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坦然面对“非典”的玉泉医院白衣战士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玉泉医院抗击“非典”纪实之一
● 新闻中心记者 周襄楠 通讯员 王新京
截止到6月3日零时,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玉泉医院(402医院)已经累计收治非典患者121例,排除诊断16例,治愈69例,死亡4例,转出22例,现有10例病人正在康复中——作为首批北京市收治非典型肺炎定点医院之一,402医院从4月16日接到命令起,只用了6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腾空病房、病房楼改造以及进驻、收治非典患者的全部准备工作。在由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医学院左焕琮教授为首的玉泉医院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指挥部的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在抗击非典这场攻坚战中,他们凭着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怕牺牲、冲锋在前,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白衣天使的爱的凯歌。
零感染的功臣
从4月22日非典病房正式投入运转到现在,玉泉医院真正做到了医护人员的“零感染”。这里不能不提感染科主任、医院团委书记王建斌,从隔离制度的制定到防护用品的使用,再到现场排查感染隐患等每一项防护的措施,他为这个不平凡的纪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接到收治非典病人的任务,他就和同事们在短短的时间内研究制定了医务人员培训制度、SARS病房消毒隔离制度、SARS病房消毒隔离督察制度、SARS病房医务人员纪律守则4项制度,还制定了4项技术性建议要点和8个技术流程。
|
第一批医护人员休养归来,在医院门前合影留念。 |
核实防护用品的种类,检查防护用品的质量,制定医护人员进出病区流程图,请教专家增加了出污染区消毒剂的喷洒,提出半污染区的清理口腔、鼻腔、漱口的措施,落实医院办公楼、家属院、医院环境定期预防性消毒措施,联系污物回收等等,以上所有这些也都是王建斌和同事们在短短几天内完成的。
病房里有了病人,他的工作更忙了,他和科里的同志每天到病区现场办公,如消毒剂浓度如何配置,复用的口罩、帽子的消毒,病人排泄物的消毒等大量烦琐的问题,他都要一一解决。5月6日,他带着强烈的使命感正式进住病区,深入污染区、半污染区督察,对卫生员、氧气工、保洁员工作进行实地监督,及时发现解决了许多问题,如空气消毒过多依赖紫外线灯,化学喷雾消毒应用较少,X光片、化验单出污染区缺乏有效的消毒方式等等,他一一提出改进措施,使病区内的防污染工作一点一滴落在实处。所有这些,他只牢记一句话:工作不分你我,从不推辞。
从医院承担定点医院任务至今,他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当医护人员手捧鲜花,带着微笑,走出病区时,回首当初那紧张的氛围、恐慌的心理,很多医护人员从心底里由衷地说:正是由于在他的带领下,科学、严谨地制定了那么多的规章制度,正是由于他出色地兢兢业业地工作,使医院至今为止坚守着“零”感染这块阵地。
医院流行厂础搁厂头
“中华儿女多壮志,不爱红装爱武装”,随着非典在北京的蔓延,这些曾经秀发披肩的白衣天使们纷纷剪下长发准备上战场。一头短发轻装上阵——“厂础搁厂头”同样让她们妩媚动人。
在茫茫的夜色中,身材娇小的蒋湘云一手推着沉重的氧气瓶,一手拉着长长的平车护送着病人;患有甲亢的刘凤军、性情柔弱的刘丽华,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为故去的病人擦拭身体;平时细声细语地丁淑青,扛起药箱宛然像一个壮小伙……
在即将进入非典第一线的一刻,由于连续的搬家、加班、培训导致的紧张劳累,护士曹艳君的阑尾炎发作了,急得直哭,经过短时间的休息、输液,疼痛有所缓解,她带着口服药上了第一线。
护士孙力在进入病房的第二天,嗓子沙哑,说不出话,一查,白细胞减少,领导考虑让她退出一线,她坚决不下一线,急得一夜没睡,第二天复查血象,在她的再三的要求下,终于还是留在了一线。
非典三组的两位护士长魏莉、马文格在短短的时间里,带领娘子军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补充了大量的必备药品,全部重新整理了13名病人的医嘱,及时对病重的4名病人进行了重点观察、护理和心理治疗。在接班后的前2~3天里平均每位护士每天在污染区、半污染区连续工作时间达10个小时。下班时她们厚重的防护服已经全部湿透,长时间的紫外线消毒灯的照射让她们眼圈红肿、脱发,但她们仍坚守在岗位上,一天又一天。
我是主任
放射影像科在非典病区的5楼,5楼的施工开始得最晚,当4月25日医院改建的工程尚未完全完工的时候,影像科就开始了工作。而影像科的主任,夏阳,无论什么事情都是冲在最前面,他说:“影像科的人都是好样的,在这关键时刻,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也许我有一百个理由把自己往后面排,但是有唯一的理由我必须第一个上去——我是主任!”
推着一吨半的移动X光机,要去每个患者的床边去照相,每一个患者两三天就要复查一次,照相时还要搬动患者的身体——影像科的大夫们和非典患者的接触可以说是最多的。穿上三层防护服,带上三层手套,以前极简单的事情变得几乎难以进行,如果在平时,一个人一天照30个X光片绝对没问题,可是现在,两个人照10张就得用三四个小时。在这样的条件下,从4月25日到5月7日,他们一共为非典病人在床边照X光片188人次。
在病房里,每当患者冲着拍X光片的大夫咳嗽一声,他们的心就为之一紧,但出于对患者人格的尊重,又不能做任何躲避的动作。最初的几天,他们的护目镜结雾严重,在病房里找电源和对准X线机的光标得摘下护目镜。记得有一天,夏阳给几个非典患者照相(她们是外院被感染的医务人员),一进屋,她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快带上眼镜!”夏阳说:“我找不到电源插座。”她们说:“我们帮你找。”
有两次虚惊夏阳记得最清楚。
第一天是最为劳累的一天,从隔离区出来,迷迷糊糊倒在床上,一摸脉搏竟然是每分钟97次,吓得赶紧去找温度计,一量体温还好,正常,从那以后好几天脉搏都是每分钟90多次,直到身体逐渐适应了前所未有的高强度劳动。
还有一次,刚刚完成工作,夏阳在非典四区的缓冲区脱最外层防护服,刚一摘下护目镜,旁边的人在脱最外层鞋套时把一滴污水溅到了他的眼睛里,当时一惊,心想:这下可坏了!出来后的几天里他一直在想这件事:“到底说还是不说?说吧,不可能因为这事就把我隔离,只能引起同事的担忧;不说吧,万一得病,就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同事们就得倒下一片,谁能负起这个责任?”犹豫再三,还是没说,但也着实紧张了几天。
有一天,一位护士在为他消毒的时候,娓娓劝说他:“……你要想想你的家人,不为你自己,也得为你的爱人、你的孩子着想。咱们首批进来的六十个人是一个整体,没有个人行为,一个人倒下,就得倒下好多……”听到这,夏阳禁不住热泪盈眶。
非典一线伉俪情深
骨科主任吕原把9岁的女儿放在奶奶家里,与妻子高玲玲共同来到了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成为非典三组的一员。他最先进入病房,熟悉环境,了解病情,并多次主动要求承担夜班。
在进驻病房的第二天夜里,一个重症病人需要上呼吸机,两个要办理转院手续,此时全科8名大夫中有4个上、下夜班,2名主任白天抢救病人已经疲惫不堪,吕原主动站出来说:“让我去病房!”而他的爱人高玲玲已经早他一班进入了病房。当夜,他协助值班大夫处理病人,书写转院记录、发传真,监护上呼吸机的重症病人,整整连续工作了12个小时!终于使病人转危为安。
虽然夫妻俩都在一个医院工作,同在前线,但是一个住在4层,一个住在11层,有的时候就是见不到面。5月9日凌晨2点多,高玲玲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生活区,却放心不下让仍在病区工作的吕原,天刚刚亮,没睡几个小时的高玲玲就急忙给病区打电话,听到了吕原的声音,终于有些放心了,还是叮嘱说:“你匆匆忙忙地进去,没有消毒的漱口水,就先用我的吧!”
这是我们的承诺
“不让老人牵挂儿女/不让孩子离开母亲/不让病魔侵蚀生灵/不让生活失去和平/我承诺/走上战场是无悔的选择/守护生命是神圣的职责/无私奉献是真诚的心愿/流血流汗是永恒的纪念/我不去想退路/走进病房很坦然/面对病人我依然像从前……”
|
妇产科副主任王艳琴接受中华儿女杂志社和蓝色天空文化经纪公司为《承诺》送来的谱曲。 |
这首感人的歌,叫《承诺》,是玉泉医院妇产科副主任王艳琴在抗击非典前线含着热泪有感而作。“医生和护士,平时是很平凡的职业,但是只要我们看见病人,就没有理由想别的,只有奋勇向前,这是我们的承诺。”她说。
自从5月8日,《北京青年报》上刊登了《承诺》的歌词,向社会征曲到现在,王艳琴已经收到了20多个不同的曲目版本,他们有的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专业人员,有的出自稚嫩的大学生之手,有的通过信函发过来,有的刻成光盘,还有的人干脆打来电话清声演唱,于是一曲唱罢电话两边的人都是泪光晶莹。作曲家姜文涛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连夜谱曲直到凌晨两点,睡了不到3个小时又起来修改曲调,当他在电话里给王艳琴试唱的时候,60多岁的老人的声音已经沙哑,他说,我已经唱了不下一百遍了,实在是太感人了!第二天5月11日他就赶来教护士合唱,第三批非典病区医护人员含着热泪学会了这首歌。
5月12日护士节的上午,北京市文联在北京市抗击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疗养地军都度假村进行慰问演出,王艳琴和几位医生一起为大家献上了着这首优雅感人的歌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尤其是唱到‘我不去想退路’的时候,我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经过休整,现在王艳琴仍坚守在医院,他的爱人仍在隔离病房战斗,她还带着一对6岁多的双胞胎儿子,她说:“曾经有同志在进病房之前问我有什么话要说没有,我说,记住,一定要坚守作为医护工作者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