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不尽长江水,悠悠报国心
——记张光斗先生在葛洲坝、叁峡工程建设中的二叁事
王家柱 刘宁
值张光斗教授90诞辰之际,作为清华学子、先生的学生和后辈,回顾并记述我们亲身目睹和经历的张光斗老师在葛洲坝、叁峡工程建设中的二叁事,以祝贺他治理江河的功业,并祝愿他健康安泰。
张先生为中国的水利建设奋斗了一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他的渊博的学识和造诣,得以在中国空前规模的水利水电建设中充分施展和发挥。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大坝数量在国际大坝委员会的统计册上高居首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没有哪一座重要的大坝遭遇重大技术难题时,没有得到过张先生的指导;而直接聆听过张先生指导、得以在工程建设中攻克难题的中国水利工程师,更是难以胜数,绝不仅限于张先生亲自培育的清华学子。
不尽长江,滚滚东流;利患相间来,治理无穷期!新中国成立后,长江治理开发成为共和国安邦治国的关键性大事之一,在中国迈入21世纪,为实现强国富民理想的历史进程中,治理开发长江的事业更是方兴未艾。五十多年来长江治理每一项重大进展,都凝结着张光斗老师的心血、包含着张光斗老师的功绩。
难以追寻先生的脚步。因为先生的步伐曾遍及中国和世界的江河,跨越了旧时代奔驰在新时代。世纪之交,2001年1月14日,当88岁高龄的张教授攀登上拔地而起近百米的叁峡大坝泄洪深孔时,紧随先生身后的我们由衷地感悟到:人生的步伐就应像先生那样坚实、执着而努力!
一
葛洲坝工程是万里长江干流上建设的第一座综合利用水利枢纽,以其规模巨大、技术复杂着称于世。但葛洲坝工程1970年开工之际,正值&辩耻辞迟;文化大革命&辩耻辞迟;动乱时期,&辩耻辞迟;四人帮&辩耻辞迟;横行,&辩耻辞迟;知识无用论&辩耻辞迟;喧嚣一时,像张先生那样的一大批专家学者全部&辩耻辞迟;靠边站&辩耻辞迟;了,工程建设中,技术人员没有发言权。葛洲坝这个规模巨大、技术又十分复杂的巨型工程,开工不久就产生了不可克服的困难而无法继续施工。所幸在周恩来总理及时干预下,国务院果断决定工程暂停施工、修改设计,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葛洲坝工程暂时停工后,周总理亲自指定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林一山同志担任葛洲坝技术委员会主任,主持并开始了葛洲坝工程的修改设计。1972年初,林一山同志出面邀集了几位国内一流的专家到宜昌共同研究修改设计的总体安排,张先生也应邀出席。多年不见的张先生明显地比以前清瘦多了,神情也有了更多的深沉和忧郁。而讨论工程具体技术方案时,张先生的发言坚定、深入而又一针见血,一如当年!他对涉及工程安全和效益的重大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别人未考虑到,或考虑到了而不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例如,为确保工程泄洪安全和大江截流胜利,建议挖除葛洲坝小岛,扩宽二江泄水闸;为改善航运水流条件,建议研究南津关整治;并对事关工程安全的消能防冲和软弱地基处理,提出了优化结构并合理设置分缝等一系列重要的修改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支持和林一山主任的首肯。林主任曾戏称张先生的发言为"北张&辩耻辞迟;开讲,一时传为佳话(时有着名泥沙专家、武汉水利水电学院张瑞瑾教授同时与会,被称为&辩耻辞迟;南张&辩耻辞迟;)。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当年(1972年)的特殊历史背景:&辩耻辞迟;四人帮&辩耻辞迟;的&辩耻辞迟;帽子&辩耻辞迟;&辩耻辞迟;棍子&辩耻辞迟;满天飞,稍一不慎,便会被扣上"反党、反社会主义&辩耻辞迟;的大帽子,而遭到打击。特别是,当时在&辩耻辞迟;四人帮&辩耻辞迟;爪牙控制的清华,张先生还未得到完全的&辩耻辞迟;解放&辩耻辞迟;。因此,他满腔赤诚之心慷慨直言,在政治上是要冒极大风险的。
在葛洲坝工程两年多的修改设计和恢复施工以后,葛洲坝技术委员会曾召开12次会议讨论和审议修改设计和施工中的重大课题。张先生作为林一山主任的主要技术顾问,参加了各次重要会议。可以说,每一重大方案的讨论和决策,都凝聚着先生的心血。张先生特别重视葛洲坝二江泄水闸的消能防冲和抗滑稳定安全。因为葛洲坝二江泄水闸设计流量之大,是世界罕见的,但基础岩石为软弱的粘土岩,且有多层会遇水软化的泥化夹层,其长期稳定和安全问题十分复杂。张先生亲自研究、提出和参与制定了一系列的处理方案,确保了工程的安全。张先生对工程的研究十分严谨和慎重,各次参加讨论和审议葛洲坝工程的会议之后,张先生都整理出书面意见上报。他这种极端负责的精神,使当时的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校长刘达同志十分感动,曾亲自致函林一山主任,予以高度的评价和赞许。
而今,葛洲坝工程已建成并安全运行了22年,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技术成就更为国内外工程专家一致肯定和推崇,荣获了国家首届科技进步特等奖,被誉为中国水利工程技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二
长江叁峡水利枢纽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叁峡工程规模、效益巨大,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张光斗先生对叁峡工程情有独钟,他是六十多年来叁峡工程规划、设计、研究、论证、争论,以致开工建设的全过程的见证人和主要技术把关者,为此倾注了满腔热情和艰辛的努力。
早在1944年,当时供职于国民党资源委员会的张先生,上下奔走联系,促成了世界着名大坝设计专家、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博士的叁峡考察之行。其后萨凡奇博士编制的叁峡报告,即所谓的萨凡奇方案,震惊了世界,是叁峡工程第一次形成的、比较具体的建设规划设想方案。根据萨凡奇博士的建议,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与美国垦务局订立合约,委托美国垦务局负责叁峡工程设计,中国派遣了约五十名工程师赴美参加设计工作。显然,以中国当时的条件,是无法承担建设叁峡这样的巨型工程建设的。1945年国民党政府决定中断合约,但当年赴美国参加叁峡工程设计的工程师,多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水利水电建设的技术骨干。1997年年底叁峡工程大江截流胜利完成后,叁峡总公司曾邀请一批当年参加美国垦务局叁峡工程设计的工程师重访叁峡,这批年逾古稀的老工程师们面对浩大的工程建设现场,均感慨不已。美籍华人徐修惠先生深情回忆了当年的往事。他说,是张光斗先生以叁峡工程鼓励他,他才选读水利工程专业,并参加了当年的合作设计。
叁峡工程规模效益特大,影响深远,为中国和世界工程建设史上所罕见,加以技术复杂,所需投资又十分庞大,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对叁峡工程建设采取积极而又慎重的方针。在中央叁代领导人的亲自关心和直接过问下,叁峡工程各类技术方案的比较、各种不同意见的论证和争论,自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一直持续了整整半个世纪。张光斗先生是这一论证过程的主要参加者,又是历史见证人,叁峡工程的每一个重大决策、每前进一步,都倾注着张先生的心血。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张先生的主持下,清华水利系的老师和同学,开展了叁峡工程的一系列重大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一批又一批的清华学子,早在学习阶段,也都种下不解的叁峡情结。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后来成为叁峡工程论证和建设时期的骨干。
1986-1989年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组织了有412位着名专家参加的叁峡工程全国规模深入论证,历时3年。作为论证领导小组的顾问,张先生以他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及对叁峡工程的熟悉和深入了解,他的意见受到专家们的推崇和领导小组的充分重视,为论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圆满的成果,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根据论证成果编制的《长江叁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终于在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对于兴建长江叁峡工程》决议,为几十年叁峡工程论证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和基础。张先生一贯重视工程设计,说张先生是叁峡工程设计的主审和把关人,是恰如其分的。1993年5月,张先生被国务院叁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聘为《长江叁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审查核心专家组的组长,主持了叁峡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在汇集10个专家组、126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慎重研究、反复推敲、逐字逐句地核定了最终审查意见。面对总字数达300万字的叁峡工程初设报告,张先生特别强调要抓住设计中的&辩耻辞迟;大问题&辩耻辞迟;,即关键性问题。他说:&辩耻辞迟;一方面我们大家对搞这么大的工程经验都嫌不够,另一方面各位同志又都是我国经验很丰富的专家。我们要这样辩证地看问题,我们有信心、有志气建好叁峡工程,我们又要如履薄冰地对待叁峡工程,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关键问题,只要是关键问题,千万不要放手。&辩耻辞迟;张先生不仅提出了这一指导原则,而且身体力行,亲自研究和指导研究、审定了一系列重大方案。审查意见提出了对初步设计的一系列重大修改,包括水电机组单机容量和总装机规模、水电站排沙布置、船闸高边坡和充泄水系统,以及叁期导流建筑物结构和布置方案等。按照审定的初步设计方案实施建设的叁峡工程,已经经历了近九年的施工,实践已证明审定的初步设计方案是可行的,也是可靠的。
张光斗先生不仅重视设计,也非常关心施工实践。叁峡工程开工时,张先生已是八十余岁的高龄。但他每年必来叁峡工地,每至工地,必到施工现场。当我们考虑先生年事已高,总是力图劝阻他到一些高空和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但是,这些劝阻总是无效的,有时甚至遭到张先生的责备。他的一句口头禅是:"工人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辩耻辞迟;。张先生把人们对他本人身心康健的美好祝愿和祝福,都倾注给了叁峡工程!由于张先生深入到施工的前沿,加以他的渊博学识和经验,往往可以发现许多尚未发现的问题,使我们受益匪浅。张先生来工地,每次谈得最多的是施工质量问题。1998年,张先生受任国务院叁峡建委叁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副组长(组长为全国政协钱正英副主席),每年至少两次来叁峡工地,深入现场进行具体指导。张先生反复强调:&辩耻辞迟;必须十分重视现场的施工工艺控制,如果这一道关把不好,所有的设计和技术要求都会落空……&辩耻辞迟;。张先生对叁峡工程质量的严格要求和一系列改进意见,得到了朱镕基总理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一双套鞋、一只安全帽,灵敏的思维,瘦弱而苍劲的身影和总能看出问题、看透问题的目光,深刻展现着张先生的品格、斗志、作风、追求和顽强。&辩耻辞迟;明白了没有?!&辩耻辞迟;这句他常说的话,熟悉而严格,我们都会永远记得。
正是在专家组和张先生的指导和帮助下,叁峡工程制定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叁峡工程的质量。
除工程设计、施工外,张先生还特别关心和重视叁峡库区移民和叁峡工程的环境保护建设。由中科院环境评价部和长江水资源保护研究所联合编制的《长江叁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就是由张先生担任专家组组长主持下审查通过的。多年来,张先生一有机会就大声疾呼,为子孙后代着想,要十分重视和大力加强叁峡工程的环保建设。2001年7月22日,张先生在致《中国叁峡工程报》编辑部的信中写道:&辩耻辞迟;朱总理在多次会议上都再叁强调,要抓紧库区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要落实城镇农村污水处理,要整治地质灾害,要倒计时进行。国外反对叁峡工程,都以破坏库区生态环境为理由。国内有些科学家认为库区环境容量很小,对库区移民时生态环境恶化有疑虑。我们必须抓紧努力,把库区生态环境整治保护好。我们有信心,但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辜负朱总理的多次指示。"
叁
张光斗先生是我国水利工程界公认的工程泰斗,也是我们的人生楷模。解放后,张先生虽一直在清华任教,但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大河、建设工地,他涉过的江河、闯过的险滩,要撰写多少文章、什么样的文章才可以描绘和表达?
张先生一辈子从事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他不能容忍不科学或不理解基础理论的蛮干,也非常重视他的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爱国主义和道德素养。1998年6月,应叁峡总公司总经理陆佑同志邀请,张先生在工地为参与叁峡工程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做了"如何当好中国工程师"的报告。张先生在报告中,不仅讲到要钻研理论、提高业务素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大部分篇幅讲的是"德"的谨训。他反复强调:"当好中国工程师,首先要当好中国人,要爱国,要争气,要有献身精神;要有职业道德,要讲真话,做实事;要深入实际,尊重工人的劳动,工程技术人员一定要很好地与工人相结合"。张光斗教授强调自力更生、强国富民的主张,时刻不忘提醒我们:盲目崇洋误国!
张先生是着名学者、科学家,也是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总工程师。他重视理论,更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他常常告诫我们:&辩耻辞迟;理论计算、设计图纸,必须在实际中得到落实和验证,如果现场施工控制得不好,再好的设计也是白费!&辩耻辞迟;。因此,他特别要求各级施工的组织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要把很大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现场。他最厌恶不结合实际的夸夸其谈。对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汇报,他的一句口头禅是:&辩耻辞迟;你别唬我,我是当过总工程师的。&辩耻辞迟;他常对我们说,工程师必须确切掌握现场情况,总工程师更应这样。他不仅这样说,自己也身体力行,为人表率。
张先生工作作风是极严谨、极认真的。每当我们走进张先生的办公处,总能见到他拿着那柄特制的放大镜,对着大部头的报告或文件,一字一句的仔细审阅。那场景令人不禁肃然起敬。这也让我们理解到,为何每次他的意见总是能够针对问题切中要害!
张先生作为水利工程界的泰斗,不仅以其学识高远,更以其为人高尚,启发、教育了几代中国工程师,是我们终身学习的楷模。
&辩耻辞迟;人生百载已非梦,安泰盛世福寿长,书生圆得世纪梦,翁歌妙笔又重阳。&辩耻辞迟;值此张光斗老师九十华诞之际,谨以此文表示祝贺。恭贺先生:福乐康寿。