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培养现代管理干部的最初探索
邵斌
1978年,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以后,懂得现代经济管理的干部就成了关键性的因素。1980年,当时的国务院机械工业部、纺织工业部和军委总后勤部等部门委托清华为他们培养在职的管理干部,选拔学员的条件是:大学理工科毕业,工作十年左右,在职的管理干部和后备的管理人员。学制为一年半。第一期1981年2月16日正式上课。学员98名。
根据当时改革开放的形势和学校办学条件,在教学上重点安排是:讲授现代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讲授公司管理、生产管理以及财会金融、对外贸易、经济法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实用知识;邀请国家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讲解当前国家各项有关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组织学员到有关公司和管理部门进行实习,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这些学员具有强烈的探寻新知识的渴望,也具有相当高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当教师讲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课程的时候,由于是第一次讲授,特别慎重。他们就鼓励老师大胆讲,不要有顾虑,说他们有分析批判能力,使老师得到了很大的安慰和鼓励。因此没有采取当时通行的讲一段批一段的讲法,而是较系统地、完整地进行讲授,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师也积累了讲授这些课程的经验,为以后给本科生讲课做了很好的准备,并在当时的讲课过程中,形成了一批讲义、教材。
这些学员学习上刻苦勤奋,治学严谨,生活上艰苦朴素,给当时的本科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多为公司的领导干部,年龄最大的已接近半百,仍像一个普通学生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并比一般学生做得更加出色。他们几乎没有什么节假日,不分日夜。他们的作业大都有较高的思想性和逻辑性,写得工整、清楚,数学推导也很规范,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在实习中,全班分组到上海、无锡、云南等地的工厂,有的为工厂进行总体运营分析,提出改革方案,有的为工厂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写出专题研究,并在工厂的干部会上作报告,普遍受到好评。不论在课堂上、运动场上,或是食堂里,他们都是遵守纪律的模范。在食堂排队,他们往往都是“后来者”,常吃冷饭剩菜。宿舍的卫生,从寝室、走廊到厕所,他们全包了。每天晚自习后打扫卫生,必定用拖布擦洗一遍。地面湿滑,好几个人摔了跤,于是他们就把拖鞋底下用刀刻上深深的沟纹,以防滑倒。
这些学生为本科同学树立良好的榜样,常常有本科同学跑到他们的宿舍请教问题,请他们到班上去座谈。从国家的改革开放到学员所在公司改革的情况;从社会上流行的各种思潮,到当时热烈讨论的青年人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要不要有“自我设计”;……座谈总是很热烈,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系里曾面向本科同学举办干研班学员学习情况的展览,把学员们的各种作业摆在展台上,让本科生观摩到这些老大哥们是怎样学习的,对这个新建系形成好学风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叁期学员毕业以后全部回到原单位,在公司的改革和发展中很快发挥了作用。他们多数先后担当起许多大中型公司的正副总经理、正副厂长、党委正副书记、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等职务,相当一部分人先后被选拔到国家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市长、厅局长、首长、副省长、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务院副部长、副主任,“感动中国”的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便是他们的优秀代表。朱镕基说,他在各地出差,经常有人向他走过来,尊呼他“朱院长,我是你的学生。”他感到很是欣喜。
为了解决这类管理干部研究班学员学历和学位问题,根据国家教委决定,1984年试办管理干部研究生班,1987年改为培养管理干部硕士生。直至1991年,吸收历届各类管理干部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并吸收国际上培养工商管理硕士的有益经验,清华始于1991年获准全国首批试办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招收首届惭叠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