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新生研讨课 - 正文

无标题文档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新生研讨课系列报道之二

新生研讨课挑战传统教学观

●新闻中心记者 顾淑霞 通讯员 张文雪

图为:新生研讨课Person Writing的上课情景

如何上好新生研讨课?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名师们都表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生研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因此如何确立研讨的题目,让这些刚入大学校门且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着实让老师们费了一番脑筋。对这个中国本土从未有过的崭新的课程模式,显然传统的教法不适用于新生研讨课,教师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设计新的教学方法。

师生观:大鱼与小鱼

 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就要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 孙家广院士强调,清华的课堂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要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目标,而不应以学生记住多少知识为目的。新生研讨课在这一点上做出了很好的尝试。

 外语系副系主任刘世生教授形象地比喻说: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喂鱼者与鱼”的关系。学生是鱼,老师是喂鱼的人。而在新生研讨课中,老师与学生是“鱼与鱼”的关系,大家都是同一个池塘里的鱼,教师是大鱼,学生是小鱼,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共同前进。

 钱易院士也不只一次的强调:新生研讨课应是老师与学生共同来研讨,因此教师是课堂的“主持”者,而不是“讲授”者。当钱易院士在同学发言过程中插话时,“遭到”了学生的“抗议”。这种融洽的课堂氛围和同学们发言的积极性,让人领略到新生研讨课的魅力。

走进新生研讨课的课堂,亲身感受课堂氛围,你会觉得那更像是气氛轻松、融洽而又不失激烈的讨论会。敢于质疑老师的观点,大家彼此坦诚交流,针锋相对,旁听者也会忍不住想说上几句。在此刻,你也许会辨认不出谁是学生,谁是老师;你才会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 新生研讨课带来的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确,教授们除了自己精心设计选题外,对如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角,都花费了不少心思。谈到几十年来的教学体会,秦佑国教授认为最难的是如何真正了解学生。因此,老师们不仅仅是课堂的“导演”,也要成为其中的一名“演员”。

 孙家广院士设计的教学方式为:选择10个问题,学生自由组队任选一个问题进行思考,每周一次研讨,学生可随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讨论。在问题的选择上也花费了不少心思,强调选择那些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激发兴趣,但又没有完全解决的一些问题。为了增强大家的积极性和对科学的兴趣,孙老师有时会在开课前讲一些科学人物故事。他还经常强调:一个人的100个想法里面可能有99个是错误的,但是只要有一个正确,那就不得了。他还在课堂上带头“示弱”,主动提问,以此鼓励大家解放思想,敢问,敢想,敢质疑。在教学资源上,孙老师不但赠送了每个同学一本《算法导论》,而且还申请了固定的ftp站点,将电子资源随时上传,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利用。

刘世生教授坦言,教师与学生之间“鱼与鱼”的关系使教师无论备课还是主持课堂教学,都要比“喂鱼与鱼”的关系累得多。他说,传统课堂的讲义甚至可以用上一、两年不用换,而对于新生研讨课,教师每堂课的讲义都要重新准备,同时在课堂上还要认真听每一个学生的报告,参与学生的研讨,随时引导学生讨论。

 熊澄宇教授《认识电影》的新生研讨课一半时间用于在电影资料馆观看电影,另一半时间课堂讨论,尽可能在轻松的环境中交互、参与。

 王京教授谈到,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式。老师也不能固守于课前准备的教案,而是要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发言特点,并积极加入到讨论当中。他在授课过程中不断调整讨论的组织形式,进行了有主角发言和有主题无主角发言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给学生什么?

 学习知识,学会研究,经历认知,是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基本目标。对教师而言,如何使课堂效果最大化——哪怕是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举手提问,是每门新生研讨课的目标。课程进行中,令老师和学生欣喜的是,他们的收获不仅仅是这些。

 信息学院李衍达院士开设的《后基因组信息学》关注的是一个未来式的热点课题,提供的材料只有一本简单讲述课题任务、基本方法和设想的参考书。课程目的一是引发学生对前沿科学的兴趣;二是让学生感到现在的学习和这些前沿的研究密切相关;三是让学生知道科学有未知,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在他的课堂上,很多问题都没有准确的答案。他特别强调,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告诉学生都已解决的问题,而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一起经历认知,为学生敞开一片研究的广阔天空比学生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

 孙家广院士设计的新生研讨课要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练中闯、练中创”。他把16名学生分成8个小组,除第一堂课由他主讲外,其余课程由各个小组轮流主讲,而他只是担当“教练”的角色,对每个问题提供一个思路供大家参考,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在网上、图书馆查阅大量的资料。每次下午2点钟上课,3堂45分钟的课常常是连上下来同学们还在讨论,到了吃饭时间劝他们才肯走。如果我们每堂课都这么上,学生的创造性一定能发挥出来。”他说。

 “理工科课程人文地讲授”是秦佑国教授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他认为大学教育不能过分强调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而应该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以及改变思维方式。而“人文地讲授”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在他的课件中有大量抓人眼球的图片。这些涉及古今中外反映建筑与技术、建筑与材料、建筑与气候等的各样图片,都是他自己花费大量时间找出来并组织到一起的。为了找一张北京猿人的照片,他翻遍了所有专业的书籍没有找到,最后在《人类文明史》中才找到。

 在10周的时间里让学生成为半个青铜器专家,是彭林教授开设《青铜器研究初阶》新生研讨课的目标之一。如果各种类型的青铜器摆在你面前,你如何进行研究?学生们按照彭林教授的研讨题目主动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畅谈自己的想法。彭林教授还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结合实物鉴赏青铜器。结合不同时代青铜器的不同类型,他组织学生采访冶金学等科技专家,了解不同时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状况。在同学们的积极要求下,彭林教授还穿插讲授了古文字课程。“有了这两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在青铜器方面的修养可以称之为‘小专家’了”。他说。

 新闻学院李希光教授开设的“走在路上的叙事艺术”是最早开始上课的新生研讨课。他认为课堂重点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激发学生的智慧。他形象地比喻说,不能把学生大脑当成存储知识的硬盘,使学习的过程成为知识下载的过程,要改变教学与培养人相分裂的状况,教学中将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培养。

 ……

 在实践研究型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新生研讨课带来了一股新的空气,一种新的感觉。听每一位开课教师谈新生研讨课,都会感受到他们对传统教学观的解读和对新教学理念的建构。

(摄影 郭海军)

(编辑 魏磊)

2004年06月21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中心版权所有,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