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发表重要讲话
教育部在我校举行高校防治非典科技攻关视频汇报会
5月29日上午,以我校为主会场的高校防治非典科技攻关视频汇报会在主楼接待厅举行,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等有关部门的领导通过视频听取了全国11所高校非典科技攻关研究进展情况汇报,并分别从国家非典科技攻关组工作总体情况介绍、下一步工作重点、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对高校防治SARS科技攻关提出几点意见以及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几点希望等方面发表了重要讲话。
徐冠华部长在听取汇报后指出,目前非典科技攻关组明确要突出解决3个问题,第一,要尽快认识SARS流行规律和传播机制,提出切断传染途径的有效措施和方法;第二,科学总结和提出指导性治疗方案,开发治愈性有效手段就药物,切实提高治愈率;第三,组织防治攻关,提高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能力,加大对地方科技攻关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力度,扩展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本着这一原则,目前科技部已经启动了98项科技攻关项目,落实了1亿2千万科技经费,一些科研工作已经取得了突破,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到医疗第一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这同时,科技攻关组始终得到了教育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同时,教育部积极组织高校攻关,北京大学、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都取得了重大成果,为防治非典科技攻关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非典疫情已经初步得到了有效控制,科技工作要适应当前的需要,明确下一段的工作思路。他说,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是工作重心由应急部署、全面启动转移到协调疏导、重点突破上,由短期的应急转移到增强其科研和公共卫生科研能力的建设上。现在要加大对重大课题的研究力度,要实现重点突破。
第一,追本溯源。查明SARS病源的来源,确定SARS病源和人和动物的关系,服务于疫病的有效控制。第二,研究确定SARS的传播和变异规律,查出易感人群,切断病源的传播途径。第三,研究SARS病源的致病机理,研制疫苗和治疗药品,进一步加强病源微生物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以及动物模型的建立工作,尽快提高疫苗和药物研发的能力和水平,尽快形成研究技术平台。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诊断试剂的研究工作。第四,系统开展病源微生物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建立数据库和标准库,加强研究设施的完善和建设,强化研发能力的建设。他相信在各个部门的协作努力下,SARS科技攻关工作一定会取得重大突破。
他强调,高校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文环境,以及各种学科交叉综合这一大的格局,有利于激发创新思想。大跨度的学科交叉、渗透,和数量巨大,源源不断脱颖而出的人才,使得高校在探索性较强的基础科学,前沿高技术研究,等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校的科技队伍建设迅速发展,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创新能力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在我国的科技事业当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另外,高校的作用还表现在促进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实践已经证明,富有创新意识和活力的研究型大学,往往是新知识凝聚的载体和创新人才聚集的地方,能够促进新产业的诞生,并且能够通过孵化培养科技型的小公司,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从国外的情况来看,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高技术产业,都是依托著名的高校和相对的研究机构。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和高校教育的结合,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他表示,科技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高校的科技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使高校蕴藏的巨大的创新潜力得以发挥,为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高校的作用做出新的贡献。
对于高校防治SARS科技攻关工作,他表示,听了汇报后感到高校的科技潜力巨大,希望进一步发挥高校的作用,在教育部对现在高校研究成果进行初步总结的基础上,选出创新性强、亟需和与目前已有的项目不重复的项目尽快报到科技攻关组,经过教育部和科技攻关组两层筛选,尽快形成一批由国家重点支持的新的项目来加强防治SARS科技攻关工作。
他希望在下一步工作中,进行防治SARS工作的同志们能够充分认识到防治SARS科技攻关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克服急躁情绪。他说,科学研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一是靠积累,二是靠创造。有了比较好的积累,才比较容易攀登新的台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医学和卫生方面欠帐比较多,基础设施和设备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有长期努力的准备。如果对这些重大的研究,希望一二个月就拿出可以应用的成果是不切合实际的。如果要更好地为一线服务,就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在这方面要引起高度重视。同时,要进一步树立为医疗第一线服务的思想。科研工作者要转变观念,要加强科研人员和医务人员的结合。一定要注重资料数据的保存,要充分发挥现有资料在今后研究中的作用,同时要防止病毒流散出去。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主持会议。我校龚克副校长代表学校就我校在非典科技攻关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校党委书记陈希、校长顾秉林、有关专家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约50人出席了汇报会。 (新闻中心记者 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