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非典报道要透明也要平衡
科学时报 2003-05-21
4月下旬,政府力主SARS信息透明,相关报道在各类媒体大量出现。很多人认为这是尊重公众知情权的良好体现,深感欣慰,倍加赞誉;同时有人觉得负面信息输送过多,也会造成人们的焦虑情绪,呼吁“报道适度”。
对此,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建明提出,大众媒体上的信息分布,应能如实反映社会状况。“SARS报道,既要信息透明,又要信息平衡。”
信息过剩会导致“消化不良”
刘建明认为,媒体的SARS报道无疑“应当肯定,功不可没”。正是媒体的干预和披露,使许多重大社会问题免予酿成滔天大祸。
“但是,任何报道一旦过多过滥,失去平衡,其效果又应另当别论,”他说,4月下旬以来,说 真话、报真情一开清明政风,群众获得前所未有的知情权,有了一种洞悉真情的放心感,感到无比痛快。但时间一长,报纸、广播、电视台仍然这样“争分夺秒”,人们难免感到SARS就是一切,已经成为生活的主流,甚至产生“肆虐到无法抵御”的错觉。
刘建明指出,人们接受信息都有一定限度,像吃饭一样,“超过了胃的容量,就会消化不良”。大众传媒报道的SARS 信息,一旦超过了人们接受信息的负荷,超量部分就变成冗余信息,信息事实上成为噪音,信息污染随之出现。
报道应讲“平衡律”
刘建明说,维护国民的知情权需要以维护信息传播的“平衡律”为前提。
他从传播理论出发阐明这一平衡规律:“必须看到,大众媒体上的信息是社会生态的反映,与社会真实状况同步映衬。生活中有什么,媒体上就有什么,两者构成‘原形’和‘镜像’的关系。”
他说,SARS病毒猖獗,传染性很强,在一个时期,对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集中报道,传达政府的部署,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是非常必要的。但人们对这一问题有了足够的认识后,恢复信息平衡以反映生活的全面状况,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总之,除了SARS,人们还需了解城市、农村的其它生活,世界范围内的其它变化。大众媒体应全面反映社会发展,提供比例适度的各种动态,形成信息平衡的拟态环境,帮助人们切实把握生活的全部内容和节奏,妥善安排每天的工作、购物、休闲等各种活动。
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报道量的集中度
刘建明指出,战胜SARS靠科学,报道人类征服SARS也要靠科学。传媒反映和指导人类战胜SARS的使命,要求它及时、准确地传递人们最想知道的信息。SARS报道本身也要根据情况发展,随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防范重点的转移逐步调整方针,提供质量上乘的信息。
他说,SARS的侵袭和一切信息突现一样,是一个变动的过程,这应在报道安排上得到体现:初期应即时发布其病状及严重性;随后,应报道SARS的传染渠道和传播方式、政府采取的应急措施、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战胜疾病的事迹;发展到现在,尤其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报道量的集中度。
刘建明强调,相比于信息量,信息的“质”更加重要。这种“质”表现为满足人们需要的信息的精确性和效用性。以SARS报道为例,传染源、预防原理、当前措施等“核心信息”,比大量重复的表态式信息,更能满足人们的知晓欲。
他认为,媒体应圈定如下信息源:每天发布政府公告公布疫情,报道新感染者在哪里出现,让人们远离危险区,推荐科学的医治方法,表彰医务人员抢救生命的崇高美德。与此同时,其他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也应在传媒信息总量中获得相应的权重。
(□本报记者 刘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