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水木清华铸国魂(图文)
科技日报 2003年6月10日 本报记者 张超
1914年冬天,梁启超作名人演讲。他说: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这次演讲化作清华园里的一座石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便是清华的8字校训。
行走于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苍松翠柏将偌大的校园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小桥、流水、草坪和各色建筑点缀其间,让人不免流连。置身其间,全然没有了都市的喧哗与骚动,空气静谧而清新。身边不时有一二清华学生骑车而过,去赴和知识的约会。心中不免羡慕,做清华的学生真好,哪怕只一天——
清华史
工字厅是清华的代表建筑之一,它的主体是用一条游廊把前后两排房子联成一体,形成一个“工”字。如果说俄国圣彼得堡起源于一展帐篷,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的起源就是这工字厅。彼得大帝在帐篷里开拓了一座城市,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从工字厅开始,奋斗成中华名校。
240年前,乾隆圣驾君临,转道工字厅后厦,发现这里曾经山林变幻,环拢一泓清水,绿树点点,簇拥着古屋。这不禁让他想起晋朝诗人谢混的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于是,他抬起御笔,题写了“水木清华”4字。后来,道光皇帝把工字厅以西赐给四儿子咸丰,取名“近春园”,工字厅赐给了五儿子淳亲王。等咸丰做上皇帝,他便借用99年前乾隆爷的题词,把弟弟的工字厅命名为“清华园”。
工字厅西行1公里,是圆明园。1860年10月,英国驻华全权特使额尔金下令,焚毁圆明园所有庭苑,迫使清政府低头。浓烟飘向北京,仿佛黑云压城,看起来就像持续很长时间的日全蚀。大火一直烧过近春园,却在接近清华园时,渐渐熄灭。因此,清华园躲过一劫,依然是乾隆笔下的“水木清华”。
后来,洋人们又来了,而且是“八国联军”。这一年是庚子年,战败赔偿便叫“庚子赔款”。正是这笔屈辱的赔款,造就了后来的清华。美国人把相当于现在2亿美元的赔款退还中国,要清朝外交部设立“留美培训学校”。
1909年夏天,清朝外交部在这里设置“游美学务处”,向美国派遣留学生。就在这年深秋,47位少年远渡重洋。后来呢,工字厅扩展成赫赫有名的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当清华学堂带着浓郁的德国古典风格,在工字厅西边落成,清朝军机大臣那桐为之手书匾额。
1911年4月29日,学堂里传来第一阵读书声,清华从此发端。按照美国方式,清华校庆安排在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1911年12月25日,清华学堂落成后第8个月,隆裕太后宣布溥仪皇帝退位。为了消灭帝制时代留给清华的遗迹,清华学堂改称“清华学校”,办学方针依然照搬美国。
1913年冬天,周诒春升任清华校长,引领清华横空出世。周诒春无法满足在工字厅周边老老实实办留美预备学校,他想的是办大学。于是,他在清华园大兴土木。清华四大建筑:大图书馆、科学馆、大礼堂和体育馆先后落成。四大建筑高大而豪华,80多年前,几乎没有同类建筑可以与之相提并论。1922年春天,中国驻丹麦公使曹云祥继任校长。1925年,曹云祥宣布组建“大学部”,招收清华历史上第一批大学本科生。他要求大学部创建中文系、社会学系、政治系、物理系,为清华升格正式大学,打好地基。
1928年夏天,北伐军金戈铁马,逼近北京,瓦解了张作霖的军政府。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选中他在北大时期的学生罗家伦,要他迅速北上,加速推行清华改制,建立“国立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走进陌生的清华园,罗家伦正赶上暑假招生,他便在招生启事上大笔一挥,写上了“男女兼收”。于是,清华辟出古月堂为女生宿舍,迎来了清华史上第一批女学生。1928年秋天,罗家伦宣布,清华学校从此升格为“国立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罗家伦离开清华。从1931年春天开始,清华校长走马灯一样换了一届又一届,直到梅贻琦教授从美国回来,驱赶校长风波才告一段落。1931年冬天,罗家伦留下的图书馆扩建工程宣告结束,清华之树的浇灌却完全转入梅贻琦校长的掌控之下。从此,清华完善而强大。
1937年抗战爆发,清华举校南迁湖南长沙,与北大、南开联合成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因战事所迫,又迁往昆明,于同年5月开学,定名为西南联大,有学生3000人,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高等学校。联大学生宿舍全部是借来的,由于人多房少,就连盐商仓库也用来当宿舍。梅贻琦曾说,大学之“大”不在有无高楼,而在于有无大师。西南联大恰恰没有“大楼”,却是清华90年中人才出炉率最高的时期,其中成绩最为辉煌的是“联大物理系四杰”———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朱光亚。
抗战胜利后,1946年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迁回北平原址复校。当1948年12月清华园解放时,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是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农五个学院,共有26个学系,23个研究所的综合性大学。1952年6月,由于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的文、理、法、农学科均被调出,成为多科性工科大学。“文革”之后,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经过拨乱反正、恢复整顿,逐步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至今,清华已身处中国高校之颠。九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使清华由一棵青青小苗成长为参天巨树,在广袤的土地上投下她的余荫。
清华魂
在林林总总的大学中,几乎每一所大学都能非常明确地告诉你:它具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特色和成绩,但只有一部分的大学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这种大学精神是难以言说的,但又是具体可触的。它能将具有不同思想、文化、专业背景的知识分子凝聚在一个目标下,在大学遭遇艰难曲折时升华为一种顽强的亲和力和奋斗力。在这样的大学受过教育的人,会长久地怀念它。在这类学校中,清华可以说是较为突出的一所。海内外凡是清华人足迹所到之处,都建有“清华同学(校友)会”。这是没有一个大学可同清华相比的。中国大陆和台湾在政治上两相对峙,但在海外所有的同学会都是两岸清华共居一个组织。在同学会中尽管大学的政治、思想、观念有所不同,但仍然可以和睦相处。什么原因?就是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把他们联在一起,这就是“清华精神”。
大学精神不是人为设定的,它是介乎于理性与情感之间的一个范畴。一般来说,一所大学的“精神”同这所大学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有密切关联。大学精神需要一个较长的办学历史才能养成,它属于传统的一部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政治制度的更替或者毁灭性灾难的降临都只能改变它的形态和部分内涵,而不能把它从根本上摧毁。大学精神是传统中最宝贵的部分,是大学抗打击和求发展的生命力的底蕴所在,对于稳定大学的风格和水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914年冬天,梁启超作名人演讲,他用《周易》对乾坤2卦的卦词,激励清华发愤图强。他说: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这次演讲化作清华园里一座石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便是清华的8字校训。可以说,这八个字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清华师生的精神风貌。
所谓“清华精神”至少具有以下叁个特点。
一是耻不如人。“明耻”是清华精神的重要表征:耻中国科技与文明不如西方发达国家;耻清华不如西方的一流大学;耻清华某些方面不如国内兄弟院校;耻本学科水准不如校内先进学科;耻个人学习或科研不如其他同班同学或教研室出国人。“知耻而后勇”。清华人的耻辱感是民族耻辱感与个人耻辱感的综合,不同于西方基督教的纯个人罪感。它显得更加博大,也更加充实。
第二是讲究科学。清华改大是在“科学与玄学”论战之后,科学优势上扬。清华国学院一建立,主任吴宓就宣称本院与其它大学不同处在于重视“科学方法”,四大导师梁、王、陈、赵及吴宓、李济的研究成果证明此言不虚。梅贻琦到任后,办校重自由,更重“科学家的眼光和态度”,强调理性和纪律,主张一切以事实为出发点。这一点,构成清华与北大办学的风格不同,其原因除上面提到的社会因素外,还同梅贻琦在美受的理工科教育背景有关。这种科学精神不仅贯彻于理工科建设而且旁及人文学科。冯友兰说清华文科的共同风格是追求“所以然”、“比较有科学精神”。解放后,清华校长明确提出继承发扬严谨、科学的传统,并且在广度和深度上大大超越从前。蒋南翔在五八年大跃进、文革中多次坚持实事求是,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对整个清华的干部、教师队伍有深刻影响,对发展清华的科学传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叁是重视实干。早在20世纪30年代,朱自清先生就说“清华的精神是实干”。清华大礼堂前立着20级校友赠送的日晷,上书“行胜于言”,如果再加上韩愈的话:“行成于思”,便可以很好地概括清华“实干”的特点。西方近代大学精神与此相反,强调大学精神在“思”,不在“行”,但进入二十世纪,西方的大学也在变,变得更加重视“实用”。全国解放后,清华被改造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实干”的传统进一步充实了工科的操作型特点。每一重大决定作出,必有细密的操作程序和系统,保证决定能够获得实现。从培养计划、科研战略到校园管理皆如此。
清华人
清华的历史“是反映中国近代学术逐渐走向独立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留下了众多我们所熟知的名字。正是靠着这些人的努力,才铸就了清华今天的辉煌。
1926年,清华国学院主任吴宓腾出手来,创办中文系,兼系主任。吴宓清楚地知道,同在他掌控之中的国学院和中文系,一个大师显赫,一个声名微弱,彼此星月悬殊。不过,他还是聘用28岁的朱自清为教授,造就了一颗明星。1927年仲夏,清华园平静如初,但中国社会却因国共分裂而血雨腥风。朱自清乱世于心,当他徘徊到工字厅后厦荷塘,瞥见月光下婀娜的荷花,写下了那篇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荷塘月色》。
那个年代,爱情依然缠绵。清华图书馆西文阅览室东北靠近借书台的长桌一端,一幢爱情正在演义,缠绵中还生产出中国戏剧史上一部伟大作品。爱情的男主人公是研究生曹禺,那部伟大作品便是旷世杰作《雷雨》,它使曹禺一下子超越了欧阳予倩、田汉、丁西林、洪深、李健吾以及这之前一切套用和翻版西方话剧的老一代剧作家。1933年夏天,京郊硝烟渐退,气氛日趋缓和,第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话剧剧本《雷雨》在清华园诞生。1935年,《雷雨》在天津日本租界首演,一直演到今天。
1932年,杨绛放弃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奖学金,考取清华外文系研究生。这一舍一去,注定了一个姻缘。在外文系,杨绛结识了3年级本科生钱钟书。这位一辈子恃才凌傲的大才子竟与杨绛一见如故,隔叁差五约她写诗,还把相思情比作蛇入深草,蜿蜒动荡却捉摸不定。一二·九学潮前夕,钱钟书带着从清华肄业伴读的杨绛,告别动荡不安的祖国,去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他们乘船离国的一段,化作《围城》开篇的一章。
清华问世于1911年,当时的校长唐国安举荐在外务部供职的侄子唐彝,让他来清华教英文。唐彝后来作了清华庶务长,把校园治理得井井有条。1923年,唐彝也推荐自己的侄子唐贯方来清华,唐贯方便在清华图书馆里干了70多年。唐家祖孙3代,敬业以求,全部终老清华。像这样的上阵父子兵,清华史上比比皆是。父子同爱清华,最早的还有国学院导师梁启超和建筑系主任梁思成。同为佳话的还有大美学家邓以蛰和核武器专家邓稼先。与邓家比邻而居的是,大数学家杨武之和大物理学家杨振宁。邓稼先和杨振宁的友谊感人至深。此外,还有大哲学家冯友兰和作家冯钟璞。他们都曾把好梦寄放在清华。
清华聚集了众多的理科教育家,他们培养了王淦昌、钱叁强、华罗庚、陈省身、顾毓琇、钱伟长、王竹溪、林家翘、王大珩、段学复、唐敖庆、周光召、丁石荪、何祚庥等众多杰出科学家。清华还曾培养出“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闻一多、吴宓、吴晗、马寅初、夏鼐、费孝通、陈岱孙、王力、季羡林、金岳霖、胡乔木、于光远、钱端升、梅汝敖、王铁崖等驰名中外的人文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法学家,乔冠华、章汉夫、章文晋等外交家,黄自、洪深、英若成等音乐戏剧家,并造就了着名的教育家梅贻琦、蒋南翔等。正如清华同学所说的那样,“今天我为母校而自豪,明天母校为我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