:“投资一年多的时间,现在已经出栏360多头肥猪了,估计今年下来能出栏800到1000头呢!”
红安县高桥镇是前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的家乡,也是目前湖北省农庄经济呈现勃勃生机的地区。目前,高桥镇像戴国民农庄这样的庄园共有85个。
农庄经济于小农经济的区别在于,把土地使用权引入市场,发展市场农业,用工业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这在中国是一种全新的农村经营模式,是由封闭式的传统农业向开放式的农业公司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农村经营模式。
红安县宣传部张部长说:“红安农庄能够发展起来,还是得益于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念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人们思想解放了,胆子也大了,农庄才能发展起来。”
目前,红安农庄的投资者很多是像戴国民这样观念比较开放、脑子比较活的外出打工返乡农民,还有农科部门的技术人员。另外红安还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台商郑淑华女士在高桥镇庙咀片区的寨洼村和庙咀湾村投资了总面积300亩的农庄。目前主要是试种科技含量高的优质果木培育,叁期投资完成后将建成集观光旅游、优质果木和花卉苗木培育、老年人公寓叁位一体的绿色农庄。
(博士生报告团参观红安县高桥镇台商郑淑华农女士的农庄)
参观农庄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的发展观。
传统的小农经济中,人们一直认为农民只要勤劳、肯吃苦就行。但是,发展规模化经营的农庄经济要懂得科学的养殖种植技术,还要懂得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只有这样养的猪、种的水果怎样才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带来经济效益。
戴国民在经营农庄中就非常重视科学养殖,为了掌握养殖技术,戴国民订阅了500多元的科技报刊、书籍。
台商郑淑华女士农庄的技术员说:“我们培育的果木苗都是科技含量很高的杂交品种。”
红安县宣传部张部长介绍:“目前,红安县一共有近200个这样的农庄。县委县政府正在大力向农民普及科学种养殖知识,希望不断推广农庄经营模式,解决农村经济效益低、农民收入低的问题。”
农庄里大片的鱼塘、两公里长的葡萄架和一棵棵茁壮成长的优质果树苗,这是孕育无限生机的土地,这是希望的田野。相信现代化的绿色农庄能为革命老区红安的农村带来新的辉煌,相信老区人民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编辑 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