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非典时期的典型清华精神
人民网 2003年5月19日
五月的紫荆、丁香,如期绽放;垂柳,轻轻地在荷塘之畔曼舞。
清华园的阳光,没有因厂础搁厂的不期而至而黯淡,这里的风依旧很清,这里的春依旧盎然,这里的书香依然如故。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精神之谓也。精神是大学传统中最宝贵的部分,国难则是考验大学精神最重要的时刻之一。
徐葆耕教授曾言,“几乎每一所大学都能非常明确地告诉你:它具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特色和成绩,但只有一部分的大学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这种大学精神是难以言说的,但又是具体可触的。它能将具有不同思想、文化、专业背景的知识分子凝聚在一个目标下,在大学遭遇艰难曲折时升华为一种顽强的亲和力和奋斗力。在这样的大学受过教育的人,会长久地怀念它。这类学校中,清华可以说是较为突出的一所。”
什么是清华精神?它不是某一位校长拍拍大脑、大笔一挥的“灵感”,而是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长期撞击,是一代又一代学子智慧和劳动共同作用的结晶,在种种磨难、艰难和险阻中,它得到凝炼,并不断升华。
非典时期,清华园迎来了一个特别而令人难忘的春天,清华精神也得到了一次新的洗礼和升华。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在众多的校训中,尤其喜欢清华的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一种价值理念,更是一种品质修养,它鼓励和鞭策着一代又一代清华学子不断成长。
自强不息是一种进取的精神,厚德载物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和融宽厚。当非典肆虐于京城,当流言四处流窜,当人们谈“非”色变、草木皆兵,清华园内没有过多的惊慌,没有过多的逃避,也没有过多的无所事事。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大家保持着一份乐观、镇定、积极的心境。草地上、长廊里、石桌旁、荷塘边、自习室、图书馆,飘着阵阵书香;蓝球、羽毛球、排球、网球、毯球、风筝、飞盘,在空中相映成趣;相声、小品、小提琴、古筝、掌声、笑声,成为园子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清华学生自己的学生网站“学生清华”上,同学们写道,“人心齐,泰山移!积极配合学校的措施!清华园是我们美丽的家园!”
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容而坚定地保证,“请所有的家长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胜利必然属于我们!”
国难当头,挺身而出
闻一多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朱自清一身正气,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从小事做起,心怀天下”,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有清华学生的身影和努力。岁月流逝,时空变换,不变的是他们的忠贞和顽强。
非典期间,清华学子深知:在困难面前,最值得恐惧的首先是恐惧本身;保护好自己,也就是保护好他人。除了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预防和保护措施外,大部分同学积极而踊跃地投身到了各项防治&辩耻辞迟;非典&辩耻辞迟;的志愿者服务当中去,在全校的各个角落飘洒爱心的芬芳。
此外,千只纸鹤,向抗战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表达了最朴实的问候与祝福;慰问信和锦旗,向非典时期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祝愿;时常地,平安的话语和对于非典的各种知识及预防措施,通过电话、网络等传达到远方的亲人和朋友那里--清华学子与全国人民一起携手共度难关。
非典来了,但绝大部分清华学子没有退缩,闻一多先生塑像旁他的亲笔题词永远地激烈着每一个清华人:“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行胜于言
梅贻琦校长曾对清华同学致辞说,“我只希望大家能有勇气去做一个最平凡的人,不要追求轰轰烈烈……”。30年代,朱自清把清华精神归结为“实干”二字。九十二年来,以治学严谨、学风浓郁着称的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以“行胜于言”四个字,濡染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
非典时期,清华园没有过多的恐慌,也没有过多的张扬,而是平静而认真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以实际行动,抗击非典。
日常作战——每日,学校均对180个公共教室的15400个座位逐一清洗、消毒,对35栋学生宿舍楼彻底清扫、消毒;后勤物流配送中心的工作人员连续奋战,保证校内各类物资的充足;上千名志愿者工作在校园各个角度的不同岗位上;
阳光课堂——露天课堂上,专家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非典”,大家以当年“西南联大”精神为动力,开展各种学术科技活动,在校园内营造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
在灿烂的阳光下——健美操、中华太极、校园吉尼斯大赛……丰富多彩的室外文体活动,引领大学生健康生活;
行动就是希望——“真正战胜厂础搁厂病毒要靠科技”,目前,防治“非典”科技攻关已全面展开,全校师生积极行动,投身到抗击“非典”的科技攻关当中,为打赢防治“非典”的攻坚战做出清华人应有的贡献。“厂础搁厂病毒生物芯片检测临床试验”等项目正式启动。……
“当我们很老很老的时候,那时我们会回忆起在清华的岁月里有这么一个阳光灿烂的春天,有口罩、香皂、消毒、隔离、阴影,有笑声,还有清华的深沉冷智和同学们的忙碌稳健。”
什么是清华精神?清华精神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是“行胜于言”的校风,是“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是“实干”(朱自清)、“清新俊逸”(季羡林)、“耻不如人”(徐葆耕)、“追求完美”(朱镕基),是“割舍不断清华情”(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是非典时期的一句简单但坚决的“支持学校,共度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