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建筑专家呼吁反思也要讲科学
中国建设报 2003年05月29日
厂础搁厂病毒像一个邪恶的幽灵,游荡在城市的上空,出其不意地对人类辛苦创建的文明给予打击,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有识之士都做出反应,以弥补前进中的疏漏,回击厂础搁厂并预防将来可能出现的类似情况,建筑行业当然也不例外。
厂础搁厂的侵袭又一次证明了很早以前哲学家们就提出的一个观点:恶势力对社会进步的推动———非典在给我们带来伤害的同时,也势必会推动我们的生活向着更健康、更合理
的方向迈进。
这是乐观积极的想法,研究建筑如何防范病毒应该是持久的,而且防范对象也不仅止于“非典”。噩梦醒来时,我们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多层面地关注我们的生存健康呢?如果仅仅是反思,那么这样的反思具备何种价值?有关专家就此提出的一些看法值得思考。
吴良镛:反思的结论不全对
国家勘察设计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说:“‘非典 ’的肆虐会挑战一些我们建筑界早已成定论的东西,它造成的伤害说明我们的制度和体系、包括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城市配套建设以及住宅建设甚至所用的设备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估计等‘非典’稍微过去一些之后,学术界会组织进行一些讨论,作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之后,才能把有些东西进行改进。” 吴良镛认为,对于“非典”引出的问题,目前大家所做的工作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个叫这么做,那个叫那么做,有些技术性的问题很清楚,就卫生部门来说,有很多医院都是50年代建设的,设备的改进与医院建设标准与现在人们的就医需求发展不同步,就需要改进了;住宅楼的密度恐怕也需要进行更科学的规范,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就有教授就建筑 通风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整改意见,就比较客观。吴老认为,还有些反思性的意见未必就是正确的,比如说在唐山地震的时候,吴老是作为第一拨专家去考察的,做了不少调查研究,也写了不少文章,还出了书,在那场地震中,在同一处地方的两幢楼,完全一样的设计、完全一样的体积,一个倒了,一个没倒,你短期内就不能妄下定论说这是怎么回事。此次对于建筑的反思也不都是对的,没有调查,有些东西就靠不住。
吴良镛说,“非典”使我们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可以坏事变好事,当然也不能说一下什么都不对了,我们要做一定限度的改革。现在全世界都在从这次“非典”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我们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会有一系列的改革,这是必然的,不会仅止于反思。 吴良镛说:“我记得唐山地震时有个凤凰山公园,在那场灾难中对人们起到了很好的庇护作用,后来北京学习这方面的经验,增加了很多绿地,但最后这些绿地又都逐渐被开发商给开发没了……”言语间似乎有些说不出的无奈与萧索。
赵冠谦:反思停留在感性层面
国家勘察设计大师、国家住宅居住环境工程中心总建筑师赵冠谦认为,“非典”的袭击是场灾难,而且牵涉的面比较广,但人们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对以后建筑业的发展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赵冠谦说,由于现在疫情来到的时间还比较短,大家在各个层面谈的可能都还是感性认识,没有具体的分析数据。比如大家提到的塔楼凹口,容易形成一种风闸效应,可是究竟开多大多深的凹口才是科学合理的,单凭感觉是估计不出来的,还需要作具体的分析研究,媒体也还需要深入具体的报道。
开彦:健康不是高标房专利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原总建筑师开彦否认了建筑业对“非典”只是短期反思的猜想,他认为:此次“ 非典”事件对建筑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促使我们从建筑规范到具体操作层面,改变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而且“有些东西是肯定会变的”。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而不单单是有钱人享受;不能说只有中高档的住宅要考虑健康的问题,而是所有的住宅对此都应该重点考虑。这次是“非典”来袭,那么下一次呢?“非典” 的来袭足以让人们警醒,转而关注住宅的健康情况。
他说,“非典”来袭使得健康住宅又受到大家的重视,销售普遍看好。其实人和住宅的关系是很紧密的,香港淘大花园事件就很能说明问题,住宅就应该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建设,所以我们搞建筑就要思考,从政策、标准、规范的制定到设备、材料的选取,都应该是有利于人的健康,特别是设计。
开彦介绍说,建设部已经就健康住宅和健康小城镇的问题进行研究,房地产住宅行业将推行健康住宅标准。所谓健康住宅标准,就是把影响人们居住条件的生理、心理因素量化,达到健康环保目标,即从规划、设计到住宅内的空气质量、装饰材料的选取,都应该是健康的,并非只是某些开发商的概念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