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强化创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科技战略目标
我校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
●吴振宇 杨安临 刘沐
在国家尊重科学真理,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开放理念,打破学术封闭的总的科技方针引导下,我校以第15次科技工作讨论会为契机,经过全校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全校的科技工作又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我校创建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保证原创性基础研究为我校科技活动的主体内容
我校第15次科技工作讨论会的宗旨之一是完善激励原创性科研的机制,深化基础研究的层次,拓展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的研究领地。2003年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准193项,并获得11项杰出青年基金及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973”作为以国家战略目标为基础的规模基础性研究项目,是我校积极组织和重点争取的目标之一。2003年我校在精心组织协调的基础上,共有三个项目获得立项,这三个项目分别为网络中心吴建平教授任首席科学家的“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理论研究”、欧阳平凯教授任首席科学家的“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中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雒建斌教授任首席科学家的“高性能电子产物设计制造精微化、数字化新原理和新方法”。此外我校还参加了多项兄弟院校(所)主持的“973”项目。2003年我校卢强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973项目通过了验收,其中“数字电力系统”课题获得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我校高水平的科技论文数量继续保持高校领先的地位,2003年公布的2002年我校SCI收录的论文为1899篇,比上年度增长了33%,被EI收录的论文有2094篇,ISTP收录的论文有1144篇。
二、改变规模科研理念,用重点项目牵引科研规模发展
我校自2002年起取消了科研经费的引导机制,把注意力放在用重点项目来牵引科研规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03年科研经费超过10亿元。
2003年新立项70余项“863”项目,20余项科技攻关专项,签订了近200个海外科技合作项目,并与重点公司签订了近3亿元的科技合同。在“863”及科技攻关项目中,重点组织了像汽车系主持的“燃料电池城市整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物理系主持的“Bi系高温超导线材的实用化及其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系主持的“生物信息学网络”等重大项目,以这些龙头项目带动学科交叉的集成和发展,带动科研规模的提升和科研经费的增长。
三、重在积累,2003年又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
经广大科研人员多年努力,2003年我校又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其中康克军教授主持完成的“加速器辐射源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系列的研制及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精仪系褚福磊教授完成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理论与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电子系丁晓青教授等完成的“高性能东方文字文档智能全信息数字化系统”项目等七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核研院于文东教授等完成的“高放废液全分离流程萃取设备(核用离心萃取器)研究”项目等两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此外我校还获得部委省市级科技奖58项,其他各类专项奖134项。
2003年我校专利申请与获准的授权专利仍保持了往上增长的强势,共申请专利758项,比上年增长了30%,其中申请发明专利666项,比上年增长了39.6%;获准的授权专利501项,比上年增长了20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01项,比上年增长了271%。我校还获得了第八届中国发明专利金奖两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
四、整顿机构、落实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
2003年我校组织了工程与材料类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组织的评估。其中“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破坏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良好类实验室。在评估的基础上,启动了重点实验室整合和整顿工作,强化领导,集中相关学科的精华力量、拓展学科领域、整合科技资源、充实人员队伍、完善组织管理、突出“开放”和“共享”,使重点实验室成为相应学科领域创一流的突击队和支撑学科持续发展的平台。
此外认真组织了“水沙实验室”(依托水电系)、“破坏力学实验室”(依托力学系)、“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实验室”(依托工物系)、“普适计算实验室”(依托计算机系)和“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实验室”(依托化学系)申报国家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后两个已经获得教育部批准,使我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增加到13个。
五、提高科研应变能力,组织了国家急需的SARS科技攻关项目
2003年我国遭遇了SARS的突发性事件,面对国家的急需,4月21日,学校召开了防治“非典”科技攻关动员会,建立了抗“非典”科技攻关领导小组,安排了专项经费,并发出向全校征集防治“非典”攻关项目的通知。在不到20天时间里,收到10多个院系、8个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中心提出的课题78项,先期启动31项,其中12项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相关专项中立项。经过短期拼博,取得一批实质性研究成果。在生物医药方面,SARS病毒早诊基因芯片、SARS病毒蛋白质表达与合成、SARS疫苗研制等取得了阶段性重要突破。在工程技术方面,红外快速测温仪、医用垃圾焚烧炉、医用污水处理装置、免冲厕具、降温服等高技术产物应用在抗击“非典”第一线;SARS病毒传播模型的研究以及空气中病毒传播模型的研究也取得阶段成果。在软课题研究方面,危机应对新闻宣传等多项政策建议得到了政府重视和采纳。
六、人文社科科研有了新发展
200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申报,在全国100多家单位的竞争中,我校获得了38个项目中的两个,在全国高校排名与其他三所高校并列第3名。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2003年我校获立项资助17项,比去年增加3项,全国高校排名第8位。另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项目5项,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
2003年人文社科在SSCI、A&HCI、CSSCI等索引源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已上升到高校前十位。
七、规范管理、加强科研道德建设
2003年开展了学术道德自查,对个别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调查处理,形成了《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对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对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教师学术道德守则(试行)》、《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对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暂行办法(试行)》、《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重点实验室与公共条件平台建设管理委员会章程》等文件。
(编辑 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